资源描述:
《2015年宏观经济分析、展望与政策建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今年以来,面对国内外复杂形势,中国经济运行缓中趋稳,经济环境更加错综复杂,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并存。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国经济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宏观经济各类指标进一步回落。如何统筹处理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成为各界关注焦点,也是各行各业关注和共同关心的重大课题。工业增速继续小幅回落10月工业生产继续小幅下滑,发电量依旧负增长,工业产销率97.7%同比低0.2个百分点,供需略差于去年同期。结构来看,采矿和高耗能等传统
2、行业增速继续减缓、仍处于去产能的深度调整过程中;同时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回升、高技术产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但去产能稳步进行、新产业需求支撑尚不足,未来工业经济仍面临下行压力。投资下滑幅度减弱,先行指标出现好转10月份投资44.74万亿元,同比增长10.2%,环比投资增速增长0.72%,比9月份回升。投资同比增速仍在下滑,但是下滑幅度减弱,同时出现积极的信号:(1)单月投资额5.24万亿,连续6个月单月投资额均在5万亿以上,制造业投资单月投资额基本稳定,房地产投资额本年除了6月份其他月份变化不大,基本保持在8000
3、-9000亿元左右,经济出清虽然本年仍未结束,但是从投资来看,有望在明年见底;(2)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虽然回升幅度不大,但是已经持续6个月;(3)制造业投资下滑1-10月份与1-9月份持平,制造业投资下滑势头得到一定抑制;(4)投资资金到位情况再次好转,国家投资资金增加,预算内资金增速达到21.1%,如2012年一轮投资一样通过国家预算资金给予支持;同时其他资金来源回升加速,1-10月份增速达到8.7%,以往严格限制的融资渠道小幅放开;(5)房地产投资资金到位有所好转;房地产投资增速探底虽然未完成,但是其在固定
4、资产投资中占比不断下行,除制造业、基础设施和房地产之外的其他投资不断上升,结构调整缓慢进行中。预计2015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稳步下滑,投资增速2017年有望重启。消费小幅回升,汽车消费亮眼2015年10月全国消费品增速同比小幅回升,消费自5月份以来稳定回升,社会消费额平稳回升,创出新高。10月份消费出现结构分化,限额以上企业消费统计,第一,居民食品支出回落,同比增速15.4%,比上月回落3.96%,10月份食品价格下行有关。第二,与房地产相关产业的支出回落,家具消费回落6.7个百分点至12.4%;建筑及装潢材料回
5、落3.5个百分点至19.7%。第三,汽车类消费表现亮眼,10月份对汽车的消费为7.1%,比上月回升4.4个百分点。第四,石油价格下滑,但对石油及制品的消费基本平稳,跌幅收窄0.1个百分点至-7.1%。2015年我国消费品零售市场进入平稳时期,新增消费额增加平稳,消费增速在年初小幅下降之后保持平稳。进口持续疲弱,顺差再创新高10月份出口金额回落至2000亿美元以下,同时去年基数较高,同比依然回落;国内经济疲软,进口不振,同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低,压制进口价格,原材料库存国内已经处于高位,尤其是对原油的进口。四季度进
6、出口依然疲软,出口方面,世界经济先行指标呈现放缓迹象,预示全球需求不足局面没有明显好转。9月,J.P.摩根全球制造业PMI降至50.6,是2013年7月以来最低值。进口方面,虽然经济呈现企稳趋势,国家加强进口的政策效果也逐步显现,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低位震荡,继续抑制进口金额增长。 房地产去库存压力仍大,投资积极性依旧低迷10月商品房特别是住宅待售面积大幅增加,显示房地产去库存压力仍大。需求的改善加快了开发商竣工推盘的速度,但投资积极性仍然低迷、未见起色。10月的土地购置和新开工情况预示短期房地产投资负增长的局面
7、还将持续。并且10月销售增速出现回落,显示政策效用有所减弱,预计房地产政策还会继续回归。而为防范政策放松和未来供给下降预期相叠加推升房价,也会在刺激供需的同时,加快完善行业制度建设,促进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中式宽松"兼顾改革和稳增长10月数据显示经济增速降速趋缓,但"三驾马车"一上升两下降,中期仍有出清压力。过去中国经济增长的两大引擎:出口和房地产,现在仍然疲弱。目前经济偏稳主要依赖接近20%的基建投资增长,以及房地产政策逐步回归刺激了部分居民消费和投资。一段时间来看,过剩产能的消化以及全球经济复苏缓慢还将
8、给中国经济造成压力。这给改革带去了挑战,但也提供了机遇。目前CPI持续回落,贸易顺差较大,为继续宽松提供了条件。而当前的稳增长已不再是简单的放水和粗放的投资,更多是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配合稳健的货币来撬动市场的存量资金,是一种更多兼顾了改革的"中式宽松",并且更加注重效率和方式。这有助于兼顾改革和稳增长。但新的内生需求的培养,却无法靠政府投入来完成,只能通过改革。因而,要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