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2013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ID:17852192

大小:1.51 MB

页数:9页

时间:2018-09-07

2013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_第1页
2013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_第2页
2013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_第3页
2013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_第4页
2013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3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3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等值线》(2012年高考上海卷)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地形地貌。读下图回答下列2小题。错误!未指定书签。.右图所示地区地形地势的基本特点是甲乙海①以丘陵、平原为主②中部高,西南、东北低③以平原、盆地为主④中部低,西南、东北高A.③④B.②③C.①②D.①④错误!未指定书签。.图中甲、乙两条虚线所在的地形部位分别是A.山脊、山谷B.山脊、山脊C.山谷、山脊D.山谷、山谷(2012年高考天津卷)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2~3题。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图中所示区域最适宜发展的产业部门是A.水产品养殖B.棉花种植C.林产品加工D.水力发电在图

2、中所示的区域中,a~b路段容易遭受自然灾害,主要是由于沿线A.山体坡度大B.地表崎岖不平C.河水流速快D.泥沙淤积严重(2012年高考新课标卷)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据此完成10~11题。错误!未指定书签。.Q地的海拔可能为A.90米B.230米C.340米D.420米9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A.260米B.310米C.360米D.410米【例1】读下图“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2题。1.既近水又受水患影响最小的居民点是A.①B.②C.③D.④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2、等温线分布图分析影响等温线的分布的因素较多,且几个因素综合

3、作用的结果,往往形成局部地区出现极端气温分布。虽然近些年高考卷中少有涉及等温线的内容,但气温作为地理环境的一个重要因子,其重要性不容忽视。纬度高低、海陆差异、地形起伏、洋流因素对等温线的影响应该是分析的重点。(1)纬度因素:太阳高度使不同纬度得到的太阳辐射量不同,导致气温自低纬向高纬递减,常据该点判定所处的南北半球位置;(2)海陆差异:热容量的差异,导致海洋和陆地升温和降温快慢不同。气温在夏季(白天)陆地高于海洋,冬季(夜晚)陆地低于海洋。表现为气温比同纬高处,等温线凸向高纬,比同纬低处凸向低纬(可简记为“高高低低”),常据该点判断季节和月份;由于南半球海洋面积广大,这使得

4、南半球的等温线较北半球要平直;海陆差异还会使沿海地区和岛屿的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比内陆要小,最冷月和最热月出现均迟些;(3)地形因素:山地和盆地会使等温线呈闭合状分布;山脉走向影响等温线的凹凸方向,一般地,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使等温线向低纬凸出;高山高原地区往往气温的日较差较大,而年较差较小,如我国的青藏高原;9(4)洋流因素:由于寒流大多自高纬流向低纬,暖流大多自低纬流向高纬,所以寒流流经区等温线常凸向低纬,暖流流经区常凸向高纬;(5)等温线疏密:在海陆交接处、山地(特别是陡坡处)和洋流流经处,由于温度变化大,表现为等温线较其他地区要更密集;就季节而言,夏季时,正午太阳高度和

5、白昼长度的纬向分布是不同步的,而在冬季时是同步变化的,这使得冬季时高低纬温差比在夏季时要大,所以等温线在冬季比夏季时更为密集; (6)极端气温分析:在太阳高度、海陆差异、地形起伏、云量多少、地表反射率、冬夏季风等因素综合作用下,在局部地区可形成极端气温的分布。包括撒哈拉沙漠形成世界极端最高气温、南极洲大陆形成世界极端最低气温、西伯利亚形成北半球寒冷中心、吐鲁番盆地成为我国夏季炎热中心、青藏高原夏季成为我国低温中心等;【例2】试描述图中等温线的分布特点,并分别说明主要成因。0º20º40º80º60º40ºMNR解析:在描述等温线的分布规律时,一般先看数值的分布状况,其次看等

6、温线的弯曲状况,最后看等温线的密集程度。答案:①总体上,等温线数值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原因是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②同纬度西侧海洋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东侧向高纬弯曲,原因是西侧有寒流经过,东侧有暖流经过。③陆地上西部的等温线分布密集,原因是受地形的影响。④同纬度陆地等温线向向低纬弯曲海洋等温线向高纬弯曲,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陆地气温较低。3、等压线分布图分析气压的分布与气温是密切相关的,一般地,相对高温处形成低压中心,相对低温处形成高压中心;同样由于海陆分布的原因,等压线在南半球较为平直,呈带状分布,而在北半球较为弯曲,呈块状分布;海陆的气压差异,改变了全球的大气环流,所

7、以气压对全球的天气和气候有明显的影响。与等压线分布图相关的问题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9 (1)气压中心:北半球海洋上和陆地上的气压中心,及其所处的位置和出现的时间;(2)风向和风速: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面摩擦力与风向风速的关系;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并同等压线垂直,它是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它使风向发生偏转;地面摩擦力与风向相反,它使风速减小,在高空、或海面上一般不计摩擦力;在高空不受地面摩擦力作用,风向往往与等压线平行,在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根据等压线疏密可判断风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