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839091
大小:3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9-07
《湿热体质形成原因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湿热体质形成原因分析】【湿热体质的表现症状】1、外形方面:发黄发暗,面部油腻;牙齿黄、牙龈红、口唇红;皮肤易生痤疮,发红、脓疱;口干、口臭、口苦、汗味大、体味大;大便燥结或粘滞不爽,异味特别大,臭秽难闻;小便黄赤、颜色很深;白带多,色黄,外阴经常瘙痒;舌质红,舌苔黄厚。2、性格方面:性情急躁易怒。【形成原因】(一)先天因素 先天禀赋的不同则决定了体质差异的存在,《灵枢·天年》认为,人之始生,“以母为基,以父为楣,血气已和,营卫已通,五脏巳成,神气舍于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灵枢.寿夭刚柔》也提到:“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说明人类
2、的这种体质差异与遗传有重要的关系。(二)后天因素 湿热体质在古代医著中有一些零散的论述,古代医家常将湿热体质称为“酒客”、“酒家”、“酒客辈"、“素禀湿热”、“湿热者”、“木火之人”、“湿热素盛”、“湿热体气”等等。这里所谓的“家”、“人",相当一部分是指的病人就诊时或就诊前所处的体质状态而言的。有些“家”是指的宿疾在病理体质上的反映,有些可以是偏颇体质本身,如《伤寒论》中多次提到的“酒客”即是指湿热体质之人。1.自然环境 李凌空认为,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原因所排放的有害物质,使环境的组成成分或状态发生变化,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造成了环境污染,对人群或生物造成直
3、接、间接或潜在的危害,与人体内部所产生的代谢产物相结合,日久内生郁热,形成湿热体质。BreeenJG等学者进行的研究〔2〕表明,湿热环境(HHE)作用是一种物理损伤因素,可以引发机体多器官系统的损伤,使胃肠道处于抑制状态,降低肝功能,加重胸腺细胞的凋亡等。“从人体的小环境来讲,各种制冷设备如空调和冰箱等的广泛使用,在改善人们生活环境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诸多副作用。如夏季在空调的作用下,很容易造成腠理闭塞,使该排泄的汗液反而化成痰湿4长期处于潮湿闷热的环境,日久脾胃受困,容易形成或加重湿热体质导致“空调病”的发生。
4、2.社会环境 激烈的竞争,给许多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心理压力,升学、就业、医疗、养老等问题波及到不同年龄段,使人们的情绪经常处于压抑、忧愁、思虑的状态中,这就容易造成人体气机郁滞。气滞日久会化火,还会引起津液代谢障碍,日久形成湿热体质。3.饮食习惯 (1)饮食结构变化:,人们追求一时“畅快”,过度贪凉饮冷’日久水湿不能输化,皆是提供脾胃酝酿湿热的条件。正如有人所说,“恣食肥甘厚味,或过食过饮,或烟酒成癖,或嗜浓茶奶酪,或习食冰镇雪糕……停积肠胃,酝湿生热。” (2)饮食文化追求香浓:过食肥甘辛热食物的风气是导致湿热体质形成的主要原因。 (3
5、)进食速度过快:。 (4)过度吸烟、饮酒:中医认为,烟性辛热,酒为熟谷之液,常吸常饮则会酿湿生热。 【如何改善湿热体质】饮食上1.少吃甜食,甘甜饮料,辛辣刺激的药少吃、少喝酒。2.食物要清淡。3.戒除烟酒。4.多吃一些芳香的蔬菜如香菜、荆芥、藿香等但这些菜也偏湿,不能吃得太多,可把这些菜当配菜来吃。5.茶:偏于温性的艾叶、佩兰,可以除湿,偏于凉性的竹叶、荷叶可以清热,每天泡茶喝,帮助清除体内的湿热。6.作料:生姜、大茴香、桂皮等香料,具有祛寒、除湿、发汗等功效,每天做饭时适当放一点有温中祛湿的作用。7.粥:湿热的季节粥也是很好的选择。小米、大米
6、各适量,每天煮粥喝,健脾祛湿养胃8.汤:冬瓜、赤小豆、排骨各适量煲汤,清热利湿。生活起居1.不要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1.尽量避免在潮湿的环境中工作或居住。中医疗法茵陈药茶:这道药茶用料为茵陈30克,生大黄6克,绿茶10克,泡水当茶饮,每天适量频服,对于湿热体质表现为胆囊炎的人最为适用,因为它能清热利湿,通腑退黄。三仁汤:杏仁15克,滑石18克,白通草6克,白蔻仁6克,竹叶6克,厚朴6克,生苡仁18克,半夏15克。穴位按摩先把肘部弯曲,找到肘部最突出的那个骨头,然后再找到弯曲合上的这个点,突出的那个骨头和这个点之间的中间点就是曲池穴,按压它的时候有一种酸痛感,按压的时候可
7、以用拇指或者是中指指端来按揉,每次1~3分钟,每日按摩1~2次。【湿热体质最佳食材】冬瓜(养胃生津、去湿泻热)紫菜(和血养心、清烦涤湿)豆腐(清热润燥、生津解毒)鱼翅瓜(清湿养胃、生津止渴)马蹄(除胸膈实热、利尿降压)芥菜(清暑解热、明目、下气)海带(行水化湿、除痰、止带浊)粟米(利尿降压、增强心血管弹力)生苦瓜(清湿毒、利尿解暑、清心明目)老黄瓜(清湿解暑、止渴利尿、解毒消炎)枸杞叶(除骨节疼痛、清血热、治皮肤痕痒)丝瓜(清湿痰、通便秘、利小便、除口臭)关键字:先天遗传;环境影响;饮食结构不合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