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体质调理——湿热体质.doc

中医体质调理——湿热体质.doc

ID:50896023

大小:91.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15

中医体质调理——湿热体质.doc_第1页
中医体质调理——湿热体质.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中医体质调理——湿热体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体质调理——湿热体质一、什么是湿热体质?湿热质的问题是肝胆脾胃功能相对失调,尤其是肝胆的疏泄功能不好,通常表现为皮肤不干净,不清爽,黏糊糊,爱长痘,脾气急。二、湿热体质很有可能存在这些亚健康表现1.脸部比较难清洁干净,发黄、发暗,有油腻感。2.身体出汗后自觉粘腻,体热不容易发散出去。3.口干、口苦、口臭,汗味大、体味重。4.容易生痤疮,红肿疼痛较明显。5.牙齿比较黄,牙龈比较红,口唇也比较红。6.刷牙容易磨伤牙龈出血。7.大便燥结或者粘滞不爽。小便深黄色,有灼热感。8.容易紧张、压抑、焦虑、发怒。三、湿热体质可能导致的疾病1.皮肤问题:脂溢性皮炎、酒糟鼻、痤疮等。或者下半

2、身皮肤真菌感染,如脚癣等。2.筋骨肌肉疲劳3.肠胃疾病: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4.肝胆系统疾病:携带肝炎病毒、急性黄疸型肝炎、胆结石。5.泌尿系统及生殖系统感染性疾病:易感染膀胱炎、尿道炎、肾盂肾炎。四、现代人的湿热体质是怎样形成的?1.抽烟、喝酒、熬夜则伤肝,进而伤脾胃,从而易促生湿热体质。2.长期的饮食不节,暴饮暴食,宵夜等会导致肝胆脾胃功能的紊乱。易促生湿热体质。3.长期的情绪压抑也会伤肝胆,导致体内湿热无法疏泄,如果再借酒消愁,易生湿热体质。4.滋补过度,或本来就已经有内热的倾向,又再进补,易生湿热体质;湿热的人不要大补。5.长期生活在湿热环境中的

3、人,比其它的人更容易促生湿热体质。五、知味体质养生知味养生有针对湿热体质的养生方,可以通过日常的饮食,方便、安全、长效地调理湿热体质,从体质根本上“纠偏”,预防疾病发生。知味养生的马齿苋荷叶清化粉由广州中医药大学专家配方,全部采用“药食同源”的食材为原料,以现代工艺加工成方便食用的产品,专为湿热体质人群度身定制。可以清热利湿、解毒化浊,只要坚持食用,效果非常显著,很受消费者喜欢。广州中医药大学研发——马齿苋荷叶配方粉【功效】:清热利湿解毒化浊【配方】:马齿苋,荷叶,赤小豆,茯苓,薏苡仁,荞麦,白扁豆【配方出处】:由广州中医药大学研发【调养准则】:除热祛湿,不能过用寒之品损伤脾

4、胃,宜用性状平缓,效果稳定之剂,方能清热化毒,同时不伤正气。【配方原理】:本品采用茯苓、薏仁健脾祛湿,合用赤小豆、马齿苋、荷叶等清热解毒,祛湿除热,药性平和,不损人体正气,让身体告别烦热,如沐春风般清润。六、湿热体质人群日常运动调理建议适合方法:湿热体质者有两大特点,一是阳气偏盛,而是湿性黏滞,阳气偏盛则功能偏亢。因此适合较大强度及运动量的锻炼,如各种球类、武术、长跑、健身、自行车、力量训练、爬山等,可以发散体内多余的热邪,而可通过出汗以祛湿,达到热去湿除的目的。注意事项: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动静结合,不可贪图安逸,逸则气壅,容易加重气血瘀滞。选择适合你,同时你喜欢的运动。七、湿

5、热体质人群起居饮食的调理建议【饮食养生】:宜食用清利湿热的食品,如薏苡仁、莲子、茯苓、红小豆、蚕豆、绿豆、兔肉、鸭肉、鲫鱼、绿豆芽、冬瓜、丝瓜、葫芦、苦瓜、黄瓜、西瓜、白菜、芹菜、卷心菜、莲藕、空心菜等。忌辛辣燥烈的食物,如辣椒、生姜、大葱、大蒜等。戒烟酒。不宜暴饮暴食、酗酒。所有食物里边,湿热之性最大的就是酒。【起居、精神养生】保证睡眠,静养心神。不熬夜、保证睡眠的时间。良好的睡眠有祛湿清热的作用。湿热体质夹杂会有时急躁易怒、紧张焦虑压抑,因此应该注意静养心神。静能生水清热,静有助于肝胆舒畅。听流畅悠扬舒缓有镇静作用的音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