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836206
大小:2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9-07
《《在烈日和暴雨下》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在烈日和暴雨下》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在烈日和暴雨下》是苏教版九年级语文课本第三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作者是老舍,体裁是小说。这是初中阶段第三次接触小说。内容是通过对祥子苦难生活的描写,反映了老北京底层人物的悲惨命运。 2.教学目标:根据本课的写作特点确立如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本文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和以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体会精彩的自然环境描写,分析其作用。(2)配上音乐、电影剪辑,创设一种意境,让学生更快地走入其中,设身处地地体会主人公的悲惨遭遇。 情感态度
2、与价值观:领会文章的主题思想,珍惜当前美好的时光。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环境描写塑造人物的写法。 难点:对文章主题思想的领会。 4.课时安排:两课时 5.教学用具:多媒体 二、说教法 本文是长篇小说《骆驼祥子》的节选,因此就有必要对学生介绍整部小说的故事梗概,以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朗读教学法和讨论式教学法。 三、说学法 在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很喜欢小说,学习课本中的小说时,他们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烈日和暴雨下》这篇小说我主要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让学生自主研读小说,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真正成为
3、学习的主人。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我们曾学过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这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散文。文章生动而真切地描写了冬天的济南气候温和、山清水绿、美丽如画,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我们还学过老舍先生的哪些文章?今天,我们来学习老舍最满意的一部小说的节选――《在烈日和暴雨下》。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脑海中想象烈日炎炎和暴风雨的情景,并告诉学生本课的学习目标:(1)学习借鉴小说中以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的写法;学习作者是如何通过描写烈日和暴雨来塑造祥子这一人物的。(2)赏析句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3)体会旧社会最底层劳动人民的悲苦。让
4、学生做到有的放矢。 介绍作者老舍,因为学生之前已经学习过老舍的文章,所以对老舍其人也了解了一些,让学生自己主动介绍作者,也就是温故知新。 字词积累:干燥(zào)腥臊(sāo)憋气(biē,气不通)好歹(dǎi) 腻烦(nì)空膛(táng)慢腾腾(tēng)粘汗(nián) 粘(zhān)在一块攥(zuàn)往前拽(zhuài,拖)焦躁(zào) 研读课文。主要分为三步。第一步:研究烈日下的街头景象。第二步:研读暴雨降临前的描写和暴雨降临时的场面以及研读冷漠的坐车人。第三步:分析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起到什么作用。 研读课文“烈日”部分,解
5、决以下几个问题: 1.作者是怎样描写烈日的?从哪些角度写的? 2.写烈日下街头景象和街上“拉车的人们”的情景有什么作用? 3.祥子在烈日下拉车是什么样的心情和感受? 小组讨论,然后幻灯片出示自然环境描写和在烈日炙烤下祥子的矛盾心情及感受。 教师作小结: 写烈日,按照天气的变化,抓住“炎热”的特征,先写早上的憋闷酷热,次写街上景物和人们的反应,最后写中午阳光的暴烈。 重点突破: 作者竭力渲染烈日照耀下天气的极度炎热,目的是什么?(目的在于衬托祥子拉车生计的辛苦,突出祥子如何在酷暑下受煎熬。写景是为了反映人物的心理和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
6、示主题。) 第二课时 自学课文“暴雨”部分,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暴雨来临前和来临之时作者分别抓住哪些事物进行了描写?请你找出相关的语句。 2.作者怎样描绘祥子在雨中拉车的情景的? 3.这几段作者是通过什么描写坐车人的?表现坐车人的什么性格特点?为什么要描写坐车人? 小组讨论后,教师作小结: 暴雨的肆虐,风利飕有劲,闪电恐怖吓人,刹那间空中雨似瀑布般倾泻,地上的水如河流横溢,而主人公却在暴雨下疲于奔命,冷雨浇身,祥子心中仅存一点热气。仍在雨中往前拽,祥子的艰辛与苦难让人感同身受。 研读词句: 结合课文内容,体味下列语句,从中你有什
7、么发现?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1)写车夫:“赶不上新汲的水,就跟驴马同在水槽里灌一大气。” (2)写祥子:“胃里差不多装满了各样的水,有时候里面会轻轻地响,像骡马喝完水那样,肚子里光光光地响动。” (3)文末写祥子:“一口气跑回家,抱着火,烤了一阵,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 小组讨论: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起到什么作用,祥子的悲惨命运的根源是什么,祥子的结局怎样,从而揭示老舍的写作目的,然后由学生概括文章的主旨。 幻灯片出示板书设计,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文章内容及祥子的结局。 交流: 你最喜欢的是哪些段落?读一读,说说它好在哪里。 揣摩?
8、运用: 不出现“热”字,而给人天气热的强烈感受,小说中这样的例子多得很。请你从课文中找出几个来,加以体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