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779185
大小:2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9-05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 生动的教学情境的设置,可以引起学生的新鲜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在“我要学”“我爱学”的氛围中愉快地接受新知识。 一、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性 在数学教学中,精心创设各种可以触发情感的问题情境,是新课程理念引领下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课题引入需要问题情境,解题教学需要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需要创设问题情境。作为小学一线教师,笔者努力将新课程理念付之平日的教学实践中,并在创设问题情境方面作了一些初步探索和研究。
2、 二、问题情境创设的案例剖析 1.创设故事性问题情境 故事是学生最喜爱的文学样式之一,将故事引进数学课堂,不仅能强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体会到数学问题的源远流长。科学家热爱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也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的形成。 2.创设生活性问题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把生活中的数学引入课堂,难易适中,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的欲望。 3.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 小品作为一种特殊的表演形式,深受所有学生的喜欢。把小品形式引入数学课堂,不仅吸引了学生的
3、眼球,生动地再现了数学内容,还能使学生兴味盎然地加入对数学知识的再认识过程。 4.创设实验性问题情境 有一句格言:“我听到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这充分说明了动手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善于设置鲜明、有趣的实验环境,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亲身体验,掌握实验技能,发展探究能力。 5.创设应用性问题情境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生活本身又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把身边的数学引入课堂,较好地体现了学习数学的目的是应用数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认知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形成
4、良好的数学意识。 6.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 条件开放的应用题,具有多起点可求解的特点,能反映思维的灵活性、层次性,展示学生自主选择的途径与方式,展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适时地启发,体现了新课程下教师的角色定位: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应注意的问题 1.创设问题情境要善于抓住时机 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是教学过程的任一时段,在引入新课中可以创设,在突破重难点时可以创设,在引导学
5、生走出思维误区时可以创设,在合作与交流时更可以生成,以进一步提升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的能力。 2.创设问题情境要讲究有效性 (1)要有一定难度,但须在学生的“最近发现区”内,使得学生“跳一跳,摸得着”。(2)要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应面向全体学生,切忌专为少数人设置。(3)要简洁明确,有针对性、目的性,表达要简明扼要,不要含糊不清,使学生盲目应付,思维混乱。(4)问题的创设要有思维的含金量。在对问题的思考、探索、解决过程中,学生学到了基本的数学知识,进行了数学的思考,学会了数学的思想方法,获得
6、了数学美的体验。 3.创设问题情境要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情境可以不创设;不能科学有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情境可以不创设;不能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协调发展的情境可以不创设。 只有把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认知、心理、情感、行为、价值等方面的因素,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关心学生的发展,教师真正做到以问题为载体,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这样的创设才有价值。 四、问题情境教学实践后的反思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数学新教材的实施为情境
7、教学提供了良好的舞台,而情境教学又为充分阐释数学新教材提供了武器。充分挖掘情境教学的潜能,因材施教,因时施法,不但可以将教材的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融为一体,增强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自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优化教学过程,而且还能全面提升学生多方面的素养。数学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最终目的,而创设问题情境只是一个手段。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也决不仅这几种,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 (作者单位陕西省汉中洋县洋州镇东咀小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