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台湾问题毕业论文 市场转型、精英政治化与地方政治秩序

政治台湾问题毕业论文 市场转型、精英政治化与地方政治秩序

ID:1776039

大小:43.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7-11-13

政治台湾问题毕业论文 市场转型、精英政治化与地方政治秩序_第1页
政治台湾问题毕业论文 市场转型、精英政治化与地方政治秩序_第2页
政治台湾问题毕业论文 市场转型、精英政治化与地方政治秩序_第3页
政治台湾问题毕业论文 市场转型、精英政治化与地方政治秩序_第4页
政治台湾问题毕业论文 市场转型、精英政治化与地方政治秩序_第5页
资源描述:

《政治台湾问题毕业论文 市场转型、精英政治化与地方政治秩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政治台湾问题论文题目:市场转型、精英政治化与地方政治秩序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在西方政治学的经典文献中,中产阶级是民主政治发展不可替代的进步力量,西欧及北美的发展史似乎能够验证这一点。但是,当我们据此来观察当代中国社会时却发现了一个独特的现象:诞生于威权体制内的经济精英不但没有成为中国民主化的推动力量,相反,随着他们财富的增长,这些精英中许多人却演变成为反民主的势力。一方面,在地方政治发展中,许多经济经英阻碍了公民社会的成长;另一方面,由于经济精英和地方政治精英的结构和利益的重叠

2、,他们的聚合也阻隔了中央对地方的正常管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地方政治秩序的不断恶化与地方精英行为的上述特征不无关系。地方经济精英的政治化和反民主倾向,是当代中国政治在市场转型的大背景下面临的大问题。一、社会抗争:经济发展抑或政治发展的外在性结果社会抗争一般指社会抵抗国家的集体行动,也可以称作集体维权行动,行动指向是国家。20世纪90年代,中国社会开始面临日益突出的地方政治秩序问题,特别是农民集体性社会抗争事件不断涌现,他们采取集体上访、法律诉讼、围攻党政机关等形式,向当局施加压力。DavidZweig通过分析中国的《民主与法制》杂志刊登的个案发现,从1

3、988年至1997年,《民主与法制》共报导了30起抗争事件,其中1993年至1997年共26起,1991年2起,1990年和1989年各1起。该作者认为以下几种原因导致了乡村社会抗争事件的发生:土地征用、乱收费、行政或经济问题、干部滥用权力等。(DavidZweig,2000年)中国学术界一些人对社会抗争这样的社会发展外在性(externality)现象提出了一种简单化的说明,认为这是经济市场化的必然结果,只要发展市场经济,就必然存在社会分配不公,如果社会分配极端的不平等,其结果是必然导致社会冲突。依照这种观点,上述社会冲突的根源似乎就是市场体制。这种说法其实

4、似是而非,因为计划经济体制也同样会导致社会抗争。事实上,当经济市场化过程被纳入威权模式时,政治力量更有可能成为导致社会抗争这种激烈的“外在性”的主要因素。正如亨廷顿所言,“政府是产生问题的根源”(亨廷顿,1976年)。既然政治因素可能是引发(至少是乡村)社会抗争的基本原因,单纯用市场体制的经济外在性(不妨称作“市场中轴”)来解释当代中国的社会抗争,就不如用“经济发展中的政治外在性”(“政治中轴”)更有说服力。否则,把社会抗争的原因简单化地归究为经济市场化,可能会误导我们解决社会抗争的努力。事实上,发生在中国的各种社会冲突事件远远超越了市场导因的范畴。2000年

5、,E.J.Perry和MarkSelden主编了一本论文集,书名为《中国社会:变化、冲突与抗争》,共收录了11篇文章,每篇文章都论及中国社会冲突的某个方面,例如,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的冲突、环境保护者的抗议活动、宗教问题等等。编者避开了中国社会研究的传统路径(即“市场中轴”),从而得以扩大观察中国现象的视野。由此可见,把“政治中轴”纳入分析框架也许能更合乎逻辑地说明中国社会变迁乃至抗争的原因。笔者之所以主张从“政治外在性”(政治中轴)角度来理解当代中国社会抗争的起因,有以下几个具体原因:其一,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有明显的国家主义特征,这种模式被学术界称作“东亚模式”

6、。其基本特点是国家(政府或政党)既制定经济发展的战略又参与具体的经济事务,既是游戏参与者又是游戏规则制定者。在这种模式下,现代化所依托的是两种体制:一是政府体制,另一种是市场体制,前者是主导性的,后者从属于前者。中国与其他东亚模式国家不同的是,市场机制不是原生并自然存在的,经历了20多年计划经济之后,市场因素是政府为了经济发展而引入的,市场框架是在强大的政府能力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在这种威权模式下,国家(政府和政党)的影子随处可见。在“政府即厂商”一文中,魏昂德认为,中国政府是经济市场的必要一员,因为地方政府已经从事经营,以厂商的角色参加市场活动(Walder

7、,1995年)。因此,社会抗争与其说是市场的外在性结果,还不如说是政治的外在性结果。其二,政治合法性基础──发展主义。从1949年到1978年,政权统治的基础主要是通过意识形态的灌输,来获得民众的政治认同。但是,“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一系列连续的政治运动将中国带入政治危机之中,1978年可被看作是革命的终结、后革命时代的开始。在后革命时代,政治领袖不得不逐渐转变合法性来源,1992年之后,“发展是硬道理”替代了“政治挂帅”。发展主义既是政治统治的价值理性,同时也是政府治理的工具理性,经济发展几乎成为考量政府绩效的唯一指标。而当发展主义过度地追求经济增长时

8、,国家必然扩张自身干预社会的能力和范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