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理念和方式

论网络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理念和方式

ID:17741552

大小:2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9-05

论网络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理念和方式_第1页
论网络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理念和方式_第2页
论网络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理念和方式_第3页
论网络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理念和方式_第4页
论网络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理念和方式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网络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理念和方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网络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理念和方式  摘要:以互联网、手机通讯为平台的信息传播环境正在形成,对于以信息沟通、说服教育为主要手段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来说面临机遇和挑战。从分析网络条件下高职院校的信息环境入手,结合网络信息环境的特点和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提出了网络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理念和方式。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高等学校,以互联网、手机通讯为平台的新的传播环境正在形成,对以信息沟通、说服教育为主要手段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来说,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形势。本文从分析网络条件下高职院校的信息环境入手,结合网络

2、信息环境的特点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提出了网络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理念和方式。  一、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信息环境的特点  (一)以网络为平台的新媒介信息环境正在形成。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人,普及率达到36.2%,其中学生群体在整体网民中的占29.9%,远高于其他职业者。这其中大学生更是学生网民的主力。互联网为新媒介技术的发展应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视频点播、网络音乐、即时通信技术、网络动漫、微博、网络百科等媒介形式不断涌现、日新月异,把更多的大学生从报刊、广播、电视和书籍等传统媒介上吸

3、引到计算机旁。  (二)新媒介适时性、交互性通讯方式强烈吸引着大学生。根据传播学原理,“报偿的保证/费力的程度=选择的或然率”。网络上信息量大、知识结构多元、各种检索手段方便快捷,在“报偿的保证”方面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认可;而在“费力程度”上,手机上网功能的开启已经使上网越来越便捷。  (三)鉴别能力较低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瓶颈。网络新媒介和传统媒介是有着巨大差异的。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的主要特征是职业化、专业化,不仅传播者本身是进行信息传播的专业化机构,而且有完备的政策、制度、法律和管理部门对这些媒介机构进行约束,其信息“把关”严格,具有权威性。但是,目前大学

4、生的媒介素养教育非常薄弱,基本上靠自己在网络的世界里摸索,以被动的、零散的方式提高自身的媒介信息鉴别能力,这对他们是一种巨大的挑战。  二、网络信息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机遇和挑战  (一)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机遇  1.开辟了新的沟通交流平台。一方面,网络信息传播没有时间上的限制,没有地理空间上的界限,没有参与者人数的限制,利用这种新的信息沟通模式,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了更为广阔的空间。网络传播速度快、信息检索方便快捷等也大大增强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和时效性。另一方面,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为思想政治工作技术手段的创新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网络信息形式已不仅

5、仅是文字,还包括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画面,这些新的信息形式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信息的传播方式不再是仅从教育者到被教育者的单线传播,而可以形成立体化全方位的传播方式。如思政信息可以通过网  站、论坛、及时通讯软件、QQ群、博客、微博等方式传播,  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和手段。  2.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在网络上任何人都可以自由、主动地选择自己需要的信息,并通过发表评论、网络留言等方式与信息的发出者进行反馈,这大大激发了大学生的参与意识。如果能够合理引导大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

6、,将彻底改变传统封闭式的、单向性的教育方式。  (二)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挑战  1.网络不良信息的冲击。网络媒介的“把关人”弱化,导致网络上的信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网络上的信息“信息既可能是真实的,也可能是虚假的;既可能是全面的,也可能是片面的;既可能是高雅的,也可能是低俗的;既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等等”。尤其是非主流的价值观在网络上大行其道,冲击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侵蚀大学生的思想品位。更有甚者,一些不良信息及低俗无聊的网络游戏、形形色色聊天网站,把大学生引向歧途。网络是个没有边际的世界,负面不良信息大行其道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2.

7、网络非理性行为的曼延。随着网络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更多的人把从网络上获取信息作为第一选择,因此,网络信息越发达,人们从现实中获得“第一手信息”的机会就越来越少。网络媒介通过各式各样的信息给大学生创造了一个“信息环境”,这个“信息环境”不是“客观环境”本身,需要通过自己的社会经验进行辨别。然而,大学生不仅缺乏对“信息环境”的认识,更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根本无法区分“信息环境”与“客观环境”的界限,在对各类网络信息进行理性、鉴别性分析上更是困难重重。再加上的大学生自身理性思维的惰性,他们非常容易产生非理性反应。  3.信息传播道德的缺失。网络给了每个人的自由选择的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