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学医学毕业论文 内毒素血症、细胞因子在失血性休克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治疗对策

医药学医学毕业论文 内毒素血症、细胞因子在失血性休克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治疗对策

ID:1773408

大小:37.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7-11-13

医药学医学毕业论文 内毒素血症、细胞因子在失血性休克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治疗对策_第1页
医药学医学毕业论文 内毒素血症、细胞因子在失血性休克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治疗对策_第2页
医药学医学毕业论文 内毒素血症、细胞因子在失血性休克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治疗对策_第3页
医药学医学毕业论文 内毒素血症、细胞因子在失血性休克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治疗对策_第4页
医药学医学毕业论文 内毒素血症、细胞因子在失血性休克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治疗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医药学医学毕业论文 内毒素血症、细胞因子在失血性休克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治疗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医药学医学论文题目:内毒素血症、细胞因子在失血性休克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治疗对策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关键词:失血性休克内毒素细胞因子治疗  失血性休克是临床上较常见的危重症之一,主要的治疗手段是补充血容量、应用升压药物等。但是有些患者即使血容量已被补足,升压药用到了极量,休克仍不能得到纠正,最终发展至死亡。因此,顽固性休克的治疗成为临床上的一大难点,彻底弄清休克的发病机制是进行针对性治疗的关键。近年来,人们对于细菌及内毒素移位、细胞因子等在失血性休克由可

2、逆向不可逆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为临床休克的治疗提供了某些理论依据,本文对此作一综述。  1 肠源性菌血症、内毒素血症的作用  1.1 失血性休克时的菌血症、内毒素血症 许多研究发现,失血性休克发生后出现了明显的内毒素血症,休克复苏后内毒素血症仍持续存在[1~3]。但对于菌血症、内毒素血症在休克发展中有无意义却出现了争议。有人认为,并发失血性休克后的内毒素血症只是休克过程中的一种生理现象,可能无任何病理意义。但大多数学者认为,失血性休克后的菌血症、内毒素血症是促使休克向不可逆性转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与休克的预后

3、有明显关系[4,5]。其中内毒素血症比菌血症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因为内毒素血症可以诱发大量炎性因子释放入血,过量的炎性因子参与对机体的病理损害过程,导致休克进一步恶化。  1.2 肠源性菌血症、内毒素血症的发生机制 目前认为肠道是休克时内毒素血症的主要来源,主要依据有:①肠道是体内与外界相通的最大空腔器官,肠道中所含细菌量很高,细菌种类达400多种,其中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可释放出大量内毒素。②休克时门静脉血内毒素水平可显著升高,峰值高于外周血[2]。③给动物饲服有C-14油酸标记的细菌,发生失血性休克后,外周血中C-14活

4、性明显升高[3]。④应用口服不吸收的抗菌素或内毒素拮抗剂(如多粘菌素B、乳果糖等)清洁肠道,休克动物血内毒素水平下降[1]。正常情况下,肠粘膜具有完好的屏障功能,可防止各种致病微生物及毒素的入侵,即使有少量的细菌、毒素通过了肠道屏障,也会被肠道的淋巴组织,脾脏、肝脏的网状内皮系统所清除,不会对机体造成损害。当发生失血性休克时,各脏器血流灌注不足导致缺血,而肠粘膜缺血和缺血后的再灌注损伤,可以直接损害肠道屏障功能,造成肠粘膜通透性增加,使细菌、毒素透过肠道屏障发生移位,而且发生休克后机体的网状内皮系统受到抑制,不能有效地清除侵入机体的细

5、菌、毒素等,最终出现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另外,失血性休克时,机体的细胞、体液免疫功能受抑,也是促使细菌、内毒素发生移位的一个重要因素。  1.3 肠源性菌血症、内毒素血症的防治 鉴于肠源性菌血症、内毒素血症在失血性休克中的作用,清除肠道细菌,对抗内毒素便成为预防和治疗休克的一种手段。主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①选择性肠道去污染(SelctiveDecontaminationoftheDigestiveTract,SDD):指口服肠道不吸收的抗菌素选择性地抑制和杀灭肠道的致病菌,而不影响固有菌群的治疗方法。应用的抗菌素有新霉素、多粘菌素、妥布

6、霉素、二性霉素B、庆大霉素、诺氟沙星等。SDD最初用于ICU的危重患者以减少获得性感染的机会,取得了一定效果[8]。最常用的为PTA方案即联合应用多粘菌素E、妥布霉素、二性霉素B。②补充肠道正常菌群:肠道正常菌群对革兰氏阴性致病菌有抑制作用,小鼠口服乳酸杆菌后,肠杆菌科细菌数明显减少,能防止细菌移位[9]。③中和内毒素:抗内毒素血清、抗体能改善失血性休克动物的肝、肺、肾、胃肠道的功能,提高生存率[1,10],重组细菌性杀菌性通透蛋白(BPI)能够结合内毒素、抑制内毒素介导的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激活[11-12],对失血性休克时的细菌

7、移位与内源性毒素血症有治疗作用[13]。多粘菌素B是一种阳离子性的多肽类抗生素,能特异性地与内毒素分子中的类脂A部分结合而中和或灭活其毒性,能减轻休克动物的内毒素血症,提高休克动物存活率[14,15]。  2 细胞因子的作用  2.1 失血性休克时细胞因子的变化 机体发生失血性休克时,血中某些细胞因子如TNF、IFN-γ、IL-1、IL-6、IL-8等的水平明显增加,这些细胞因子参与了休克的发展过程[2,4,16]。正常情况下,这些细胞因子参与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起着杀灭外来病原微生物的作用,当机体发生创伤、感染、休克时,这些因子就大

8、量生成,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在病理情况下,内毒素是引起TNFα、IL-1、IL-6、IL-8等水平增加的主要原因[16,17],拮抗内毒素作用可明显抑制休克后血浆TNF、IL-6等细胞因子的释放增多[15~18]。TNF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