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729629
大小:2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9-05
《从体质辨治小儿哮喘.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体质辨治小儿哮喘【关键词】体质 摘要:提出人体体质分为平常质、燥热质、虚寒质、痰湿质和痰郁质五种类型,而小儿则以平常质和燥热质为多,虚寒质和痰湿质相对较少,但哮喘却主要发生于虚寒质和痰湿质的小儿。结合临床经验,将小儿哮喘分为先兆期、发作期、缓解期和稳定期,认为先兆期用药重在调理体质,从肺脾肾入手,或予补益、或予宣畅、或予通利。发作期强调“急则治标”,但不能忘记顾护人体正气。缓解期重在治本,以改善体质为主。稳定期则应认真防护,避免接触过敏源。 关键词:体质;小儿哮喘;辨证论治 体质是人类个体在其生命过程中整合了先、后天各种因素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综合特质。它涵盖了形体结构、机
2、能状态和身心反应方式等各个层面。常见体质类型大体可分为平常质、燥热质、虚寒质、痰湿质和瘀郁质。其中,所谓平常质,意味着阴阳平秘、津血调畅,自身不存在隐患,即使发病,也病情单纯;其他四型则是阴阳失衡、津血受阻的结果,多见于亚健康状态,存在着某种发病趋势。一般说来,某种体质一旦形成,则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但并非一成不变,可以因某种疾病或其他原因发生相应的变化。任何病证都是在一定体质背景下发生、发展又反过来影响着体质的。这种情况在小儿时期尤为明显。 一般说来,年龄越小,体质的可塑性越强,越容易受到各种疾病或其他因素的影响。这是由其“稚阴稚阳”和“纯阳之体”的生理、病理特点所决定
3、的。一方面,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易受病邪所损害;另一方面又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其形体结构和生理机能日渐成熟,且脏气清灵、少受情欲所扰。一旦发病后,若治疗及时、方法得当,常能随拨随应、迅速康复。所以,辨治儿科病证,不能忽视其体质背景及发病后的体质变化。辨识小儿体质特点、改善体质状况,是儿科临床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儿哮喘是一种儿科常见的难治病。目前,其发病率和病死率有上升趋势,可能与工业化社会带来的环境污染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有关。因其病程较久、易反复发作,治疗难求速效,可严重影响患儿的健康发育,故历来受到医家和病家的高度重视。哮喘的发生,往往有其特定的体质背景,即西医所谓过敏性
4、体质。这类体质的形成、发展和演变,既与遗传和先天禀赋有关,又受后天喂养、保育因素的影响。通过临床研究发现,运用药物或其他手段可有效改善体质,预防哮喘等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即使发病了,也不是不可根除。但如果失治、误治或治不彻底,则会使病情复杂化,进一步损害机体健康。 对于小儿哮喘的防治、康复和护理,结合病证与体质的关系,可将其分为先兆期、发作期、缓解期和稳定期四个阶段来具体处理。 1先兆期的防治3 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儿童时期以平常质和燥热质为多,虚寒质和痰湿质相对较少,而哮喘却主要发生于虚寒质和痰湿质的小儿。这部分小儿,多肺脾肾三脏虚损或失调,气化不利,津液失于布散而生湿生痰
5、。虚寒质小儿多面色苍白或萎黄、精神倦怠、纳呆食少、肢体乏力、畏寒怯冷或自汗恶风、容易感冒和腹泻,并常因受寒饮冷而诱发鼻塞、流涕、咳嗽、哮喘或腹泻;痰湿质小儿平时可有胸脘痞闷、喉中痰鸣、气短息促、饮食不化、大便黏滞不爽,或有湿疹,舌苔厚腻,常因过食肥甘、生冷而引发哮喘等过敏性疾病。 由于条件的限制,历代医家对于先兆期重视不足,使本病的早期预防受到影响。王烈教授将小儿哮喘发生的先兆阶段称为“苗期”,与病期(包括发作期和缓解期)、根期(即稳定期)构成疾病的三个不同阶段,并指出“苗期有哮喘发病迹象,并无哮喘症状”,“在小儿时期的感冒、咳嗽等病程中,有时仅见一次的哮喘样症状,以及婴儿期的
6、过敏性疾病,如鼻炎、湿疹、腹泻、不明原因的久咳等,均可成为哮喘发病的最早迹象”〔1〕。徐荣谦主任医师则将哮喘每次发作的先兆阶段称为“喘前期”,这时候常因肺卫不固、外邪袭表而致鼻塞、鼻痒、喷嚏、流涕等〔2〕。尽管二者含义不同,但均提示我们要及早作出诊断和调治,以防哮喘的发生或发作。 先兆期用药,重在调理体质,从肺脾肾入手,或予补益,或予宣畅,或予通利。三焦气机通畅,津液得以正常布散,痰湿无由生成,哮喘自然不作。对于虚寒质患儿,笔者常用玉屏风散合桂枝汤;痰湿质患儿,则以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2发作期的控制 小儿哮喘的夙根为痰浊伏肺。痰的形成,或因肾阳虚衰,水泛为痰;或因脾失
7、健运,湿聚为痰;或因肺失宣肃,津液失于布散为痰;或因六淫、七情化火炼液为痰。痰浊内伏于肺,常因外邪袭肺或脏腑失调损肺,致痰随气逆、气因痰阻而诱发哮喘的发作。 在临床上,通常分为冷哮、热哮两个类型进行辨治。从哮喘的发病机理我们可以看出,机体阳气不足之寒是全身性的,而阳气郁滞之热则往往是局部性的。所以,黎炳南教授指出:“从整体上、本质上来看,哮喘的性质是寒,而少有单纯的热证。”〔3〕在治疗上,应本着“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原则。在选方上,多以小青龙汤或射干麻黄汤加减。局部有热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