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学临床医学毕业论文 颈椎病性眩晕的诊断和物理治疗

医药学临床医学毕业论文 颈椎病性眩晕的诊断和物理治疗

ID:1772762

大小:32.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11-13

医药学临床医学毕业论文 颈椎病性眩晕的诊断和物理治疗_第1页
医药学临床医学毕业论文 颈椎病性眩晕的诊断和物理治疗_第2页
医药学临床医学毕业论文 颈椎病性眩晕的诊断和物理治疗_第3页
医药学临床医学毕业论文 颈椎病性眩晕的诊断和物理治疗_第4页
医药学临床医学毕业论文 颈椎病性眩晕的诊断和物理治疗_第5页
资源描述:

《医药学临床医学毕业论文 颈椎病性眩晕的诊断和物理治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医药学临床医学论文题目:颈椎病性眩晕的诊断和物理治疗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  摘要本文用同位素动态闪烁显象法,对20例(18~55岁)颈椎病性眩晕患者进行颈脑血流量测定。其中14例显示脑区供血减少。作者认为颈性眩晕与脑区供血量减少有关。  该14例因颈椎病而引起脑供血不足所致颈性眩晕,经过牵引治疗,眩晕症状消失。故从中得出两点结论:①颈牵治疗法可以改善颈性眩晕时的脑区血供;颈牵可以治疗颈性眩晕;②牵引治疗颈性眩晕的事实说明,颈

2、性眩晕原因不仅是颈椎器质性病变,还包括由颈椎器质性病变导致位置病变引起椎动脉供血不足,进而导致脑供血不足。  这一新方法,对于研究椎关节错位和颈椎关节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实用价值。特别是应用在椎动脉供血不足和椎动脉型颈椎病性眩晕的诊断和治疗效果观察上。关键词颈椎病眩晕症  临床上有很多种类型的眩晕,其中颈性眩晕是指因颈椎病而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导致一过性的脑缺血性眩晕。这种眩晕常发生在颈椎病患者颈椎运动的一瞬间。其主要表现是眩晕、头痛、意识障碍和视觉障碍等[1]。临床上需要把这种眩晕与其它类型的眩晕相鉴

3、别。椎—基底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时至1985年“全国颈椎病会议纪要”发表为止[2},除了由颈椎X线、椎动脉造影和电生理等非特异性临床临床检查可以进行间接证实外,尚没有可靠的客观指标。在此之前,曾有人用脑阻抗血流图作定性测试,但因临床实用价值有限,所以脑阻抗血流图也只做为临床诊断的参考指标。此外,近来有人采用CT测量椎动脉孔,想以此来寻求诊断颈性眩晕的客观指标。  为了鉴别和探讨颈性眩晕的机制,寻求颈性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客观依据,我们做了以下的测定和研究。临床资料一、颈椎病性眩晕诊断标准和测试  

4、按1985年“全国颈椎病会议纪要”中规定的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把临床上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3],同时具有眩晕症状者,随机抽样20例,年龄18~55岁的一组病人。对他们进行了颈椎牵引治疗前后放射性同位素颈脑血流定量扫描测定。  具体方法是:①取得锝酸核液0.5ml,由前臂浅静脉注射;②将注射后的患者头颈部置于γ照相机前;③通过荧光屏既可观察到颈脑血流情况,又可以通过程序控制下计算机系统,随时能获得能反映颈脑血流情况的T值和V值,并将其以图象形式显示在荧光屏上。测定结果:(一)脑半球血供  在本组20例中

5、,一侧脑血流量呈明显下降者14例,占70%。但在这14例中,左、右脑区之间血流量减少无差别,左、右脑区供血减少各7例。另外6例脑血流量,虽然表现为左右侧基本相等,但与2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没有高出正常值范围。所以认为颈性眩晕与脑半球区供血量下降有关。(二)颈区血供  在我们同时对该20例颈性眩晕患者的颈区血供情况的测定中表明,单侧颈区供血下降者有8例;双侧下降者1例,双侧相等者7例,单侧增高者4例。详见表1  20例颈性眩晕患者的颈区血供测定结果与其脑半球区血供测定结果进行比较,颈区供血差异没有脑区供血差异显

6、著。但在20例中,颈区供血除7例双侧相等之外,表现为单侧或双侧下降者(8+1)例,远比表现为颈区供血升高者者4例为多。表120例颈性眩晕颈脑血供情况一览表大脑半球颈区单侧下降14例8例双侧下降1例双侧相等6例7例单侧升高4例20例20例通常在颈性眩晕的同一个病例中,脑区供血下降与颈区供血下降是同时存在的。但相比之下,脑区供血下降相对显著些。见典型病例图象1。二、分组和对比  将20例颈性眩晕病人按眩晕症状轻重分成两组,分别与20例正常人对照组颈脑血流图进行比较(重病组系指眩晕症状重、眩晕伴恶心、呕吐,并有明

7、显X线、CT改变及神经系统阳性体征者。轻病组只表现有眩晕症状者)。经统计学处理表明:重病组和轻病组在大脑半球区血供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而颈区供血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换而言之这一结果提示:颈性眩晕与脑区供血下降有直接关联,与颈区供血关联不大,见表2。三、引疗法和牵引对颈脑血流影响  我们对本组20例颈性眩晕患者行颈椎牵引治疗。牵引方法是:从15kg递增至30kg,每日递增1~2kg,间歇牵引20’,每日一次,两周之后,用维持剂量继续牵引1~2周,一般可见效。本组20例经上述牵引治疗眩晕症状全部消失。同用同位素

8、锝对10例重症颈性眩晕患者进行颈脑血流量复查,结果脑区供血都恢复到正常范围之内。见典型病例牵引后脑血流图象(图1),注意与牵引前图象(图2)比较。表2颈性眩晕重病组和轻病组颈脑血流改变情况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分组例数H:大脑半球C:颈区RT—LTRV/LVRT/LTRV/LV正常组20-0.29±0.610.96±0.300.73±0.591.0±0.26重病组103.36±0.716.60±6.47-0.74±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