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706299
大小:2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9-04
《也谈高考作文的应试技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也谈高考作文的应试技巧 摘要:作文在高考语文乃至整个高考中的突出位置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学生作文能力很难在短期内迅速提高,要靠学生的长期积累包括读写,包括对生活的深入理解和思考。对高三语文课来讲,与其在这方面下投入多而见效慢的功夫,还不如掌握一些见效快的应试技巧。 关键词:高考;作文;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3.3 近几年高考作文,一只异军突起。以古典的方阵,闪烁的诗句,熟悉的名人,精致的文言,高扬着文化的大旗。从历史的隧道、文学的天空、民间的集市、语言的栈道、诗词的意境中直袭一个个话题。势如破竹,所向披靡,瞬间席
2、卷神州大地。纵观我校这几年学生的作文,内容空乏,千佛一面,无病呻吟,大多只停留在二三类作文上。怎样让考生在考场上积极思考,在命题、选材、布局、谋篇中做到"我手写我心",彻底改变作文难、难作文的现状而成就一篇佳作?我个人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内容求真 从历年来高考作文来看,选材的雷同是最大的通病。作文材料缺乏现实性,没有新鲜的时代感,缺乏个性化的处理,事件公式化,任务脸谱化,给人以"千佛一面"的感觉。如在写《生活告诉我》时,有许许多多的学生或写父母下岗、或遭车祸、或身患癌症、或残疾瘫痪等等。为达到符合作文要求,不惜"牺牲
3、"自己的父母以表明自己能够承受生活的磨难,这种"为赋新词强说愁"式的感情,缺乏生活基础,不仅不能激起读者的共鸣,反而让人大倒胃口。 材料雷同的原因是失真。因为许多同学的应试准备是在考前背几篇作文,然后根据不同的题目去套。因此,出现上述现象也就不奇怪了。要避免雷同,就要选用真实的材料,写属于自己的事,写自己眼中的事情。用自己独特的眼光"过滤"后的材料就有了独特性,当然不会与他人"撞车"了。至于选材,可以从课本中来,亦可从课外阅读中来。高中课文皆属精品,涉及古今中外各个方面的人物、事件等。孔子、司马迁、陶渊明、史铁生、卢梭、海伦
4、凯勒......要触摸这些人类文明史上的伟大灵魂;"纳谏与止谤"、"荆人渡河",毛泽东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应思索这些给人以启发和激励的典故,让这些经典素材激活思维,丰富文章内容。同时,各种文学名著、历时故事、名人传记、名人名言,也是作文材料的丰富源泉。另外通过阅读报刊、杂志,浏览网络资料等途径,可以捕捉国家大事和社会热点方面消息,让作文增添现实的元素和时代的气息。当然,在"真"的基础上要求健康积极,不能有病态、消极的思想内容。 二、形式求新 这里的"新"主要指新异、独特。因为高考毕竟是选拔性考试,要求在几十份卷子中引起
5、阅卷老师的注意,要在长时间阅卷的疲惫中引起阅卷老师的兴奋,最直接的手段就是选用新异独特的形式。 首先可以在题目上作文章。拟一个不同凡响的题目,用新颖的题目来吸引阅卷老师的目光。"花香蜂自来,题好一半文"。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标题,如龙之眼,凤之头,不仅能揭示文章的主旨,对全文内容起提纲挈领的作用,还会收到先声夺人之效。如《诚信苦旅》《问世间信为何物》《我是一只想死的老鼠》,当然这需要平时注意收集积累一些类似的好题。 其次可以在结构上下功夫。如像冰心的散文《笑》那样的并列式结构;采用小标题结构;倒叙式结构;欲扬先抑式结构;层进
6、式结构;悬念式结构等等。在考前选用几种反复加以练习,孰能生巧。再次,还可以在文体上做点文章。此外,在题目下写上一段题记,也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例如2011年高考上海卷满分作文《理性的声音永远不会沉默》即采用层进式结构:开头由时事--德国总理默克尔因"高兴"本拉登被美国击毙、为涉嫌抄袭的前国防部长辩护,触犯了德国人民的底线而遭受抵制,引出观点"理性的声音永远不会沉默"。然后笔锋一转,引用我国建筑专家梁思成的实例,论证华夏大地的知识分子同样未曾停止理性的呐喊,对一些所谓的领导意愿、权威意见敢于以一句"一切都不会过去"来捍卫真理、
7、坚守底线的知识分子予以肯定和赞美,同时对那些试图以"一切都会过去"来掩饰自己的错误与历史真相的"权威"以抨击与讽刺。最后升华文章思想--这是我们的责任,而我们是社会的良心。 三、主题求异 如果把结构比喻为文章的骨架,材料为血肉,那么主题就是文章的灵魂。 虽然说我们不能要求高中生对社会有深刻的思想认识,但在考试中,要"标新"要"立异",就要出奇制胜。因为只有不俗落套的想法才会让阅卷老师为之心动。可以说文章的优劣,主要取决于立志的高下。 为了与众不同,最常见的是用"反弹琵琶"法,也即运用求新思维来立意,力避大众化的想法,以
8、求在立意上独树一帜。如2011年全国高考作文题目给出了一段关于垫资代买的彩票中奖的材料,当大家都写诚信的时候,《兄弟,请给我一角钱》独辟蹊径,写了自己应得的那一份,虽然只是一角钱,但一角钱毕竟是对"我"的劳动的肯定,是"我"付出劳动后理应得到的属于"我"的那一份,文章立意别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