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评阅分级谈高考作文应试对策

从评阅分级谈高考作文应试对策

ID:10649293

大小:2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7

从评阅分级谈高考作文应试对策_第1页
从评阅分级谈高考作文应试对策_第2页
从评阅分级谈高考作文应试对策_第3页
从评阅分级谈高考作文应试对策_第4页
从评阅分级谈高考作文应试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评阅分级谈高考作文应试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评阅分级谈高考作文应试对策高考作文是否能得高分,关乎学生整体的语文成绩,甚至决定学生整个高考的成败。根据多年的阅卷经验,一般来说,对于同题作文,如果考生在短时间内没有办法抓住评卷老师的心,得分可能会比较一般。高考阅卷是长时间、高强度的体力活,一般一天需要评阅上千份试卷,故而,要求评卷老师每份都一字一句地推敲,然后深思熟虑地给出一个分数是不现实的。网上经常有评卷老师自己爆料,一份试卷基本从评阅到打出分数有时不会超过一分钟,对于这种类似“草菅人命”的判法,经常遭到大众的质疑和诟病,批评阅卷人对这项

2、神圣的事业不够认真,对考生的未来不够负责等等。而本人认为大众之所以产生这种质疑声是因为他们不了解高考作文的评阅分级。6从评阅分级谈高考作文应试对策高考作文是否能得高分,关乎学生整体的语文成绩,甚至决定学生整个高考的成败。根据多年的阅卷经验,一般来说,对于同题作文,如果考生在短时间内没有办法抓住评卷老师的心,得分可能会比较一般。高考阅卷是长时间、高强度的体力活,一般一天需要评阅上千份试卷,故而,要求评卷老师每份都一字一句地推敲,然后深思熟虑地给出一个分数是不现实的。网上经常有评卷老师自己爆料,一份

3、试卷基本从评阅到打出分数有时不会超过一分钟,对于这种类似“草菅人命”的判法,经常遭到大众的质疑和诟病,批评阅卷人对这项神圣的事业不够认真,对考生的未来不够负责等等。而本人认为大众之所以产生这种质疑声是因为他们不了解高考作文的评阅分级。6根据多年评卷的经验,笔者把高考作文一般分级为平庸和非平庸之作。平庸之作基本占总量的百分之七十以上。现在对高考作文的文体要求大多是记叙文和议论文,平庸之作基本都扣住主题并没离题,但平庸的记叙文主要描写日常琐事且波澜不惊,缺乏主题深化和新奇感;抑或特别煽情,太具戏剧性

4、,像写家破人亡以求获得评阅人的怜悯,但效果经常是适得其反。写议论文,考生惯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但平庸卷摆的事实都是诸如屈原、陶渊明、司马迁或者感动中国之类的熟料,这是不可能引起评卷人兴趣的。因此,对于这些垃圾信息,在评卷时基本只要扫一下,看看是否句子出彩,如果不是基本可以无视。因此,在碰到大量的这些平庸试卷时,与其说审美疲劳,不如说是形成思维惯性,基本只看一下字体是否优美,然后就归入平庸,在平均分上下给个分数就了事了,这个过程一般也就只在一分钟左右。对于第二类非平庸的试卷,评卷人花费的时间则

5、远要多得多,这也是出于对广大考生负责的态度。针对这类非平庸的试卷,又再分为两类。一类是要考衡试卷是否离题,有些试卷考生写得密密麻麻,但是读到大半,仍然不知所云,这时评卷人要正襟危坐,再认真地字斟句酌,与旁边甚至是评阅组长协商,判断是否离题。如果离题,基本分数不会超过十五分,但即使没有离题,这类游离于扣题与不扣题的作文分数也会在及格线下。因此,高考作文对于考生来说,如何扣住主题,如何用合适的事例和材料进行论证是要慎之又慎的。对于非平庸试卷中的第二类,即通常所言之高分试卷了。高分试卷有着共同的特性,

6、这需要教师认真分析、推敲,总结出经验、规律,并将其贯彻于平时的课堂教学,循循善诱,潜移默化,在课堂上要告诉学生高分试卷的气质,让学生通过长时间的积累、练笔,逐渐达到或者接近这种境界。6高分试卷紧扣主题自不待言,除此之外,还具有以下两个特征,一是传达切题思想的语言是美的。“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一篇有文采的作文,读之如饮茗茶,余甘未尽。在评卷过程中这类作文少之又少。高考的评分标准其中一条是明白晓畅,但明白晓畅并不就等于言文一致、口语化。在高考的阅卷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学生把口头禅、俗语写入作文,

7、譬如“激动得要死”。而笔者认为,具有文采的语言必然是在明白晓畅与文字陌生化之间实现一种平衡。倘若我们说“荷花香气没了,荷叶枯萎了”,这句形同嚼蜡,不会引起人特别注意,更谈不上美,但同样的意思如果将其转化为“菡萏香销翠叶残”,意境顿生。汉语在现代化的过程中,特别是五四“白话文运动”,把文字的美视同为明白易懂,认为理想的语言就是非文言的,这其中存在着偏误。汉语的现代化进程中,不应忘记优秀的文言文资源,包括古典诗词曲等,优美的语言通常是文白相间的。笔者在给学生讲解时,经常使用《荷》这一例证:“池中种荷

8、,夏日开花,或红或白。荷梗直立。荷叶形圆。茎横泥中,其名曰藕。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这段文字一个小学6三年级的学生也能读懂,不可谓不明白晓畅。但是,文中使用白描手法,运用了许多色彩词,有红、白和荷叶的绿,还有方位词直、横,短短一言,勾勒出淡雅水墨的意境;而且这句有宋词错落有致的美,每句基本是四言,但中间混杂着两句三言,缜密而又不乏灵动。当然,要达到这种境界是非常艰难的,但需要注意时时引导学生,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平时要有意识地积累,在课堂上或者课外阅读,学生要做有心人,对于一些常用的词,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