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历史上几次大的金融危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历史上几次大的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影响1637年郁金香狂热17世纪30年代后期,郁金香已成为荷兰、法国等投机者猎取的对象,出现全民买卖郁金香的狂潮。1637年2月4日,郁金香价格突然暴跌,使欧洲无数人瞬间倾家荡产,进而影响到国民经济陷入数年的衰退。1720年“南海泡沫”1720年1月,英国南海公司接受投资者以分期付款方式认购公司新发股票。公司股票价格狂飙。1720年6月,英国议会通过了《反金融诈骗和投机法》,知情者和政府官员提前抛售股票。此后,南海股价很快一落千丈,许多投资者血本无归,英国金融业陷入长期危机。1837年经济大恐慌1836年,美
2、国总统杰克逊关闭了美国联邦银行,以使美国经济摆脱其严格的信贷监管,招致英国方面的来历报复,英国立刻停止了对美国的各种贷款,国际银行家也同时紧缩美国银根,使美国陷入了严重的“人为”货币流通量剧减的境地,最终引发了“1837年经济大恐慌”。这场金融恐慌带来的经济萧条一直持续到1843年。1907年银行危机20世纪初,美国兴起的信托投资公司享有许多银行不能经营的业务,使整个金融市场陷入极度投机状态,到1907年金融危机发生,导致美国破产的信贷机构超过了300个,共负债3。56亿美元,还有2。74万家工商企业登记破产,共负债4。2亿美元。危机波及世界
3、许多国家,加剧了英德、法德等国家之间的矛盾,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危机中孕育。5.1-9,,services,andmakethecitymoreattractive,strengtheningpublictransportinvestment,establishedasthebackboneoftheurbanrailtransitmulti-level,multi-functionalpublictransportsystem,thusprotectingtheregionalpositionandachieve1929年美国金融危机1922年
4、至1929年,美国经济空前的繁荣和巨额回报让不少人进入到毕尔街头狂热的投机活动中。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票交易所的股票价格突然从高峰暴跌。从1929年10月到1932年8月,纽约股市道指从380。33跌到42。84点,累计跌幅近90%。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下降了30%,进出口贸易锐减77。6%,企业利润下降90%,银行业破产49%,失业率高达25%。这次大危机不仅对世界经济造成巨大损害,而且带来了极惨重的政治后果——法西斯主义兴起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87年黑色星期一1987年10月19日(星期一),美国道。琼斯工业股票突然下跌了50
5、8点,跌幅为22。6%。10月20日,伦敦、巴黎、东京股票市场大幅下挫。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全球性股市暴跌,市值损失是“一战”全部损失的三倍以上,对有关国家的经济造成了破坏。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自1997年初起,东南亚地区特别是泰国的货币泰铢受国际投机资本的攻击。1997年7月2日,泰国中央银行宣布放弃实施泰铢与美元挂钩的汇率体制,造成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一片混乱。很快,危机开始从泰国向其他东南亚国家蔓延,向股票市场蔓延,并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危机还波及俄罗斯、巴西等国,产生了全球性的剧烈影响。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一)经济发展
6、过热,结构不合理,资源效益不佳5.1-9,,services,andmakethecitymoreattractive,strengtheningpublictransportinvestment,establishedasthebackboneoftheurbanrailtransitmulti-level,multi-functionalpublictransportsystem,thusprotectingtheregionalpositionandachieve东南亚国家从70年代开始相继起飞,经济增长较快。但东南亚各国长期实行出口导
7、向型经济政策,对外贸易和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大比重,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弊端。随着国际市场上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竞争日益激烈,国内制造成本的增加,劳动力素质和技术水平未能同步提高,产品的科学技术含量不高,无法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以致产品的竞争力降低,出口下降,出现了巨额贸易逆差。面对长期贸易逆差,各国政府不是通过积极主动实现发展战略的转变,来逐步实现国际收支平衡,而是采取低水平、盲目扩张,忽略了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投资和生产大量过剩,主要表现在房地产、制造业等方面,出现了“规模效益递减”的状况。(二)投资政策导向失
8、误,“地产泡沫”破裂,银行呆帐坏帐严重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是泡沫经济的主要载体。由于东南亚国家经济体制上的缺陷和宏观经济政策上的失误,政府对大量流入的外资缺乏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