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704741
大小:16.89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9-04
《恶性肿瘤患者医院内细菌L型的感染及预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恶性肿瘤患者医院内细菌L型的感染及预防作者:杨占军,王传兵,吕晓娴【摘要】目的:探讨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医院内细菌L型的感染情况及防治措施。方法:对临床分离的369例中、晚期恶性肿瘤L型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细菌型培养阳性者191例,阳性率%;细菌L型阳性者69例,阳性率%;单纯L型阳性者39例,阳性率%。两种菌型感染菌种均以G杆菌为主,细菌型G杆菌占%,细菌L型占%。其药敏试验细菌型部分菌种对青霉素和头孢菌素敏感,而L型对其不敏感。结论:中、晚期恶性肿瘤口才并发医院内细菌感染,其细菌L型也常常存在,检验人员在做常规细菌培养的同时,应重视L型细菌的检测。临床医
2、生在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时,一定要合理应用抗生素,避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要防止医院内感染、积极控制感染,以防感染细菌型变成L型细菌产生耐药性。【关键词】恶性肿瘤;院内感染;细菌;细菌L型;预防 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由于其本身病变、放疗及化疗引起免疫抑制、抗生素的使用不当和住院时间长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易并发院内感染,其病原菌大多为细菌。现已证实,大多数细菌在体内外诸多因素的作用下可发生细胞壁缺陷型变异,即L型变异。细菌发生L型变异不是个别细菌的特性,是细菌的通性,细菌失去细胞壁后其许多生物学性与原菌不同,特别是其对渗透压敏感,在普通培养基上难以生长,是临床感
3、染漏诊和误诊的重要原因[1]。为探讨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医院内细菌L型的感染情况及防治措施,我们对本院XX年1月至XX年12月369例恶性肿瘤并发院内感染的患者进行了细菌型和细菌L型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材料本院XX年1月至XX年12月住院患者共369例;年龄在8岁~82岁;其中男性244例,女性125例;胃癌51例,肝癌47例,肺癌41例,乳腺癌34例,直肠癌51例,胰腺癌20例,白血病19例,宫颈癌45例,食管癌36例,其他25例;全部病例系临床病理确诊并进行综合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在住院期间均发生院内感染。方法标本:按感染部位不同分
4、别采取血液、中段尿、胸腹水、痰、咽拭子等标本,采集方法和培养前标本处理参照文献[2];培养基:普通血平板、血液培养瓶、细菌L型培养基、麦康凯培养基(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厂产品);细菌型培养鉴定:按文献[2]程序进行鉴定;细菌L型培养鉴定:参考文献[3],主要依靠其形态学特点、生物学特征、抵抗力、滤过性及返祖性等判断。即:形态多形;细胞壁染色多形;在普通培养基上不生长;耐青霉素等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能通过μm孔径的除菌滤膜等;可返祖。符合以上2项即定为L型;耐药性监测:将已处理标本,同步接种普通血平板和细菌L型培养基,分离出的阳性菌株分别接种于MH平板,严格按纸片扩
5、散法做常规药敏试验。院内感染诊断标准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医政司医院感染监控协调小组制订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结果.1细菌培养结果本组369例患者常规细菌培养阳性者191例,占%;细菌L型阳性者69例,占%;单纯L型阳性者(同一标本常规细菌学培养阴性,细菌L型培养阳性)39例,阳性率%。两种菌型感染菌种均以G杆菌为主,细菌型G杆菌占%,细菌L型占%。见表1。表169例标本培养结果.2药物敏感试验对分离的细菌型和细菌L型菌株,测定其对常用药物的敏感性。结果细菌型部分菌株对青霉素和头孢菌素较敏感,而细菌L型对青霉素和头孢菌素V不敏感。69株L型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见
6、表2。表29株L型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讨论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病程长,住院时间长,医院内感染较其他疾病多。这类患者免疫功能低下,由于多次放化疗和应用多种抗生素是诱导细菌从原型转变为L型的重要因素[4]。总体上认为,凡能造成细胞壁损伤或抑制其合成的因素都可能诱导L型变异。在陈旧培养物中容易出现L型,被认为是细菌本身代谢产物蓄积的诱导所致[5],除此之外还需考虑可能是营养物质缺乏条件下,微生物的一种自身选择,亦即微生物营养不良症的表现。本组369份病例观察结果显示,细菌L型阳性69例,阳性率为%;单纯L型阳性39例,阳性率为%;各种恶性肿瘤之间和不同年龄肿瘤患者之间相
7、互比较差异不显著。同时观察发现,细菌L型与细菌型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不同,细菌L型对作用于细菌细胞壁的抗生素敏感性降低,而对干扰细菌蛋白质合成及影响核酸代谢的抗生素敏感性增强;对无L型存在的标本,单做普通细菌培养,收到了很好效果;对某些可能有细菌L型继发感染而使临床表现复杂的患者,其常规细菌培养阴性,增加L型培养及药敏试验,不但可以提高阳性检出率,同时提醒临床医师选用抑制细胞质的抗生素进行有效治疗。因此,临床应重视L型细菌的检测,为那些久治不愈、症状复杂、反复感染的患者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治疗。对于怀疑细菌L型感染特别是混合感染的患者,在做普通细菌培养的同时,更应做
8、L型细菌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