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68501
大小:3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1-13
《栽培方式对玉米产量及品质的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栽培方式对玉米产量及品质的作用探析摘要:文章分析了种植方式和群体密度对玉米产量及品质的作用,结果表明大垄双行栽培能够改善玉米群体结构,不同栽培方式和群体密度条件下,种植方式和群体密度对玉米产量及品质具有明显的不同,能够减少株间竞争,促进个体生长发育。关键词:玉米群体;产量及品质;群体密度玉米是世界上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中国是世界上玉米生产第二大国,玉米单产高、增产潜力大,科技技术的普及使高产杂交种培育、新技术应用不断推广,玉米本身对我们生活具有的重要作用,使它还拥有“饲料之王”之称。玉米的品质受很多因素影响,其中籽粒水分是影响玉米商品
2、品质重要因素,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玉米生产具有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两个任务,由于它是粮食、饲料和经济兼用作物,必须积极地采取措施改善玉米的品质,使其在国民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1国内外发展动态与趋势加速普通玉米品质育种的同时,做为农业工作者,采取栽培措施加强玉米籽粒干物质积累及品质,通过一系列合理的方法使玉米单产、总产持续提高。它要求我们必须明确各种营养物质之间的关系,改善玉米的群体结构及增大群体密度,为育种工作者提供品质育种的生理基础,同时,也能够方便在农业中进行大面积机械化管理,因此,栽培方式对玉米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3、和实践意义。玉米籽粒产量是营养物质逐步积累过程,为寻求玉米高产优质栽培的新途径,面向市场,改数量增产型为产量、质量同时发展,重视玉米的熟期和品质,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提高植株光合强度,取得显著的增产效果,达到高产、质佳的目的。玉米籽粒干物质积累与产量形成。玉米籽粒干重增长过程,干物质生产与积累是玉米产量形成的基础,表现为慢—快—慢的变化规律。玉米植株的生长过程,灌浆持续期对籽粒产量微弱正相关,实际上是干物质不断积累的过程。籽粒灌浆持续的时间和产量呈表型相关,促进玉米由高产低效型向稳产高效型转变,籽粒产量的形成以及其营养物质的多少决定着玉米籽
4、粒产量,具体表现为干物质积累和在各器官中的分配;玉米籽粒的营养物质积累。国外在作物品质方面重视作物遗传性,玉米籽粒营养品质和其他性状一样,其中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等是其主要营养物质;玉米籽粒水分动态及影响因素。籽粒脱水速率与苞叶厚度、数目等因素联系紧密,而籽粒水分散失发生在恒定的水分散失率和从生理成熟时开始阶段。在环境条件中温度提高会加快籽粒灌浆,并与品种的形态特征及农艺性状等均有关。群体结构与玉米产量及品质。玉米的群体密度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它由个体组成,个体是群体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对玉米品质作用较大,而群体性状是个体的综合表现。
5、增加植株密度能够提高籽粒破碎率,平展型玉米粒数略高于紧凑型玉米,种植密度影响单株和群体光合面积,群体每一个体在生长发育中相对独立,这整个发展过程中,个体间又密切联系相互影响,对籽粒的营养物质组成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使群体呈现不同个体的生长特性及规律。2材料与方法试验于2002—2003年在东某大学试验站进行。主要测定方法是在玉米群体内采用gz一l棍式照度计进行光照强度的准确测定,具体是在玉米生育期内从5叶期至成熟每10天进行一次取样,烘干后通过fw一80高速粉碎机粉碎。每次选择有代表性的植株,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籽粒蛋白质含量,并记录生育
6、时期,用硫酸蒽酮法测定籽粒淀粉含量,记载植株地上部生物学性状,用索氏提取法测定籽粒脂肪含量,并测定不同成熟阶段的籽粒营养物质含量。3结果与分析3.1栽培方式对春玉米群体光合性能的影响。在不同栽培方式和群体密度条件下,各处理叶面积变化趋势相似,玉米单株叶面积变化动态表现为单峰曲线变化,但处理间叶面积变化仍存在一定差异。玉米群体变化随生育期的进展而呈出相应的变化,在密度相同的条件下,两个不同类型品种在大垄双行栽培方式下,单株绿色叶面积高于相应的对照处理,使群体内不同层次光的分布得到调节,叶面积指数均高于相应的小垄对照处理;不同栽培方式及群体
7、密度下,不同处理间光能利用率存在明显差异,主要受群体大小的制约。3.2栽培方式与群体密度对春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玉米的干物质积累速度在不同的种植方式下,在生育前期和后期较低,中期较高。即春玉米干物质积累动态在不同的种植方式下,不同密度处理间,干物质积累最大速率出现的时期不同,且在不同品种中表现出相似规律性变化。在拔节前单株干重差别不明显,拔节后低密度群体的单株干物重保持较高;玉米籽粒干物质积累动态随着籽粒生长发育进程,为单峰曲线变化。籽粒干物质积累值与灌浆速度随密度上涨而减少;栽培方式及群体密度对玉米产量性状的作用为大垄双行栽培方式,空
8、秆率明显降低,单株生产力明显增强,不同密度处理间空秆率具有明显的差异,形成了玉米不同的光合及干物质积累特性,最佳密度大致符合最高产量处理中的密度。3.3不同栽培及群体密度下玉米籽粒营养变化。不同密度处理间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