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645889
大小:133.03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9-04
《句子衔接专题5.9--16》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句子衔接专题(教师5.9)句子衔接题在中考中是经常出现的,主要考查语言运用的连贯性。句子衔接题看似简单,实则比较复杂,得分率一般不高,有较强的区分度。因此为多数中考命题人所青睐。能根据具体语境得体、连贯、简洁地运用语言,是规范使用汉语言的基本要求,符合人们对语言“文气畅达”“语势贯通”的常规要求。所谓语言连贯,就是句子与句子的自然衔接和有机组合。保持语言的连贯,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各个句子要围绕统一的话题,即有一个共同的中心;第二,句子间要有一个合理的句序,形成清晰的思路;第三,讲求语言的衔接和呼应。对这部分内容,中考命题者主要是通过语句衔接
2、连贯题和句子排序题的形式来考查考生的。而且考虑到考生的实际能力,往往会用选择题的形式来进行考查。句子排序是对句子与句子之间内在逻辑性的考查,是通过对语句间连贯性的考查来完成的。此种题型对考生的理解能力与分析能力的要求较高。近年的中考句子排序题往往具有以下两个特点:(1)所选语句的内容体现了对时代生活的关注,体现了对真、善、美的赞美与引导;(2)引导考生关注“语段”的内在逻辑,关注句子与句子间的内在联系。语句衔接题,指的是将某一语段中的某一句话抽出来,随之设计几种和它相近的答案,让考生选出原句。实际上语句表达要连贯,它要求一个语段的各个句子之间,
3、在内容上和形式上都能接得上,脉络清晰,文气顺畅,准确而又完整。一、基本方法句子衔接题有一定的规律,常见的或以时间、事物发展的先后为序;或以空间为序;或以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为序。一、以时间、事物发展的先后为序,应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我们来看下面的两个例子:1.将下列四句话填在下面的横线上,正确的顺序应为①就像勇敢的战士一样, ②不顾一天行军的疲劳, ③马上扔下背包, ④听到大雨即将来临的广播某校师生野营训练来到村里,--------------,和村民一道投入抢收战斗。2.这段话的正确的表达顺序为①太清宫,又名下清宫或下宫,是宋太祖
4、(公元960—967)为华盖真人刘若拙建的道场。②明万历年间,太清宫近乎荒废。新课标第一网③南京报恩寺的和尚憨山买下宫前的一块空地,建了一座海印寺。④后海印寺被毁,又建了太清宫。⑤元太祖成吉思汗的国师邱长春曾再此宫修道。二、以空间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等3.下列几个句子的顺序已经被打乱,请重新排列。beconsistentwithinthesamedisk.Alternateunifiedcorerequirementsplacedontheterminalstripterminals,onlineidentityandensure
5、thecoppercoreisnotexposed.6.4.6enclosurewithinthesametothecablecoreprovidesbindingintoacircle,harnesstiespacingisgenerally100mm;branchofficesshallbebindingonbothends,eachcore①大海里,闪烁着一片鱼鳞似的银波。②一片片坐着、卧着、走着的人影,看得清清楚楚了。③沙滩上,也突然明亮起来。④它像一面光辉四射的银盘似的,从那平静的大海里永了出来。⑤是一轮灿烂的满月。三、以人们认识事物
6、的规律为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寻找事物发展的规律,借助关联词是解决这种语序最常用的方法。4.给下列句子排出最恰当的顺序①一方面,以娱乐为职能的大众文化得到蓬勃发展的机会②与此同时,文化领域却有全然不同的景观。③问题是怎样产生的呢?④九十年代中国,商品大潮汹涌而起,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无限生气。⑤一方面,一部分“曲高和寡”的精英文化则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⑥原因有多方面,其中之一就是文化的二重性。5.下列句子正确的表达顺序是①不想作,任性而行就不会有练习的机会。②既然不得不如此,我们就没有理由不接受它。③课堂作文不是十全十美的
7、办法。④作文,想来不是人的本性所需要。⑤针对此情况,所以命题,限期完篇,总是出于不得已。⑥但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想不出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可以来代替这种办法。⑦因而要练习就不能不规定个办法限制如何做,这结果就产生了课堂作文。四、综合型,涉及几种排序规律。首先应尽量找出语段中的能反映语序的词语,然后综合考虑,排出正确的顺序。要做好综合几种顺序的排序题,必须准确地把握句与句在意义上的联系,根据这一联系来分析它们结构上的关系,找到句子组合内在的顺序,然后才能确定它们在语段中的位置。我们再来看几个例子:6.给下列句子排出恰当的顺序①五四运动以后,以胡适的《红
8、楼梦考证》和俞平伯的《红楼梦辨》为代表的“新红学派”的崛起,扫除了索引派的梦呓。beconsistentwithinthesamedisk.Alter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