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64299
大小:33.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11-13
《管理学其它毕业论文 推进省管县财政管理方式的几点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管理学其它论文题目:推进省管县财政管理方式的几点思考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 【摘要】省管县财政管理方式改革是政府经济管理方式的创新之举,其目标是壮大县域经济。在加快推进这种财政管理方式时,要以有利于区域经济特别是县域经济协调发展为基本点,要着眼于管理效能的提高,体制机制的建立和创新,并且要因地制宜,而不是简单的变化管理形式,更不能搞“一刀切”。 【关键词】推进省管县财政管理方式 一、引言 近年来,县乡财政困难及其所引发的诸如地方财政风险、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
2、等问题对我国的经济安全与社会稳定所产生的严重影响,已经成为中央政府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关于省直管县的讨论和探索也开始从幕后走向前台。今年,温家宝总理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明确指出,要“推进省直管县财政管理方式改革”。事实上,自2002年以来,浙江、湖北、河南、山东、福建筹省份先后根据本省的具体情况,将一部分归属于地级市的经济管理权和社会管理权直接赋予给县一级,并在财政体制上实行“县财省管”。但是应该站在一个什么样高度去看待省管县财政管理方式,又该如何因地制宜地进一步推进这项管理方式并无统一认识,本文试图就此作一点探讨。 二、推进省管县财政体制管理
3、方式的政策目标是壮大县域经济 一种制度的创新一定要顺应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财政管理制度的创新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性质和基本原则,既要建立鼓励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又要建立着眼于解决市场失灵的公共资源配置问题。作为体现中国农业特点的县域经济,在这两个方面都承受着巨大负荷。因此,壮大县域经济才是推进省管县财政管理方式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县域经济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力量 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基础地位,其发展的状况与民生问题关系极大。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06年底,我国列入县域经济统计范围的有2072
4、个行政单位,全部县域单位人口总数超过9.62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3%,县域国土面积超过全国的9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4734亿元,比上年增长25.9%,约占全国的1/4;城镇固定资产投资36656亿元,比上年增长29.8%,约占全国的40%;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3239亿元,比上年增长32.2%,约占全国的42%。县域经济的GDP约占全国GDP的60%,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实际利用外资等指标都占全国的1/3左右。2002—2005年,全国县域人均GDP占当年全国平均数的比重不断提高,分别是71%、72.8%、74.8%、77.4%。 2、县域
5、经济的发展程度如何,直接决定我国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 古人云“郡县治,天下安”,“郡县富,天下富”。温家宝总理在2008年和2009年两年的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明确提出了要“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和“壮大县域经济”,足见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性。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国广大农村的发展速度却比较缓慢,在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社会事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城镇建设面貌、财政支出、金融信贷、投资方面存在着“六个巨大反差”。由于公共财政的长期缺位,不仅使人民群众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上要大打折扣,也加剧了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如
6、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过快,消费长期不足,影响经济增长的稳定性。环境资源压力进一步加大,对可持续发展造成威胁。粮食增产与农村增收难度加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任务十分艰巨。以往,由于城市改革和发展的任务极其繁重,县域经济发展的问题还没有真正提到国家战略的层面。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县域经济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进程中地位越来越重要,如果这个基础不牢,就有可能拖累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3、省管县财政管理方式在壮大县域经济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财政收支结构和财政体制政策直接反映着政府施政方向。截止到2006年底,全国28
7、个省份推行了“乡财县管”改革,18个省份推行了“省直管县”改革,这些改革取得的积极成果也是显而易见。 一是县级地方财政收入持续增长。据统计,到2006年底,全国财政困难县的总数由791个减少到目前的437个。2003—2005年,湖北省县级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10.8%、26.1%和19.3%;县级工商税收分别比上年增长13.6%、22.9%和20.6%。 二是调动了县市发展的积极性,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湖北省实施省直管县财政管理方式后,32个部门先后制定了确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在实施激励性财政政策方面,2004—2006年的三
8、年里,县市新增企业所得税等地方留成部分全部返还,仅此一项,2005年的全省县域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