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批评审美标准

中国文学批评审美标准

ID:17640847

大小:73.5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8-09-04

中国文学批评审美标准_第1页
中国文学批评审美标准_第2页
中国文学批评审美标准_第3页
中国文学批评审美标准_第4页
中国文学批评审美标准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文学批评审美标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文学批评审美标准论中国古代文学的审美批评标准彭强民..桂林市教育学院..文学的审美标准,是文艺批评标准的核心内容。过去一般都认为我国古代文学批评,多是政治批评、道德批评,缺乏审美批评,更无审关批评标准可言,其实情况并非如此。我国明代的文艺批评家杨慎在他的《论文》中就说过“论文或尚繁,或尚简。予日‘繁非也,简非一也,不繁不简亦非么’或尚难,或尚易。’予曰‘难非也,易非也,不难不易亦非也!繁有美恶,简有美恶,易有美恶,惟求其美而已。’..论文者当辨其美恶,而不当以繁简难易也。”这里的“恶”与“丑”同义。用“繁简难易”来评论文学作品,只能评

2、判其用语的繁富与简护韶写作的难与易,多属于艺术表现能力问题,远不如用美学观点来评论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两方面的美丑优劣。主张论文者当辨其美恶,是我国文艺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见解,揭示了文艺批评标准的一个重要内容。恩格斯的有关论述,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个观点,他在《致裴·拉萨尔》中说“我是从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以非常高的、即最高的标准来衡昆您的作品的,而且我必须这样做才能提出一些反对意见..,..。因为艺术作品的“美”是以“真”和“善”相统一的形象而显现的,所以对于艺术作品的全面评判,就既应当是“美学的”,又必须是“历史的”。“美学观点”与“历

3、史观点”的有机结合,不是人为的臆造,而是艺术创作的本质特征使然。文学的审美批评标准是衡量文学作品审美价值的尺度。人们进行文学欣赏和批评,无论自觉与否,都持有一定的标准。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与美学相统一的观点考察历史上的文学审美活动,一般是从社会评价和艺术评价两个方面进行的。社会评价是对作品的社会内容的评价,特别是政治的、道德的评价..艺术评价是对作品艺术创作成败得失的评价。这个社会评价和艺术评价,实际上是对体现艺术与现实关系中的真、善、美分别进行评价。在中国古代文论中,很早就提出了真、善、美的审美批评标准。在中国古代最早将“美”和“善分

4、开,将真、善、美标准用来评论文学艺术的是孔子,孟子继其后。孟子说!“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孟子·尽心章句下》#这是孟子在评论人格美时说的话,后来移用于文艺。同时,庄子说的“真”和“美”,亦被移用于文艺。用当今的文艺观点来看,‘·真”是指作品的真实性,即内容能表现出客观事物自身的规律性..“善”是指作品内容的倾向性,即作品内容能表现出进步的思想倾向、正确的政治伦理观念和美好情操..“美”是指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审美性,包括艺术形象的可感性、情感性、典型性,艺术形式的完整性、精炼性、多样性、独创性等等。真、善、美三者密切联系

5、又有区别,历代不同的文论家,对三者内涵的理解有所不同,对三者或有所偏重或坚持统一,也有差别。概述如下常常比生活真实更高更美,因而有“江山如画,之说。“真,是“美”的基础。二、善.一作品内容的倾向性真—作品内容的真实性作品内容的真实性是“美”、“善”的基础,没有真实也就没有“美,、“善”。“真”在中国古代文论中常用“诚”、“信”、“实”、“核,来表达,含义很广,包括言辞、事物、景象、感情的真实和艺术真实。如“修辞立其诚”..《易·乾·文言》..,“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八十一章..,“情欲信,辞欲巧”..《礼记·表记》..,“真者

6、,精减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渔父》..等。王充作《论衡》开始在文学上明确使用“真”这个概念,指出“文有真伪,无有故新”,阐明写《论衡》的目的是反对“虚妄之语”,“立真伪之不平,。这里的“真”,主要是“实录”性质的真,还不能完全说是艺术真实。艺术真实是指形象地反映了事物本质特征的真实,到了南朝的刘娜写的《文心雕龙》才开始注意到这个间题。他在《情采》中提出“为情者要约而写真#为文者淫丽而烦滥。”所说的“写真.,是指通过真景物的描写来抒发真情实感。唐五代荆浩《笔法记》讲的“搜妙创真”,是指描写景物时要取其最美妙动人的特征加以集

7、中突出地表现,使情景统一,达到艺术的真实。宋代杨万里《诚斋诗话》说“杜《蜀山水图》云‘沱水流中座,眠山赴北堂。白波吹粉壁,青嶂擂雕梁。’此以画为真也。曾吉父云‘断崖韦僵树,’小雨郭熙山。’此以真为画也。”韦堰和郭熙都是著名的山水画家。杜甫和曾吉父的诗句,把画面上的艺术真实作为生活的真实..“以画为真”..,又把生活的真实作为画面上的真实..“以真为画”..。可见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都是美的,而艺术真实作品内容的倾向性,与政治功利、道德情操密切相关。“善”是“美”的不可缺少的条件,因此,先秦时期往往“美”、“善”不分,即使区分开来,也是偏重于

8、“善”。楚国的伍举同楚灵王争论“何为美”的间题,伍举说“夫美者也,上下、内外、小大、远近皆无害焉,故日美。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匾,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痔民也,胡美之为%”..《国语·楚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