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与降纤酶联合应用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doc

依达拉奉与降纤酶联合应用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doc

ID:17607927

大小:2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9-03

依达拉奉与降纤酶联合应用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doc_第1页
依达拉奉与降纤酶联合应用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doc_第2页
依达拉奉与降纤酶联合应用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依达拉奉与降纤酶联合应用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依达拉奉与降纤酶联合应用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依达拉奉与降纤酶联合应用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已确诊急性脑梗死100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用依达拉奉与降纤酶联合治疗56例,设定对照组44例,单用降纤酶治疗。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功能缺损,伴发疾病评分中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采用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临床疗效判定标准进行评定。依达拉奉与降纤酶联合应用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χ2=7.88,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依达拉奉与降纤酶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良好的疗效。[关键词]依达拉奉;降纤酶;脑梗死;临床疗效急

2、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病,其发病率和致残率均较高,脑梗死急性期的治疗直接影响预后,溶栓、降纤、抗凝、血液稀释、抗血小板聚集、应用脑保护剂等治疗疗效,都已为广大临床医师所肯定,我科自2004年7月~2006年6月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部分采用依达拉奉与降纤酶联合治疗,取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按照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标准》,选择发病72h内,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6例,男30例,女26例,年龄44~83岁,平均60.3岁,对照组44例,男2

3、2例,女22例,年龄49~81岁,平均59.7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既往史、功能缺损及伴发疾病的评分,经χ2检验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1.2用药方法治疗组采用依达拉奉30mg加入5%GS250ml静滴1次/d,连用10天,降纤酶第1天10u加入生理盐水150ml静滴,第3、5天分别5u静滴,对照组单用降纤酶用法同上一组病人,并根据情况选用一般活血化瘀,保护脑细胞药物,如维脑路通、胞二磷胆碱等治疗,2周为1个疗程。31.3疗效评定标准两组病人均按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4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梗死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1

4、]:基本治愈: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减少91%~100%,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89%病残程度为0级;进步: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减少18%~45%;无变化:功能缺损或评分减少或增加在18%以内;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在18%以上及死亡。2结果两组取得的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经χ2检验,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比例χ2=7.88,P<0.05有显著性差异,见表1。表1治疗两周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评价3结论脑血栓形成主要病理生理:血管壁病变,血液成分的改变和血液流变学改变导致脑血栓形成,脑部血液供血障碍。纤维蛋白原增多是缺血性心脑管疾病的主要危险

5、因素之一[2],其升高不仅可以引起血黏度增高,而且在血小板的黏附聚集过程中起桥梁作用,与血栓形成有密切关系。脑部缺血缺氧导致缺血区内各种神经元及胶质细胞,内皮细胞坏死。其机制是缺血导致神经细胞内Ca2+超载,大量Ca2+沉积于线粒体,干扰氧化磷酸化过程,能量产生障碍,还可使细胞膜结构分解,神经元骨架破坏导致细胞死亡,胞内Ca2+升高可刺激磷脂酶A2和磷脂酶C使膜磷脂降解,产生大量游离脂肪酸,后者在代谢中产生血栓素、白三烯,一方面产生大量自由基、加重细胞损害,另一方面可激活血小板,使其内Ca2+增加,形成微血栓、加重脑损害[3]。降纤酶具有降低纤维蛋白原

6、和抗凝的作用,降低血小板聚集,使血流量增加,改善微循环[4],而依达拉奉是一种新型自由基清除剂,具有清除自由基和抑制脂质过氧化的作用,可以抑制脑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细胞)的过氧化作用,及延迟神经细胞死亡,并且可以减轻脑缺血和脑缺血引起的脑水肿及组织损伤,在各种动物脑缺血模型中显示出对脑缺血有非常好的保护作用[5]与降纤酶联合应用,同时具有抗血栓、改善脑循环和保护脑神经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这些临床观察显示联合应用治疗脑梗死较单一用药效果好,并且未见严重的并发症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3[参考文献]1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

7、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1995).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2闫乐京.降纤酶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初步临床疗效观察.医学理论与实践,1998,7:303.3王新德.神经病学.神经系统血管性疾病.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63-64.4陆行州.溶栓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国外医学·脑血管分册,1993,(1):84.5杨正,吴玉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新型保护药依拉奉.中华医药杂志,2002,11(12):911.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