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对中国艺术歌曲走向世界的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学校代码10459学号或申请号201512313394VV密级对抑I支2硕士学位论文“”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对中国艺术歌曲走向世界的探讨作者姓名:王寒星导师姓名:吴柏林教授:学科门类:艺术学专业名称:音乐与舞蹈学培养院系:音乐学院完成时间:2018年5月 AthesissubmittedtoZhengzhouUniversityForthedegreeofMasterUnderthe"TheBeltandRoad"initiative——DiscussiononChineseArtisticSongsGoingtotheWorldByWANGHan-xingSupervisor:Prof.WUBo-linArtMusicandDancologySchoolofMusicMay,2018 摘要“一带一路”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领导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党中央的带领下提出的全新政策及指导思想,“一带一路”的倡议除了拥有政治、经济方面的价值,在展现中国文化方面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文化的沟通与交流对促进“一带一路”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这也是我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参与全球化进程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中国艺术歌曲是兼具中国民族特色与时代特色的艺术作品,是中国特色文化的一部分,对于加强中华优秀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展现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风采以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重大的意义。本着对中国艺术歌曲无比的热爱和对中国优秀艺术作品广泛的传播的初衷,本文选择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对中国艺术歌曲走向世界的进行探讨。希望通过本文,能为中国艺术歌曲走向国际舞台提供一些理论参考和帮助。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一部分主要说明选题的来源和选题意义,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整理归纳,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主要具体介绍了“一带一路”中有关中国艺术歌曲部分的倡议,以及在这种政策环境下,着重阐述了文化交流走出去的重要性。第三部分详细介绍了中国艺术歌曲从产生到现阶段的发展,以及在不同社会背景下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并且介绍了一些不同时期的优秀作曲家及其作品。第四部分也是这篇论文的核心论点,阐述了中国艺术歌曲走向世界的方法和途径:首先是要保留中国艺术歌曲的民族特色与时代特色;其次在唱法上应该与西方美声唱法进行融合与借鉴,从歌唱姿势、呼吸方式、咬字行腔和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详细说明;最后从传播途径进行论述,其中包括通过教育方式进行传播、通过新媒体网络进行传播、举办相关活动的方式进行传播等方面。在“一带一路”政策的支持下,作为中国音乐艺术文化瑰宝之一的中国艺术歌曲在国际上的推广不仅可以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提高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更可以促进世界民族音乐的交流以及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关键词:一带一路;中国艺术歌曲;民族特色;唱法结合;传播途径I Abstract“TheBeltandRoad”isabrand-newpolicyandguidingideologyledbytheCPCcentralcommitteewhichtakecomradeXiJinpingasthecoreofleadership.Inadditiontoitspoliticalandeconomicvalues,"TheBeltandRoad"alsohasveryimportantvalueindisplayingChineseculture.Culturalcommunicationandexchangehavegreatsignificanceinpromotingthedevelopmentofthe“TheBeltandRoad”.ThisisalsoanimportantwayforChinatoparticipateintheglobalizationprocessthroughthe“TheBeltandRoad”.ChineseartsongsareworksofartthathavebothChinesenationalcharacteristicsanderacharacteristics.Theyarepartoftheculture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ChineseartsongsareimportantforstrengtheningthedisseminationofChineseexcellentcultureabroad,areshowingthelonghistoryandcultureofChina,andachievingthegreatrejuvenationoftheChinesenation.WiththeincomparablepassionforChineseartsongsandtheoriginalintentionofspreadingtheChineseexcellentworksofart,thisarticlechoosestoexploretheChineseartsongsinthecontextof“TheBeltandRoad”.Ihopethatthroughthisarticle,wecanprovidesometheoreticalreferencesandhelpforChineseartsongstogototheinternationalarena.Thisarticlemainlyelaboratesonfouraspects.Thefirstpartmainlyexplainsthesourceandthesignificanceofthetopic,summarizestheresearchstatusathomeandabroad,andintroducestheresearchmethodsofthisarticle.Thesecondpartmainlyintroducestheinitiativeof“TheBeltandRoad”inrelationtothepartofChineseartsongs,andinthispolicyenvironment,itfocusesontheimportanceofculturalexchangesgoingabroad.ThethirdpartintroducesindetailthedevelopmentofChineseartsongsfromgenerationtothepresentstage,andthedevelopmentofChineseartsongsindifferentsocialcontexts.Italsointroducessomeoutstandingcomposersandtheirworksindifferentperiods.Thefourthpartisalsothecoreargumentofthispaper,expoundingthemethodsofChineseartsongsgoingtotheworld.ThefirstistopreservethenationalcharacteristicsanderacharacteristicsofChineseartsongs;Secondly,inthesingingmethod,ChineseartsongsshouldbeII combinedwiththeWesternBelCanto,anddetailedexplanationsshouldbegivenfromthefollowingaspects:singingposture,breathingpatterns,articulation,andemotionalexpression;Finally,itdiscussesthewaysofdissemination,includingthedisseminationthrougheducationalmethods,throughnewmedianetworks,andthedisseminationofrelatedactivities.Withthesupportof“TheBeltandRoad”policy,thepromotionofChineseartsongsasoneofthetreasuresofChinesemusicalartandculturewillnotonlyshowtheworldtheoutstandingcultureoftheChinesenation,butalsoimprovetheinternationalinfluenceofChineseculture,andpromotetheexchangeandcommondevelopmentandprosperityoftheworld'sethnicmusic.Keywords:TheBeltandRoad;ChineseArtSongs;NationalCharacteristics;SingingCombination;TransmissionIII 目录绪论.............................................................................................................1第一节选题的来源与意义...............................................................................1第二节选题国内外研究现状...........................................................................1第三节研究的方法及范围...............................................................................2第一章“一带一路”的倡议介绍.........................................................4第一节“一带一路”倡议的内含及意义.......................................................4第二节“一带一路”中文化交流的重要性...................................................5第二章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概况.........................................................8第一节20世纪初至建国前艺术歌曲的发展..................................................9一中国艺术歌曲的萌芽阶段......................................................................................9二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阶段....................................................................................12第二节新中国成立后艺术歌曲的发展.........................................................14一新中国成立后初期的发展....................................................................................14二“文革”时期的发展..............................................................................................16三改革发放至今的发展............................................................................................16第三章结合“一带一路”倡议中国艺术歌曲走向世界的实施办法21第一节保留中国艺术歌曲的特色.................................................................21一民族化特色............................................................................................................21二时代性特色............................................................................................................25三歌唱性特色............................................................................................................27第二节教育中的传播.....................................................................................32一兴趣班的开设........................................................................................................33二艺术歌曲进校园的推广........................................................................................34三海外中文学校的传播推广....................................................................................35IV 第三节新媒体的运用.....................................................................................35一建立专业网站........................................................................................................35二完善共享软件........................................................................................................36三电视媒体传播........................................................................................................37第四节“一带一路”相关传播实践活动.....................................................37一交流演出活动........................................................................................................37二相关比赛活动........................................................................................................38二相关艺术节的举办................................................................................................39结论...........................................................................................................41参考文献...................................................................................................43个人简历...................................................................................................45致谢...........................................................................................................46V 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对中国艺术歌曲走向世界的探讨绪论绪论第一节选题的来源与意义在论文开题与导师沟通的时候,导师建议结合当下的政治背景和国家的政策以及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进行一些有意义的选题,“一带一路”是在我国领导人习近平同志带领的共产党党中央近几年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这个倡议中,文化交流是通过“一带一路”参与全球化进程的一个重要途径,思考了许久,作为一名声乐方向的研究生,同时对中国艺术歌曲的热爱,最后决定将自己热爱的中国艺术歌曲与国家当下的“一带一路”中发展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倡议相结合,把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对中国艺术歌曲走向世界的探讨作为毕业论文题目。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借鉴了西方作曲的技法,同时把中国民族元素加入进去,例如少数民族的特色音乐节奏、以及中国特色的戏曲音乐等,通过这些的结合,才有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歌曲,中国艺术歌曲拥有艺术性和文学性的同时,也比较符合中国社会的审美习惯,中国艺术歌曲走向世界,带来的是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将中国优秀的文化向世界展示,对于中国以及其他国家的人民都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优秀的文化值得被世界所关注,值得被历史所铭记。中国艺术歌曲作为中华文化优秀的音乐艺术,应通过“一带一路”的倡议,积极的走向国际,走向世界,这不仅可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将会促进世界民族音乐的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第二节选题国内外研究现状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并进行归纳整理后,对国内外关于此题的研究现状有了一些大致的了解,现将大致情况总结如下:一是对于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和艺术特征的研究,如徐承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特征》、范霞《1979—2009三十年之间对中国艺术歌曲的研究综述》、方贤君《从艺术歌曲的界定看建国以来中国艺术歌曲的特征》、于雪艳《二十世纪中国艺术歌曲的分期及其艺术特色》、杨光《中国早期艺术歌曲的1 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对中国艺术歌曲走向世界的探讨绪论创作特征》、夏小燕《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艺术歌曲历史回眸》、彭根发《关于中国当代艺术歌曲定位的思考》、祝伶《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特征概述—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为例》等。二是一些分析和研究作曲家的作品和风格特征,例如何静《谈刘雪庵三首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和演唱风格》、李晴《分析比较青主与黄自艺术歌曲的创作风格和特征》、寇红霞《黎英海创作的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艺术特征和演唱风格》、游晓《郑秋枫艺术歌曲演唱风格研究》、王银梅《论赵元任的音乐思想及其在音乐创作中的表现》、翁晓宇、严凤《谭小麟艺术歌曲的诠释》等。三是对中国艺术歌曲的作用进行研究,例如夏小玲《论中国艺术歌曲在声乐教学中的价值》、杨小燕《试论中国初期艺术歌曲对民族声乐教学的作用及影响》、康乐《中国近代艺术歌曲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兼对部分曲目的补遗》、李佳《浅谈艺术歌曲在声乐教学中的价值》、张升浩《赵元任创作的艺术歌曲在声乐教学中的价值与意义》等。四是对中国艺术歌曲发展的概述等,例如郑佳《世纪上半叶中国艺术歌曲发展的历史轨迹》、唐慧霞《20世纪20—40年代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及其演唱的初步探究》、夏小燕《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艺术歌曲历史回眸》、田雅丽《浅析中国艺术歌曲的形成和早期发展及其特征》、张益琴《中国艺术歌曲普及面临的困惑与出路》、胡郁青《中国艺术歌曲发展的回顾与反思》等。第三节研究的方法及范围共运用了三种研究方法,第一是文献综述法,广泛查阅有关“一带一路”的倡议内容和各项方针政策,以及有关中国艺术歌曲方面的书籍、相关的学术论文和会议报告等资料;第二是结合研究法,将中国艺术歌曲的演唱与西洋美声唱法进行结合,从歌唱姿态、呼吸方法、咬字吐字、歌唱共鸣等方面进行结合运用;第三是总结归纳法,总结归纳出中国艺术歌曲如何走向世界的具体实施办法,通过“一带一路”的倡议下实现与全世界的文化交流,向世界传播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本文以“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发展包括文化的内容作为基本方针,对中国艺术歌曲的产生到发展做一个概述,将中国艺术歌曲传播具体的实施办法作为2 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对中国艺术歌曲走向世界的探讨绪论核心论点,例如和西洋美声唱法进行结合,通过教育、新媒体、和举办相关活动等方式让中国艺术歌曲走向国际舞台,希望通过本人的研究和论述,能为在时代背景下顺应国家的政策方针文化对外输出做出一些帮助,我也期盼未来的某一天中国艺术歌曲可以屹立在全世界的舞台上。3 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对中国艺术歌曲走向世界的探讨第一章“一带一路”的倡议介绍第一章“一带一路”的倡议介绍第一节“一带一路”倡议的内含及意义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越来越快,我国为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经济合作伙伴关系,打造经济融合、文化包容以及政治互信的命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在古代丝绸之路的基础上创立了“一带一路”的倡议。所谓丝绸之路,是,为促进国家经济发展而出售丝绸等商品到国外的一条贸易路线,这条路线贯穿中亚、西亚、南亚,远渡欧洲、北非,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随着社会经济需求的扩大,全球交通的通畅,东西方国家往来频繁,丝绸之路也成为东西方国家经、政治、文化交流沟通的主要道路。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由于古代交通不畅,丝绸之路运输货物主要沿着陆路,所以又称为陆上丝绸之路。这条陆上丝绸之路从长安(今西安)出发,线路贯通了亚欧大陆,大致经过凉州、酒泉、瓜州、敦煌、中亚国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到达地中海、结束在罗马。这条路线以丝绸为代表承载着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汇。唐朝时期经济政治发达,为拓展中国与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开拓了一条“广州通海夷道”的海上航路,也是如今的海上丝绸之路。这条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东南沿海出发,途经中南半岛和南海诸国,从印度洋穿过进入红海,最后到达东非和欧洲,整条航线打通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通道,让世界认识中国,吸引更多人与中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带动沿线周边国家的经济文化发展。宋元时期,国家领导人意识到向世界推广中国的重要性,加之中国造船、航海技术都大幅度提升,以及指南针的创造发明,都将船只的航海能力进行全面的提升,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拓展提供了科技依靠。由此,中国与世界上六十多个国家建立了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往来关系,到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将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推向顶峰。每个时期,丝绸之路的作用和用途都有所不同,但是相同的都是为了构建与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一带一路”的倡议是中国国家领导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在2013年九月4 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对中国艺术歌曲走向世界的探讨第一章“一带一路”的倡议介绍和十月主席出访中亚和东南亚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倡议,这一倡议受到国际社会高度的重视。“一带一路”作为一种新型多边跨区域经济合作架构,全方位推动中国与亚非欧各个国家的各个领域合作,具有开放、均衡和包容的特点,它致力于互联互通、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拓宽区域合作的水平、层次、和范围,促进亚非欧命运、责任和利益共同体的建立,实现亚非欧各国互联互通、互利互赢、文化包容、经济融合和政治互信,构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从而实现亚非欧各国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丝绸之路”在古时候就已经有了,但是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主题,21世纪新时代的主题是和平发展、互利共赢,中国根据时代的特点和当下中国发展面临的新形式建立了“一带一路”的发展倡议。在“一带一路”的倡议基础上,中国与沿线国家就多领域、多层次和多形式的政策进行了沟通交流,例如“欧亚经济论坛”、“丝绸之路市长论坛”等对话形式。由于“一带一路”倡议符合当前世界各国的实际情况,所以在这个倡议下,中国和沿线国家之间是互利共赢的,不仅使得世界更快速地正确地认识中国,还能通过推动沿线国家地区的对接和紧密配合,加快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实现。同时因为“一带一路”沿线的地理位置优势的重要性,沿线国家之间的利益是共同的,进一步使得沿线国家之间增强政治互信,促进政治环境的安全稳定,从而促进世界秩序的和平稳定。“一带一路”沿线具有重要的地理位置优势,共同的利益可以促使沿线国家和地区和平稳定的发展,将进一步使沿线国家和地区增强政治互信,确保政治安全,维护政治环境的和平,安全与稳定,并推动世界秩序的和平、安全和稳定。第二节“一带一路”中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作为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一带一路”倡议发挥着促进沿线国家政治互信、经济文化繁荣的重要作用,实现“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的切入点之一就是文化繁荣。在经济文化政治中,发展文化作为推动经济政治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实现沿线各国交流往来的重要方式。文化作为人类发展的基础和民族的灵魂,文化的发展交流在“一带一路”的发展进程中起着至关重5 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对中国艺术歌曲走向世界的探讨第一章“一带一路”的倡议介绍要的作用。因为“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从古至今继承着相近的文化历史,所以他们大多承载者共同的文化基础,意味着他们具有同样的价值观,发展文化、建设国家的文化力量,能促进沿线国家向互利共赢的方向进行文化交流,从而加快建设人类经济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任何一个领域的交流都含有一定的文化元素,文化的印记会融入到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的细胞里血液里。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是文化的多样性,“一带一路”倡议实施需要文化先行。这种构想的基础是继承和发扬古代丝绸之路精神,在实现这种构想的过程中实现沿线各国的文化传播和交流,可以达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区域共荣互利、合作共赢的目标。文化发展是人类从原始社会走向文明社会的标志,从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开始,中国人民就十分注重民族与世界的交流,一直在为推动国家与世界的交流与发展做努力,以求构建国家与世界的联系,形成了古代丝绸之路。“一带一路”不仅是国与国的交往,更是不同国民之间的交流,“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是中华古老文明先贤发出的声音,也是对“一带一路”最早的解释。促进国与国之间文化建设和文化交流,可以使“一带一路”中沿线各个国家和区域能够了解到优秀的中华文化,感受到中华民族经典特色的文化。文化不仅是民族的,还是世界的。文化的发展可以跨越各种障碍,即便语言、民族、制度、文化都不相同,依然可以通过音乐、文学、戏剧、舞蹈、手工艺等,这样的文化交流形式实现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沟通。所以文化艺术的交流不仅可以吸引沿线各个国家加强对“一带一路”的认识和兴趣,还能增进沿线各国人民之间的联结和联系。从而通过建立这种民心纽带,加快实现“一带一路”的倡议。中华民族不仅是四大文明古国,更是唯一一个从古至今没有出现文化断层的民族。因为中华文化的根基深深扎根在中华大地,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使得中华民族文化底蕴深厚,中华民族一共有五十六个民族,以至于中华民族的文化非常多样,与世界文化也有着很大的联系,这些都是中华民族文化能促进全球化进程的重要优势。坚持文化继承和创新一直是我们在“一带一路”发展进程中所秉持的原则。一方面,“一带一路”这条经济文化传送带,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递到世界各地,使得世界各地的人民加强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关注;另一方面,在“一带6 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对中国艺术歌曲走向世界的探讨第一章“一带一路”的倡议介绍一路”的践行过程中,世界各国因为中华文化的独特性、时代性、先进性、世界性而加强与中华文化的沟通交流,既可以推动中华文化的创新发展,又可以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从我国的角度出发,这一倡议不仅有利于提升我国的软实力,提升综合国力,还可以使得中华民族在世界上有更多的话语权。7 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对中国艺术歌曲走向世界的探讨第二章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概况第二章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概况“艺术歌曲”这种概念并不是中国本土的音乐文化的概念,而是从西方引进的名词。在《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中有所记载:欧洲在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流行一种抒情类的歌曲。“艺术歌曲”一词来源于西方国家,是室内乐性质的一种声乐体裁,在《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中对“艺术歌曲”是这样定义的: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盛行一种抒情歌曲,统称为艺术歌曲,艺术歌曲是由专业演唱者在音乐会上演唱的具有一定专业技巧的美声独唱作品,其特点是歌词多半采用著名诗歌,侧重表现人的内心世界,曲调表现力强,表现手段及作曲技法比较复杂,伴奏占重要地位,这种歌曲大多取材于著名诗歌,在情感方面,注重对人内心世界的表达;在艺术表达方面,作曲技法和表现手段都很复杂,曲调表现力强,伴奏在乐曲中的地位很重要。艺术歌曲与其他的歌曲不同之处主要有四个:第一,取材方面,艺术歌曲取材自著名诗歌,主要表现诗歌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具有代表性的是舒伯特的作品,他的大部分作品就是取材于席勒、歌德这样的诗歌作者的作品;第二,艺术歌曲的演唱方面,对声乐演唱者有一定的要求,声音不追求宏大的音量,要表达出细腻的情感,并且一般都在室内或者音乐厅里进行演唱;第三,为特定声部创作的歌曲,艺术歌曲取材于著名诗歌,作品中情绪的表达十分重要,不同的声部所表现的情绪是不同的,所以注重声部对情绪表达的作用,在演唱的过程中有指定的声部进行演唱。例如想要演唱充满戏剧性激情而又温柔深沉的作品的时候,戏剧女高音就比较合适,因为她们声部的音质音色明亮,浑厚有力;第四,伴奏的重要性,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与其他的钢琴伴奏不同在于,艺术歌曲的伴奏非常精美别致,它不只是对歌曲的补充、陪衬,它在整个作品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艺术歌曲的伴奏与歌曲之间的关系是既紧密又独立的,当艺术歌曲本身无法表达感情的时候,伴奏能撑起整个作品的情绪,使得作品的情感更加丰富饱满,具有更强烈的感染力。8 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对中国艺术歌曲走向世界的探讨第二章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概况第一节20世纪初至建国前艺术歌曲的发展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最早开办的音乐课是西方来的传教士开办的教会学校,但当时的教会学校里的音乐课影响力比较小,而真正推动新式学堂的建立和新式音乐教学开展的是清朝末期一批留学归国的知识分子以及维新派的一些知识分子,以维新派的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他们指出要“废科举”、“立学校”,在种种逼压之下,清政府为拯救最后的皇权,挽救即将灭亡的中国,认同了改革派的部分主张,允许了“废科举”,“兴学堂”,直到1907年,女子学堂开设了随意课,这才大力推动了新式学堂和学堂乐歌的发展。学堂乐歌的产生和发展反应了先进知识分子和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维新变法,学习西方国家的现代科学文明,以救亡图存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学堂乐歌是清朝末期民国初期这一阶段在新式学堂里开设的乐歌课和所唱的乐歌。它的创作方式大部分是选曲填词,因为在当时的中国,还没能够完全掌握西方作曲技法的中国音乐家,为了满足当时社会对音乐的需求,绝大多数的旋律是取材于外国歌曲现成的曲调,如大部分运用日本学校里面的歌曲,流行歌曲或者是军歌,民国成立以后,选用的大多是基督教歌曲及欧美的流行音乐作为旋律,还有少量的一些运用的是中国传统的乐曲和民间的歌谣来进行填词,除此之外也有极少数的作品是乐歌作者自己所创作。作为中国音乐艺术领域的新事物,学堂乐歌对20世纪初期的中国音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由此开始,西方音乐的基本知识开始传入中国,例如乐理、演唱演奏法、西方乐器等开始被中国的人民了解和接受。中国学堂乐歌运动代表人物有李叔同、沈心工等,在乐曲创作、改变、教育以及相关的活动中,他们都作出了重大贡献,为中国音乐教育的转变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作用。一中国艺术歌曲的萌芽阶段社会环境影响着时代文化的发展方向,五四文化运动带来的新风尚激励更9 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对中国艺术歌曲走向世界的探讨第二章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概况多的新青年勇于革除旧势力,追求民主、自由的社会环境,一些新型的音乐社团组织逐渐开始出现在一些大城市,例如上海的中华美育会、1919年成立的北大音乐研究所、1921年北京乐友社等;在此基础上,中国逐渐加强了对音乐教育的重视,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为首,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了大量的音乐院校。也是在这个时候,中国吸引了越来越多国外的音乐家前来交流,国内大城市的音乐演出越来越多,通过音乐演出的方式,极大的促进了中西方的文化交流。随之诞生的是各种新型音乐社团,通过各种各样的音乐活动,既推动了专业音乐的发展,也促进音乐融入社会人民的生活。学堂乐歌是对国外歌曲的模仿,当中国音乐发展这种模式到了一定的瓶颈阶段,势必会寻求创新的方式进行突破,以求实现中国音乐更加快速的发展。一些音乐作曲家通过总结社会现状,试图打破选曲填词的固有模式,从而诞生了赵元任、萧友梅、青主这样的中国第一批专业音乐家。这些音乐家都是在西方国家进行过系统的学习,掌握了西方先进的作曲技法和作曲理论的留学生,他们回国后将西方先进的音乐知识与中国传统音乐元素相结合,试图进行创新的中国音乐。在这种创新的中国音乐中,以中国古典诗词为歌词,配乐以钢琴伴奏为主,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艺术歌曲。这种歌曲被广泛的传播到各大音乐院校,供学生老师的学习借鉴,从极大程度上促进了新文化运动中新音乐的发展。中国音乐在经历过学堂乐歌的模仿阶段之后,一些作曲家根据当时社会的现状,也做出了积极地探索,他们不再满足于选曲填词的这种创作方式,在这一时期,他们将在西方学到的先进的作曲技法和理论同中国民族音乐元素相结合,开始发展中国音乐,歌词选用中国经典的古诗词,并且配以精美的钢琴伴奏,创作出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艺术歌曲,这些新创作的艺术歌曲在当时的音乐会以及专业音乐院校的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这一时期新文化运动中的新音乐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赵元任的艺术歌曲创作:赵元任先生是现代著名学者,语言家,音乐家,被誉为“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同时也是中国现代音乐学之先驱,赵元任的父亲曾中过举人,善吹笛,母亲擅长诗词和昆曲,因此他从小就受到了民族音乐的熏陶,少年时就开始学习钢琴,在赴美留学时选修了声乐和作曲,有较高的音乐艺术修养。赵元任的艺术歌曲创作,不再是像学堂乐歌时期那样借鉴外国10 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对中国艺术歌曲走向世界的探讨第二章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概况的旋律填入自己的歌词,在创作上,赵元任不再单纯的模仿欧洲的作曲技法,他将欧洲的创作技法同中国特有的音律和艺术思维相结合,创作出有中国民族韵味的艺术歌曲,根据中国民族的审美习惯探索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模式,使得中国近现代音乐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赵元任的艺术歌曲创作受到“五四运动”时期的影响,大部分的歌曲都是采用的五四时期所写的新诗歌,或是取材于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歌词内容比较清新自然,与当时的时代发展和社会思潮相适应,他的创作突出了时代的精神,赵元任的艺术歌曲创作既注重词和曲的结合,又不拘泥于旋律的束缚,在艺术创作上勇于创新,他创作的音乐风格新颖,形象鲜明,旋律流畅优美并具有抒情性。代表作品有《卖布谣》、《听雨》、《也是微云》、《教我如何不想他》、《劳动歌》等,赵元任先生的声乐作品艺术水平较高,许多作品都流传至今,成为音乐院校教学和音乐上的必唱曲目,赵元任先生对中国近现代音乐创作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是我国20世纪优秀的作曲家,也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当之无愧的先驱者之一。萧友梅的艺术歌曲创作:萧友梅是中国艺术歌曲萌芽起步阶段时期里相当杰出的一位音乐家,他是中国现代音乐教育的先驱和奠基人,他的一生都在为中国音乐教育事业而奋斗。萧友梅早在17岁便去了日本学习音乐,学习时间长达10年之久,后又在德国莱比锡音乐学院获得了博士学位,他之所以有如此深厚的西洋音乐基础和作曲理论功底都是来自于这些年的学习经历。上海国立音乐学院,这所中国第一所高等音乐学府,是由萧友梅创立的。他的一生创作了一百多首不同题材的音乐作品,其中包括:独唱曲、合唱曲以及管弦乐合奏曲,其中占很大比例的是反映社会现状的艺术歌曲。作为中国音乐教育的奠基人之一的萧友梅,他创立了我国第一所高等音乐教育机构-上海国立音乐学院,同时聘请了当时在国内著名的音乐家来担任教师。萧友梅一生创作了100余首作品,其中包括独唱曲、合唱曲、管弦乐合奏曲等不同体裁的作品,其中艺术歌曲占很大一部分。例如艺术歌曲《问》,创作于1922年,由易韦斋作词,通过一连串的疑问,表达出了对当时军阀混战的不满,反映当时的知识分子关心时政,关心国家安危。整首作品语言亲切、结构严谨,虽然篇幅短小,但是流畅而又充满哲理。虽然与今日的音乐作品相比相对简单,但是这首作品打破当时惯用的“选曲填词”的创作手法,为中国艺术音乐道理开辟了新道路,是具有跨时代意义、打破常规、为后世奠定音乐基础的一首作品11 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对中国艺术歌曲走向世界的探讨第二章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概况青主的艺术歌曲创作:青主原名廖尚果,中国音乐理论家,曾赴德国柏林大学法学系留学,同时对钢琴和作曲理论进行了修习。回国后成为当时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之一,在萧友梅建设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的期间,受邀担任教授。与萧友梅相同的是,青主的主攻创作领域也是以古诗词为歌词素材的艺术歌曲,他的作品大多成为当今音乐教学的经典曲目,代表作有《我住长江头》《大江东去》等。《我住长江头》的歌词是取材北宋词人李之仪,原词内容所表达的情感是男女之间互相思念的感情,这首歌是一首意境深远的抒情歌曲,它的旋律婉转优美,伴奏奔流不息,表达了浓浓的怀念之情。与前者不同的是,《大江东去》的歌词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作品不仅具有淳朴、宽广的格调,还具有潇洒舒展的气息,曲调辉煌大气、气势磅礴,是作者抒发对当时社会感慨的佳作。在中国艺术歌曲发展的初级阶段,创作作品民族特色和浪漫主义色彩丰富,大多以抒情为主,主要表达的是创作者追求民族自由、反对封建束缚、渴望解放个性的情绪,主要是一种情绪的表达。虽然这个阶段只是中国艺术歌曲创作起步阶段,但是承载者中国作曲家的厚重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推动中国艺术歌曲向成熟阶段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二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阶段中国艺术歌曲起步阶段的素材主要是当时的中国的社会环境。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处于内忧外患、政治经济动荡不安的情况,在这个时代中,很多的英雄在抵御外来侵犯、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过程中英勇献身,激励了一大批音乐创作人将西方作曲技法和中国民族音乐元素结合,创作了一大批反映社会、时代和民族特色的艺术歌曲,进而快速地推动了时代音乐的发展。这些艺术歌曲运用丰富的创作手法,细腻抒情的表达手法,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曲家有黄自、贺绿汀等。黄自的艺术歌曲创作:黄自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是著名的知识分子,母亲也是受过新文化教育的知识女性,因此他不仅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也有新文化对他的影响。黄自从小喜爱唱歌,自小就表现出音乐文学方面的天赋,特别是在古典诗词方面的创作,这些先天因素都为之后创作艺术歌曲奠定了很好的艺术基础。他曾就读于清华大学,期间学习了钢琴以及音乐理论,毕业后又留12 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对中国艺术歌曲走向世界的探讨第二章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概况学美国选修音乐学等课程,之后又进入耶鲁大学音乐学院专攻作曲和配器法,回国后创作了大量的艺术歌曲,如以现代诗歌作为歌词的《思乡》、《春思曲》、《玫瑰三愿》等,还有为古诗词谱曲的作品《花非花》、《南乡子》、《点绛唇·赋登楼》等。其中《春思曲》描述的是一位少女,夜里靠在窗前听着雨声,苦苦思念远在他乡的丈夫,这首艺术歌曲通过钢琴伴奏和抒情的旋律,将雨夜的少女因思念自己的丈夫难以入睡,惆怅憔悴的心理表达的淋漓尽致;《点绛唇·赋登楼》是一首古典诗词,作者是宋代著名词人王灼,黄自在1934年为这首古典诗词作了曲,曲中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表达出作者对美景的热爱、留恋与不舍,以及一股淡淡的哀愁,这首作品旋律流畅优美,并具有一定的民族气质,钢琴伴奏也有一些复调的处理,使得这首诗词与旋律结合的更加动人贴切,黄自先生的作品大多结构简短,但是在简短的结构中体现出娴熟的作曲技法,通过作品传递出来的形象生动贴切,其中创作手法为最独特的是,以中国古典诗词为歌词的艺术歌曲,不仅能够准确清晰的表达出原诗词所想表达的气质,还能够将原作品的韵律和意境完美的体现出来。黄自先生不仅创作出了很多优秀的艺术歌曲,如陈田鹤、贺绿汀、江定仙、刘雪庵等中国著名的音乐家都是出自他的门下,他们都为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创作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艺术歌曲作品,这些作品大多都是继承了黄自先生的作品,如刘雪庵的《春夜洛城闻笛》、林声瓮的《满江红》、贺绿汀的《菩萨蛮》等。贺绿汀的艺术歌曲创作:贺绿汀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音乐理论家,他是黄自先生的四大弟子之一,跟随黄自先生学习了系统的音乐创作的理论。半个世纪以来,他创作了很多作品,并且作品体裁多样,共创作了三部大合唱、六首钢琴曲、六首管弦乐曲、二十四首合唱曲、近百首歌曲已经多部电影音乐、器乐独奏曲等作品,对中国的音乐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菩萨蛮》、《恋歌》、《嘉陵江上》、《游击队歌》等都是他的艺术歌曲的代表作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首作品就是《嘉陵江上》,这首歌曲的词选自日本作家端木蕻良的散文诗《嘉陵江上》,歌曲以第一人称描写,是为女中音谱写的一首独唱,作品表达了因为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作者因失去家园无家可归被迫流浪在嘉陵江边时的心境,贺绿汀被这首散文诗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家乡浓浓的思念和眷恋之情所感动,为这首经典的词填曲的时候怀着与作者同样心情,在这首作品里的旋律具有口语化的特征,整首作品节奏相对比较自由,在充满着13 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对中国艺术歌曲走向世界的探讨第二章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概况无比悲伤沉痛的情绪基调里又凝聚着由沉痛转化为激昂,誓要与侵略者斗争到底的决心与力量。这首作品是中国音乐史上著名的抗日歌曲,它鼓舞了当时抗日救亡运动中的工农群众和热血青年,激励了更多的中华儿女投身于革命工作之中,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至今在音乐教学与音乐会中都被传唱着。在这个时期艺术歌曲的除了黄自、贺绿汀外,还有被称为人民音乐家的“冼星海”、聂耳等一批作曲家,他们将当时的国家革命氛围作、社会背景为创作素材,所创作的作品即便反映当时社会现实,也同时表达一种对生活对生命的热爱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如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中《黄河颂》、《黄水谣》、张寒晖创作的《松花江上》等作品,还有以古典和近代诗词为题材的作品,如刘雪庵的《红豆词》、《长城谣》等,这些艺术歌曲都是在中国音乐发展史中永远传承的珍品。第二节新中国成立后艺术歌曲的发展一新中国成立后初期的发展标志中国进入全新阶段的事情是中国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华民族带来了生机。在党的领导下,文艺工作者们用满腔热血和豪情壮志创作出了一大批反应新时代、新面貌的作品。艺术歌曲的创作在这个时期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由我们中国的各地民歌进行改编的艺术歌曲,这些音乐歌曲都是结合先进的作曲技法和民族特色进行改编,加入钢琴伴奏使旋律抒情优雅,是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艺术歌曲,如徐振民改编的陕北民歌《三十里铺》、黎海英改编的新疆民歌《嘎俄丽泰》、塔塔尔族民歌《在银色的月光下》。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曲家丁善德在创作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云南民歌《爱人送我向日葵》、《可爱的一朵玫瑰花》,哈萨克族民歌《玛依拉》等,其中《想亲娘》是根据云南民歌为基础改编的一首歌曲,主要讲的是在生活压力下离开母亲的孩子,思念母亲的故事,通过娴熟的创作手法和优雅的钢琴伴奏,将与远走他乡的孩子思念母亲时内心的煎熬、痛苦、迫切想见到亲人的心情淋漓尽致的表达了出来,使人听了感同身受,产生共鸣;《槐花几时开》这首作品描绘的则是年轻男女之间的相思之情,歌词简单易懂,朴素生动,改编自具有浓郁生活味道的四川民歌,旋律悠扬,高低起14 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对中国艺术歌曲走向世界的探讨第二章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概况伏,充分表现出了民族元素特色。这些作品共同的特色就是,结合了中国传统民族音乐和西方先进作曲技法,巧妙布局和声、调试调性,经过改编大大使得歌曲更具艺术性和感染力。与萧友梅不同的是,两者虽然都是西洋技法与中国元素结合,但是萧友梅是将中国古诗词作为歌词,加以西方作曲元素,而丁善德是将中国民歌与西洋技法结合,为中国艺术歌曲的进步发展提供了更懂有价值的参考,也留下了很多优秀的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艺术歌曲。第二类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为歌颂国家领导人的伟大,表达作者对领导人的崇敬,出现了大量的歌颂毛泽东的艺术歌曲。这些歌曲是以毛泽东的诗词作为歌词然后进行谱曲的艺术歌曲,例如张绍玺创作的《七律·长征》、罗斌创作的《菩萨蛮·黄鹤楼》、唐诃和生茂共同创作的《沁园春·雪》等,在这些作品中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是李劫夫,他的代表作品主要有《西江月·井冈山》、《十六字令三首》《卜算子·咏梅》等。李劫夫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他的艺术歌曲作品有57首都是为毛泽东的诗词进行谱曲,并且每首都保持着高水平和高质量,这些作品也是他艺术歌曲创作中最重要的部分。1961年国家内有自然灾害和反动派祸害使得人民生活极其艰难,外有国债危机和边界冲突,在这种现实情况下,为了激励全国人民共同度过难关,战胜困难,迎接美好的未来,毛泽东创作了《卜算子·咏梅》。这首词表达了对梅花傲雪的赞美,号召全国人民傲视一切风雪,自食其力战胜一切困难,这首歌曲在谱曲时运用了湖南省一些民间的旋律和音调,使得这首作品意境深远、韵味悠长,表现形式生动鲜明,作词结构相对完整。音乐的旋律与歌词完美结合是李劫夫作品最大的特点,音乐语言虽然朴素,但一点都不失优美,作品不仅有很强的艺术性,也散发着亲切自然的气息,使广大群众都可以接受,因此也走出了艺术歌曲走向大众化的道路。中国艺术歌曲中,取材除了民歌和毛泽东的诗词,还有就是一些贴近生活、通俗易懂的作品。比如在建国之后歌颂祖国、描述男女之间爱情、表达对亲人的思念这类的作品。这些作品更符合民众的心态和认知,提高了传唱度,比如田歌创作的《边疆处处赛江南》、《草原之夜》、罗宗贤创作的《岩口滴水》,还有蒙古族作曲家美丽其格的作品《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等。15 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对中国艺术歌曲走向世界的探讨第二章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概况二“文革”时期的发展“文革”时期是中国文化发展最低迷的时期,在这个阶段中国音乐界的发展受到最大的打击,艺术歌曲的发展速度也急剧下降。但是依然阻止不了满怀热血的作曲家在这非常低迷的时期里,冒着被批斗的风险,进行艺术歌曲创作。即便创作的作品数量有限,但是依然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使得这个时期的艺术歌曲不至于处于空白的状态。例如在这时期创作的艺术歌曲《打起手鼓唱起歌》、《千年的铁树开了花》、《红星照我去战斗》等作品的传唱度也是很高的,在人民群众之间广泛流传。由此证明,艺术与音乐不会因为时代的停滞、政治变动甚至时间的推移而退出时代的舞台,音乐的艺术性是永葆青春不会过时的,这也就是为什么经典的艺术作品哪怕历经几百年也依然会被传唱,永远被人记住。“文革”期间,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主义使得以毛泽东诗词为题材的艺术歌曲和古诗词题材的艺术歌曲得到大力支持和发展,比如《菩萨蛮·黄鹤楼》、《沁园春·雪》、《贫下中农热爱毛主席》这种歌曲大多带有艺术歌曲的性质。还有一些具有艺术歌曲特点的抒情歌曲《颂歌献给毛主席》、《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北京颂歌》、《台湾同胞我的兄弟》、《最美的赞歌献给党》等抒情歌曲,使得葛敏抒情歌曲快速发展。在这一时期里,比较有代表性的作曲家是施光南先生的艺术歌曲创作,施光南先生是中国新中国自主培养的作曲家,他系统的掌握了作曲理论,在天津音乐学院读书时期已经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创作了大量有很高价值的艺术歌曲。将艺术歌曲与革命抒情歌曲相结合的,是施光南先生在1970年创作的《最美的赞歌献给党》以及1972年创作的《打起手鼓唱起歌》。后者是歌词简练生动,描绘了少数民族在美丽的边疆唱着赞歌,表现少数民族歌唱党和社会主义的喜悦之情,这首作品是在国庆节当天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视台像全国人民播放的,在播出后取得了巨大的轰动,在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首作品就会被拿出来反复的进行演绎,也是观众百听不厌的一首作品。三改革发放至今的发展党的改革开放新政策为中国社会带来了勃勃的生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人民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追求也逐渐提高,随之发生巨大发展16 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对中国艺术歌曲走向世界的探讨第二章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概况的是中国的音乐建设。由党的领导人邓小平同志在1979年的“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提出党的文艺发展方向,中国音乐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发展方向。在大政策的支持下,中国的艺术歌曲蓬勃发展,其中尚德义、陆在易是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尚德义作为一位优秀的艺术家和多产的作曲家,对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为我国的艺术歌曲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尤其是在花腔艺术歌曲方面,更是创作出了大量的有很高艺术价值的作品。西北地区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是我国的抗战后方备战区,大量的人才集中在这个地方,其中也包括大量的艺术人才,尚德义先生幼年时期就跟随家人来到了我们祖国的抗战大后方,这里是多民族融合的地区,也受到黄河流域文明的影响,这些都对尚德义的艺术气质有着深深的影响。尚德义先生后考入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为了响应党的号召,追求人生价值的实现,拯救中华人民于水深火热的战争之中,毕业后就前往东北地区吉林艺术学院,从事音乐教育和作曲等工作,尚德义先生主要是致力于花腔歌曲的创作。作为美声唱法的重要部分,相比起步阶段的中国,花腔唱法已经在西方具有悠久的发展史和成就,中国花腔艺术歌曲的创作是尚德义先生在1960年初引入中国的一种新型创作手法。1971年发表在《战地新歌》第一集上的花腔女高音歌曲《千年的铁树开了花》,这首歌曲解放军军医用中国传统针灸治好了聋哑人,聋哑人因此可以放声歌唱。象征着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脱离了战争的折磨。作品所要表达传递的是人民对党和国家的感激之情。四年后,尚德义先生发表了《油田的早晨》,这首作品主要描绘出了祖国石油业蓬勃发展的景象,表达作者对国家科技高速发展,经济水平快速提高,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敬意。这两首作品都是抒情花腔女高音的作品,在这之前很少有这种花腔女高音的作品出现,这两首作品取材于当时的时代背景,既满足政治需求,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当时是非常具有探索意义的,作为伟大的作曲家,尚德义先生开拓了新中国花腔艺术歌曲的创作新道路,他所创作的花腔作品风格丰富多彩,题材丰富宽广,又带有一定的民族特色,他的创作手法娴熟,其作品被传唱的数量也相对较多,因此,凭借他在花腔艺术歌曲创作方面,尚德义先生在中国声乐发展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千年的铁树开了花》广为流传的基础上,尚德义先生创作了大量的花17 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对中国艺术歌曲走向世界的探讨第二章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概况腔艺术歌曲,这些歌曲题材丰富多样、民族风格迥异,旋律优美动听。例如《七月的草原》,这首作品展示出了草原美丽的风景,旋律优美,节奏稍快并带有一些切分的节奏,具有鲜明的维吾尔族民歌的特色,整首作品描绘出了在草原生活的人民幸福快乐的生活景象。还有一首描绘彝族人民载歌载舞欢庆场面的歌曲《火把节的欢乐》,也是充满了浓郁的彝族特色,作品的传唱度相当之高。尚德义先生的创作能力和艺术造诣令人惊叹,他的歌曲创作不仅有花腔艺术歌曲,还涉及了其他的艺术歌曲,比如《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大西北之恋》等。就因为他对生活倾注了强烈的热情,因此他的作品往往都是来源于现实生活。尚德义先生自大学毕业后就投身到了伟大的教育事业当中去,在多年的教育历程中,他深刻体会到音乐教育事业的神圣和崇高,他将自己对教育事业的真实感受作为素材,创作出了一首使人听了深受感动的歌曲《老师,我总是想起你》,这首歌一经面世,引起了极大地反响和轰动,歌唱家廖昌永在演绎这首作品时热泪盈眶,内心充满了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尚德义先生在古稀之年回到了祖国的大西北,这片土地是他的第二故乡,是他音乐创作的源泉和动力,他创作出二三十首反映西部题材的作品,其中两首合唱歌曲《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和《大漠之夜》都荣获了中国音乐金钟奖,至今但凡是国内大型的合唱比赛,这两首合唱歌曲都是必唱曲目,享誉国内外。陆在易从开始学习就学习了音乐,作曲基础与音乐理论知识都很扎实,自上海音乐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现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音乐家协会主席。陆在易在中国艺术歌曲创作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他所创作的艺术歌曲广为传唱。在现如今的经济利益驱动下,绝大部分作曲家为了迎合市场,大多的作品忽视内在艺术性和文学性,流于形式,不具有实际的艺术价值。而陆在易先生在这一时期取得这么辉煌的成就,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他没有随波逐流,没有为了利益去刻意迎合市场的需求,他始终坚守自己的阵地,在他的作品中,我们能看到的都是他的作品中透露出的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对故乡家园的依恋,让我们感受到了深厚的“大爱情怀”,他的歌曲感情非常细腻,内涵深刻,具有浓郁的传统文人情怀,作品旋律相当优美,在创作过程中,他选择最贴近主题的音乐语言和表现手法,进一步的将要表达的主题进行升华,展现出一副精彩的音乐画卷。陆在易在艺术歌曲创作经验方面也借鉴了老一辈作曲家黄自、赵元任的创18 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对中国艺术歌曲走向世界的探讨第二章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概况作经验,将作品和中国民族元素相融合,开辟了一条可以雅俗共赏的艺术歌曲创作之路。他创作的艺术歌曲《桥》、《家》、《盼》、《我爱这土地》、《望乡词》分别荣获中国音乐金钟奖声乐组首届、第二届、第三届大奖,在艺术歌曲创作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中《桥》、《家》、《盼》三首作品体现了他浓烈的乡愁情绪,《桥》这首作品创作于1981年,旋律流畅清新,歌词朴实自然,作品中“水乡的小桥姿态多,石板缝里长藤萝...”“姑娘挑藕桥头歇,老汉送粮桥下过”,这每一句都描绘出了一副风景画,看似写景,实则是情景交融,诗意绵绵,词曲融合在一起,描述了一副水乡人民安居乐业,如诗如画的生活情景;作品《家》表达了游子思念母亲、思念故乡的感情,歌词中“燕子回归的巢”是对家进行的比喻,这首作品有着浓浓的哀愁,有着强烈的思乡情绪。作品《盼》表达了祖国人民盼望海外游子早日归来的美好祝愿。这三首作品是陆在易先生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除此之外,他还创作了花腔女高音歌曲《彩云与鲜花》,这是一首具有云南风格特色的歌曲,旋律简洁明快,巧妙的运用一些装饰音将边寨人民质朴简单的生活生动的表达出来。1988年他创作的《最后一个梦》,表达了浓郁乡情,传递了希望祖国两岸早日统一的美好祝愿。标志着陆在易先生创作风格和作曲技法达到炉火纯青的一个作品是《我爱这土地》,这首诗词由我国著名诗人艾青创作,描述了处于抗日救亡运动中的国家,充满了那个时代的悲壮情绪,原诗虽然只有十句,但是经过陆在易先生的艺术处理,诗词中描绘的土地、河流、风经历了摧残,都是悲壮的比喻,但是每个环节中都加入鸟儿歌唱的内容,最后描写了黎明的温柔,对祖国的爱就像鸟儿的愿望一样,即便面对再大的危难都会迎来新的黎明。基调深沉忧郁,旋律委婉抒情,情感真挚热烈,整首歌曲震撼力很大。陆在易先生的创作道路分为两个高峰时期,第一个高峰时期是在80年代,这一时期的作品较为抒情,充满阳光明朗的色彩,例如前面提到的《彩云与鲜花》、《祖国、慈祥的母亲》和《最后一个梦等》,这是时期,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作曲家借助山歌、小调这样的中国民族特色音乐元素,传递出即便国家经历磨难,伤横累累,但是人民依然对新的未来充满憧憬,怀抱希望与喜悦。第二个高峰时期是在90年代,这个时期的作品基调较为深沉,色彩较为忧郁,大多都为期盼祖国和民族能够复兴,人民生活能够幸福的主题,主要的代表作品有《我爱这土地》、《望乡词》等,《望乡词》这首歌曲的歌词取19 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对中国艺术歌曲走向世界的探讨第二章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概况材自于右任的诗作《望乡词》,词作者当时是在病重的情况下创作出来的,所以歌曲整体旋律深沉缓慢,表达当时时代的民族情结深沉忧郁。除了上述两位著名的作曲家,优秀的作曲家在这个时期都快速涌现了出来,相应的艺术歌曲的题材更加丰富多元,古典诗词为题材的艺术歌曲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例如黎海英创作的《登鹳雀楼》(唐·王之焕诗)、《枫桥夜泊》(唐·张继诗)、刘学严作曲的《但愿人长久》(宋·苏轼词)、罗忠镕创作的《涉江采芙蓉》、马思聪作曲的《长相思》(唐·李白诗)、王志信创作的《不辞长作岭南人》(宋·苏轼诗)等,还有以表达对祖国山水热爱和对党的感激之情为主题的艺术歌曲,如印青作曲的《西部放歌》、黎海英创作的《我爱巴山、我爱蜀水》、杜滨作曲的《走进敦煌》等,还有一些以爱情作为题材创作的歌曲如朱良镇创作的《两地曲》、赵季平作曲的《断桥遗梦》、印青创作的《蓝色爱情海》等作品都是怀揣着对生活和爱情的美好祝愿。我国作曲家在中国艺术歌曲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在开发新时期风格迥异的作曲的过程中,都为中国音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极大地贡献。从最开始的引进到后来的借鉴西方先进的作曲技法,再到后来的不断创新和实践,都体现出了中国音乐家不断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发展的精神,这些实践都为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不断提供着宝贵的经验,中国艺术歌曲的在中国音乐史上的价值非常高,以至于流传至现当代的音乐中,也承载着重要的使命。20 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对中国艺术歌曲走向世界的探讨第三章结合“一带一路”倡议中国艺术歌曲走向世界的实施办法二十世纪初,中国艺术歌曲诞生了,这要归功于大批从海外留学回来的音乐家们,他们在西方学习了先进的作曲技术和音乐理论,在回国后运用到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中去。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提高,中国越来越多的群众开始关注文艺方面,中国艺术歌曲也逐渐地走入到更多的社会生活中去,随着媒体以及互联网的发展,也不断的被人们认识被人们了解。目前来说,人们对中国艺术歌曲的关注和认识还是不够完整的,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民更多的喜欢的是流行音乐,艺术歌曲这种兼具艺术性和文学性的作品并不像大众流行音乐那样广为传唱,我觉得这非常的可惜。中国的艺术歌曲不仅具有音乐价值,还有文化价值,是值得被了解被认识被喜欢的。它不仅代表了中国的音乐水平,也展现出了中国优秀的文化底蕴。现如今的世界是一个开放、多元化发展的世界,西方音乐在我国的传播是广泛又迅速的,西方的乐器、西方的声乐艺术在我国也都有很好的发展,也出现了大批优秀的人才,但是具有我们鲜明民族特色的中国艺术歌曲在国外的传播度几乎为零,除去在国际上的传播,中国艺术歌曲在中国的传播度我认为也是很低的,了解并传唱中国艺术歌曲的大部分都是一些专业音乐院校里面的教师和学生,除此之外,对中国艺术歌曲了解的几乎很少,这一现象让我感觉有点遗憾,我认为中国艺术歌曲中优秀的艺术作品值得被更多的人去了解,去欣赏,中国艺术歌曲不仅在作曲技法上借鉴了西方的作曲技法,内容上面体现的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积淀,这种优秀的文化和艺术作品应该被全世界所知道。第一节保留中国艺术歌曲的特色一民族化特色中国艺术歌曲是中西结合的成果,并不是照搬西方艺术歌曲,是将西方先进作曲技术与中国传统民族元素进行结合,并且根据时代的不同作曲家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和民族特点的特色中国艺术歌曲。作曲家在创作时借用了西方先21 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对中国艺术歌曲走向世界的探讨进的作曲技法,采用中国的语言进行创作同时充分挖掘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素材,对民族音乐文化进行继承和发展,以下是对中国艺术歌曲的民族化特征分两个方面阐述:第一个方面是中国化的题材内容。艺术歌曲要求歌词不但要有艺术性,还要有一定的文学性,中国古典诗词是经过历史沉淀的文学作品,在民众中已经具有一定的普及性,而且古典诗词独特的韵律和高雅气质,符合艺术歌曲对歌词的要求,所以古典歌词作为艺术歌曲的歌词是最好的选择。在诗歌的选择方面,大多的作曲家偏向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离别之类情绪的诗歌作为歌词的首选,比如谭小麟创作的《正气歌》(宋·文天祥词)和林声翕作曲的《满江红》(宋·岳飞词)。这两首艺术歌曲共同的特点是,两者都表达诗词作者对祖国的热爱。热爱祖国的情怀表达的比较含蓄的是黄自先生作曲的《点绛唇·赋登楼》(宋·王灼词),这首作品通过表达热爱生活的情怀,表达了热爱祖国的情怀。青主创作的《我住长江头》(宋·李之仪词)是描写了离别伤感的情绪,陈田鹤创作的《枫桥夜泊》(唐·张继诗)通过对祖国山河如诗如画的飘逸美景的描写,表达了追求自由和理想的情怀。除了选择古诗词,作曲家也会选择白话新体诗作为内容,因为白话新体诗摆脱了传统诗歌固有音韵的束缚,生动活泼、自由解放、具有时代特色。“五四运动”推动白话新体的快速发展,以鲁迅为代表的创作人创作了大量优秀的的白话新体诗。作曲家在选用这些白话新体诗作为素材进行创作时,带有浓烈的个人气息,因为他们比较注重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和对人物感受的刻画,在这个方面来说与西方的艺术歌曲创作是较为一致的。白话新体诗与传统诗歌一样,以他们为题材创作的艺术歌曲,都是中国艺术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相对传统诗歌,白话新体诗更加生动清新,对现实生活和内心感受的表达更加白话真实,这类作品有黄自作曲的《春思曲》、《玫瑰三愿》,借物抒情,表达出作曲者对现实时局的无奈和感伤之情,还有赵元任先生创作的《也是微云》、《教我如何不想他》,《教我如何不想他》通过描写四季不同景色,在外求学的学子因远离家乡而思念家乡的感情,象征时代的不同,中国所处的危难不同。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背景是中国的时代背景,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是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而变化,所以它的真实性很高,更贴近民众生活,一些爱国运动不断的产生,百姓也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那个时期的作曲家创作了许多爱国主义22 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对中国艺术歌曲走向世界的探讨主题的作品,在作品中发出知识分子对现实社会的审视和对国家历史事件的思考,表达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面对敌人的团结一致,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应尚能作曲的《吊吴淞》和萧友梅创作的《南飞之雁语》《问》等。此外,保家卫国的一些作品,这类型的作品有萧友梅创作的《“五四”纪念爱国歌》、黄自作曲的《抗敌歌》、《热血歌》等,这些作品在结构上看起来篇幅都不大,但是这些篇幅短小的作品气势雄伟磅礴,通俗易唱,一样令人听了感觉到振奋。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反映人民生活艰难和社会黑暗主题的作品,例如聂耳创作的《铁蹄下的歌女》、张寒晖作曲的《松花江上》、赵元任创作的《卖布谣》以及陆华柏的《故乡》等,这类作品从中国民歌着手,通过描写当时社会人民生活苦不堪言,既表达了作曲家的同情之心,也反映了当时人民群众的呼声,这种创作手法是中国艺术歌曲创作中重要的内容。作曲家通过对中国民间歌曲进行整理挖掘,找出其中最具民族特色的部分,不管是以古典诗词为题材还是以现代诗歌为题材的中国艺术歌曲,都充分表达的是当下社会生活中人民群众真实的呼声,将民族特色体现的淋漓尽致。还有以中国民间歌曲作为创作素材的艺术歌曲,这部分也是中国艺术歌曲重要的一部分,作曲家把中国民间歌曲作为创作的源泉,经过不断的整理挖掘和探索,创作出了具有民族韵味的艺术歌曲,例如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民歌中选出一部分歌曲作为赵元任先生创作的题材,成为艺术歌曲,主要有《十杯酒》《凤阳花鼓》、《五更调》、《孟姜女》、《鲜花》、《湘江娘》、等这些作品都配有优美的钢琴伴奏,体现出了浓郁的民族风味。进入40年代以后,也有一些代表性的作品,例如陈田鹤创作的《在那遥远的地方》、江定仙创作的《康定情歌》、还有谢功成创作的《绣荷包》,这首作品以山西民歌作为创作素材,表达因思念远方丈夫而给丈夫送去自己做的荷包的甜蜜,旋律抒情,感人。丁善德先生改编的作品《可爱的一朵玫瑰花》、《爱人送我向日葵》、《玻璃窗》、《延安月夜》、《槐花几时开》等艺术歌曲,这些歌曲是在民歌的基础上,进一步深挖,或者加入一些创新的元素,再与西方先进编曲记忆相结合。这些民歌已经有了一定的传唱度,被改变之后加持了艺术的润色,使得民歌经久不衰,广为流传。民歌改编艺术歌曲说明艺术歌曲民族化的趋势逐渐成为主流,使得中国艺术歌曲的内容更加丰富饱满,也奠定了中国艺术歌曲民族化特色的发展基础。第二个方面是旋律的民族化,中华民族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的文化23 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对中国艺术歌曲走向世界的探讨风俗、生活习惯、语言文字大不相同,从而形成了每个民族独特的音乐风格,这些民族音乐作为我国艺术歌曲的创作源泉,是永恒的宝贵财富。中国艺术歌曲是中国音乐家引进西方先进作曲技法,将之与中国特色音乐元素相结合,创作出中国特有的艺术歌曲,这样的艺术歌曲更符合中国人民的音乐审美。例如,青主创作的《大江东去》,这首歌曲采用了昆曲的音调和江南丝竹的尾腔;任光创作的《渔光曲》就有着浓浓的江南民歌的风格;张寒晖创作的《松花江上》则是采用了中国民间“哭坟调”的旋律音调;以及王和声作曲的《草原夜色美》,这首歌曲充满蒙古族的风情,旋律悠扬、节奏宽广,通过描写草原风光,表达草原人民对家乡和生活的热爱,在旋律中用音程的大跳来模仿蒙古族特色乐器马头琴的声音效果,衬词“啊哈嗬”多次的出现将蒙古族音乐的风格特征展现的更加明显。尚德义创作的《火把节的欢乐》,加入了彝族音乐“弦子”节奏,歌曲整体氛围轻松愉快、金西作曲的《请到沂蒙看金秋》对金秋风光进行描绘,展现了沂蒙山区人民因劳动得到回报的喜悦之情,歌曲欢快热情,流畅活泼,作品中通过打花舌“嘚儿”和衬词“哎嗨咿呀”的加入,将山东民歌的特色紧密的融合在作品中。在运用民族和民间音调的同时,作曲家也将中国传统的五声调式运用在里面,更进一步的加强了民族韵味,例如黎英海创作的《小河淌水》,这首歌曲是由云南民歌改编而成,是在五声调式的基础上进行改编创作,旋律婉转流畅,描绘的是少女的爱情故事。赵元任创作的《教我如何不想他》和《卖布谣》同样在五声调式的基础上进行创作的,民歌特色清晰。丁善德改编的《玛依拉》,吸收了新疆哈萨克民族音乐的元素,全曲贯穿哈萨克民族风情,旋律生动朴实,节奏轻快简单,使人听起来亲切甜美,作品本身具有深厚的艺术价值,黎英海根据新疆民歌音调改编的《嘎哦丽泰》和新疆塔塔尔民族改编的《在那银色的月光下》都是这类作品工中的精品。作曲家在借用民族民间音乐作为素材创作的艺术歌曲,至今都广为流传。除此之外,也有一些是运用戏曲的元素进行创作的,戏曲综合了多种舞台表演形式,如:音乐、舞蹈、杂技、歌唱、对白、武术等,中国艺术歌曲在演进的过程中,不断吸取中华传统艺术文化,在一些优秀的歌曲作品中运用了戏曲的表现形式和元素,使得艺术歌曲充满中国本土文化气息。例如中国艺术家李劫夫,不仅是音乐教育家、作曲家,还是一位戏曲专家,在他的作品中,大量的引用了戏曲元素,民族风格强烈。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他为毛泽东诗词谱写的曲《七律二首·送瘟神》、《蝶24 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对中国艺术歌曲走向世界的探讨恋花·答李淑一》、《卜算子·咏梅》、等,这些作品都运用了戏曲元素,其中《卜算子·咏梅》运用了湖南花鼓戏的戏曲元素,加入自然小调进行调节,旋律悠扬自由,歌曲整体节奏灵活多变,将作品优美的意境渲染的恰到好处;《蝶恋花·答李淑一》也是采用了昆曲的音乐素材,优美的曲调中又暗含着一些悲伤和无奈的情绪,表达了对革命烈士深切的缅怀和对亲人强烈的思念之情。艺术歌曲中加入戏曲元素,既丰富了艺术歌曲的艺术内涵,使得艺术歌曲充满独特的艺术特色和艺术魅力,还使得中国艺术歌曲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促进中国艺术歌曲的快速发展和传播。二时代性特色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背景是战争年代,它的诞生是为了反映社会现实。现代社会中,中国艺术歌曲也必然要传承这一特性,与中国社会保持紧密相连的关系,反映时代的特征,使人们可以根据这些艺术歌曲看到中国的时代变化。中国艺术歌曲诞生和发展初期,中华民族处于抗日救亡的生死边缘,作曲家根据当时社会人民的真实生活样貌,加以艺术化渲染,创作了一大批反映社会各个层面的现实状况的作品。中国最早期的反映现实的艺术歌曲有萧友梅创作的《问》、《南飞之雁语》等,这些作品直接表达的感情都不同。其中,《问》的曲调沉痛悲愤,表达那个时代人们不满因军阀混战造成人民流离,毁掉他们的生活和人生,体现了知识分子关注时政,关心国家的情怀;赵元任《织布》《卖布》描述战争年代,人民身上背负着三座大山的压榨,表达了作曲家对人民的同情;青主《我住长江头》描述了青年男女之间互相思念的爱情,以长江水作为载体,寄托了作者对已故战友的怀念。随着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抗日救亡战争的爆发,中华民族到了民族存亡的危急时刻,中华民族应该团结一心,实现抗日统一战线。这个时候催生了大批抗日爱国的艺术歌曲作品,越来越多的优秀的作曲家投身于艺术歌曲的创作工作。例如聂耳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作曲的《黄河颂》。有些作曲家根据当时在人民群众中发生的重大事件创作的歌曲,比如因为国民党采取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沦陷,国民流离失所,作曲家张寒晖创作《松花江上》表达东北同胞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的思念,以及有家不能回的悲痛;贺绿汀的《嘉陵江上》是在同样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流亡国民的思乡之情,25 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对中国艺术歌曲走向世界的探讨他的作品更多的是希望通过艺术歌曲,激发国民的爱国情和收复失地的决心。这些歌曲都表达作者对入侵者的痛恨、对流离者的同情以及对国家分裂的悲痛,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意味着推翻了压在中华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标志着中国社会进入新的时代,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的生活迎来新的明天。大多数的音乐家也非常的喜悦和激动,创作了一大批歌颂党、歌颂国家领导人的歌曲,如施光南创作的《周总理,你在哪里》、《我的祖国妈妈》、《假如你要认识我》、《祝酒歌》《打起手鼓唱起歌》,尚德义创作的《千年的铁树开了花》、《有位先生最会笑》、《科学的春天到来了》、《伟大祖国跨上了时代的骏马》。也出现了大量以毛泽东诗词为歌词的艺术价值很高的艺术歌曲,表达对国家领导的崇敬,如李劫夫创作的《卜算子·咏梅》、《蝶恋花·答李淑一》,田丰创作的《沁园春·雪》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使中国社会发生重大转折的一次会议,改革开放的号角吹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音乐家的创作作品很大程度上受时代的影响,反映时代的特征。时代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思想文化意识形态甚至时尚潮流,都会影响音乐家对社会的体验、审美趣味或思想意识。改革开放的大潮流使得音乐家创作的艺术歌曲题材更加丰富先进,作曲家根据现代题材内容进行艺术再创作,使得创作风格丰富多彩,作品的时代风格和精神更加强烈。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期间,作曲家的作品大多与西部大开发、关注环保问题相关,这些作品反映民族教育精神和时代特征,具有激发大众建设新中国的热情的作用。歌曲大致分为歌颂祖国和反映人民群众理想,比较著名的歌颂祖国、故乡的歌曲有:《这就是我的祖国》、《我爱我的祖国》、《我爱你,中华》《祖国永在我心中》、《清晰的记忆》、《多情的土地》等,反映人民美好憧憬与愿望的有:《火把节的火把》、《荷花梦》、《相约在月圆时节》《眷恋》、《兵哥哥》、《牵挂》等。这个阶段音乐家陆在易先生主要是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和对海外游子回归的期盼。先生的艺术歌曲民族气息浓厚、时代感鲜明,在一片生机勃勃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先生创作了一系列歌颂祖国歌颂美好生活的歌曲《祖国,慈祥的母亲》、《最后一个梦》《彩云与鲜花》,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国家富强,先26 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对中国艺术歌曲走向世界的探讨生的作品主要传递的是对海外游子回归的期盼,主要作品《望乡词》《家》、《盼》、《我爱这土地》,作品与之前不同,大多内敛,引人深思,表达作者对祖国未来命运的关注与思考。作曲家徐沛东也创作了一些具有鲜明时代特色,优美旋律充满激情的作品,如:《大地飞歌》、《美丽神奇的地方》、《中国永远收获着希望》《我像雪花天上来》等优秀的作品。作曲家赵季平创作的艺术歌曲《西部杨帆》就是在党中央西部大开发的决策背景下完成的。歌曲曲调运用了陕北民歌,旋律豪迈,激人向上,传达的是西部人民坚定维护党中央决策的决心,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著名军旅作曲家印青创作的作品的主旋律都是歌颂党和时代、赞美人民,代表作品有:《世纪春雨》《中华大家园》《永远跟你走》等,时代特征鲜明。还有一大批歌颂优秀人民的歌曲,如军旅作曲家孟庆云创作的歌颂军人的《穿军装的川妹子》;作曲家王佑贵创作的歌颂人民教师的《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还有施光南先生的《奉献给亲爱的祖国》、《多情的土地》等等。都表达了中华儿女热爱祖国感激祖国的情谊。也有盼望祖国两岸早日统一的美好祝愿的歌曲,如邓怡如创作的艺术歌曲《乡愁》、刘聪作曲的《海峡写意》等。也有呼吁保护环境、保护美好家园的歌曲,如姜延辉作曲的《藏羚羊的诉说》和刘聪创作的《鸟儿在风中歌唱》等。所有这些优秀的艺术歌曲作品都是直接真实的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具体事件,通过音乐作品反映时代特征。三歌唱性特色二十世纪初期,西洋的美声唱法传入中国,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发展比较慢,但随着中国艺术歌曲的产生,给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动力。中国艺术歌曲最初是借鉴西方艺术歌曲进行创作的,歌词内容都是以文学性较强的诗歌作为素材,中国艺术歌曲也不例外,歌词很多都是选自中国经典的古诗词和一些文学作品,使得中国艺术歌曲极具中国民族风格特征。中国传统的民族唱法在演唱艺术歌曲时,虽然听起来是字正腔圆的,但是歌唱时的音量较小,共鸣不是很好,穿透力不够,因此听起来不够那么的完美;我们都知道美声唱法的声音请起来浑厚有力,共鸣大穿透力强,并且声音非常的通畅与放松,西方的艺术歌曲大多是用美声的唱法进行演唱,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唱法都适合中国的风格,由于中国语言发音的特殊性以及与西方语言的差异性,美声唱法并27 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对中国艺术歌曲走向世界的探讨不适合演唱中国的艺术歌曲,所以美声唱法在演唱中国艺术歌曲时声音通常是含糊不清的,咬字也时常听不清楚,很难让观众听的清楚唱的是什么。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技术水平的提升,许多歌唱家认为乐意有机结两者,不能完全照搬外来的方法,也不能只运用传统的歌唱方法,将两者结合起来取长补短,才可以探索出一条更加适合演唱中国艺术歌曲的道路,下面就学习与探索过程中,以4个方面来进行一些阐述。(一)歌唱姿态歌唱时最基本的就是歌唱时的姿态,人体本身就是一件乐器,身体中还有很多的发声器官,所有的发声器官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有保持正确歌唱姿势,这些发声器官才可以完美的联系再一起,更好的相互配合从而发出更好的声音来。好的正确的声音不是某一个发声器官决定的,而是所有的发声器官共同作用产生的,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如果歌唱时的姿态不正确,是很难发出好听的声音来的。例如在站立的时候如果没有重心,肩膀上提,脖子伸张,身体比较僵硬,这个时候,发声器官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身体的紧张会导致呼吸的不通畅,这个时候发出来的声音就比较苍白无力,僵硬单调,容易造成喊叫的现象,再例如唱歌时过分的头和抬头,都会影响声带的正常发声,影响呼吸的节奏,这样发出来的声音听起来是靠挤压出来的,是很尖锐的声音,时间长了,对发声器官就会造成不良的影响,是很危险的。因此,养成一个正确的歌唱姿势,是唱好歌的前提条件之一。歌唱姿态不仅包括歌唱的姿势,还包括歌唱时的神态及歌唱时的精神面貌,我们都知道歌唱最重要的是要表达作品的情绪,而神态如果不对,就无法将作品正确的情绪所表达出来,因此精神面貌在歌唱中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歌唱的姿态就包括姿势和精神面貌,我国传统的声乐唱法是结合了我国戏曲的表演手法的,中国传统戏曲讲究“手、眼、身、法、步”,这些都是表演时的外部形象,无论是戏曲还是歌曲,在唱的时候身体姿势都是非常重要的,而美声唱法对歌唱时身体的姿态也是有要求的,在探索中我发现他们的共同点是在演唱时身体都是要自然挺直站着的,站立时双脚最好是稍微分开一些,肩膀向后打开,让身体尽情的舒展,双手自然的下垂放置,重心要保持向下,头部和颈部要保持直直的,下巴可以微微向里收一些。28 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对中国艺术歌曲走向世界的探讨根据中国传统声乐演唱和美声唱法进行对比研究,比较正确的歌唱姿态有一下几个方面:一是站立时双脚成“八字型”,其中一只脚稍微在前,另一只脚稍微在后,将重心向前一点落在脚上,要站稳,脚趾要有抓住地面的感觉;第二个方面是腿和膝盖尽量的不要弯曲,腿上的肌肉要保持紧张的状态,时时刻刻要绷紧,让双脚受力更加的平衡;三是在歌唱时要挺胸抬头,不能含胸驼背,这不仅会影响美观还会影响发生器官的工作,肩膀要向后打开,同时要保持肩膀的松弛,不能够过于僵硬,第四点是颈部要保持直立,不能特别的松散,但也不能过于僵硬,要有一种韧性,可以自如的活动,下巴可以微微向里收一点,头要正,不要过于低头或者仰头,颈部应比较有韧性的去支撑着头部;五是背部腰部要挺直,小腹要收缩,臀部保持上提的状态,身体不能向后倾或者塌腰,背部要有力的挺直;第六点是演唱时嘴型要保持松弛,在这一方面中西有一些差异,中国传统戏曲在演唱时为了美观,尽量会使嘴巴张开的很小,但是在美声唱法中,一般嘴型比较夸张,西方歌唱家认为把嘴巴打的越开,就越利于声音的出来,我认为在演唱中国艺术歌曲是,需要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既不能过分的张开,又不能刻意的不张嘴,要根据中国语言发音的特点,进行自然放松的开口就行;最后一点是在演唱时,动作要自然流畅,不能刻意僵硬的对做,身体要协调,重心要稳,身体内部力量要保持住不能变。(二)呼吸方法呼吸是唱歌发声的基础,歌唱的动力就是呼吸,因此在歌唱中学会呼吸是最重要的一点,我们知道每个人从生下来的那一刻起就开始呼吸了,但是呼吸有很多种方式,在歌唱时的呼吸与平时说话的呼吸就是不同的,呼吸分为无意识的呼吸和有意识的呼吸,无意识的呼吸是纯天然的行为,而歌唱时的呼吸则是要通过训练才可以的。从生理上来说,无论哪种呼吸,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因为在生理上是一样的,但是在运用中的差别却是很大的,我们平时说话,睡觉,这种自然的呼吸是不需要考虑他的方法的和动作的,也不用考虑吸气和吐气的长短和强弱,这种呼吸时无意识的自由的呼吸,但是在歌唱中的呼吸是不一样的,尤其是美声唱法的呼吸,采用的是胸腹式呼吸,运用的是横膈膜、胸腔和腹部的肌肉共同控制气息的方法,这是一个比较科学的方法,因为这个方法是根据人体自然的身体条件形成的,是符合人的生理条件的较为完美的方法。29 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对中国艺术歌曲走向世界的探讨美声唱法和我国传统的民族唱法在呼吸的原理上是相同的,因为遵循的都是人体的生理构造,但是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由于演唱语言的不同、作品风格的不同、感情表达的不同,对声音表达的要求也不同,因此在运用气息方面也会有一定的不同。无论想要发出哪种声音,呼吸就是最基本的,没有呼吸就不会发出声音。尤其对于歌唱者来说,学会呼吸时学习唱歌最基本的一个条件,中国有句古话是“气为生之本,无气不成声”,著名的歌唱家帕瓦罗蒂曾经说过“掌握不好呼吸,就没有办法发出好听的声音”,因此,对于学习歌唱的学生来说,先学会呼吸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学不会呼吸,就一定不会把歌唱好的。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的呼吸都是及其自然的,没有人刻意的去关注该怎样去呼吸,呼吸的非常自然,可是有不少的人,在要唱歌时就开始不会呼吸了,开始紧张的不知道如何去呼吸,往往是倒抽一大口气,这样唱出来的声音就会没有底气,声音没有力量,并且气息是很短浅的,不管是在美声唱法还是民族唱法中,唱歌时的呼吸技巧包括了吸气、控制、流动和换气。首先,怎样吸气才是对的呢?我们都知道吸气的时候要打开喉咙,比如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老师会让我们找打哈欠的状态,因为打哈欠时我们的喉就是自然的打开的,并且开的程度是刚刚好的,吸气最忌讳的是刻意的进行呼吸或者很紧张很小心翼翼的去呼吸,出了打哈欠的状态,我们也可以试试“闻花香”的方法,自然的呼吸就是正确的呼吸。我们在吸完气之后,如果学不会对气息的控制,气息会很会的消耗完,如果我们在唱到高音和时值较长音时,气就没有了,如果能够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气息,就可以更好地将作品完成出来,如若气息过少,歌唱时声音听起来就会软弱无力,没有穿透力,如若气息过于猛烈,在歌唱时容易控制不住音量以及会让声音失去原有的光泽,发出的声音容易沉闷,僵硬、听起来不够集中,这样的演唱根本无法将一个作品完整的呈现出来。我们平时在说话,大笑,大哭的时候,正是横膈膜和腹肌的作用,是他们产生了力量,使我们发出大或小的声音,所以在我们唱歌时也要运用横膈膜和腹肌的力量,找到他们的平衡点,这样就会学会对气息的控制。气息的流动在歌唱时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气息如果不能够流动,歌曲听起来就会使断断续续的,没有连贯性,如果想让作品听起来能够动人,就30 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对中国艺术歌曲走向世界的探讨要将作品完整流畅的演绎出来,这需要的就是歌唱的连贯性,因此需要很好的气息控制的能力,例如我们在演唱歌唱时,腰部和腹部都不能松软下来,必须要保持住力量,哪怕是弱声的时候,有句话说的是声断气不断,这样声音听起来才是有连贯性的,听众才会被带入到歌曲的意境当中去。最后一点就是在演唱过程中的换气,我认为换气的时候一定要是大脑要非常的清晰在哪里换气,提前做好准备,如果脑子不清楚在哪里换气,就容易造成作品的不连贯,因此在平时的练习中,应多练习换气的地方,直到熟练掌握换气点。换气时不能主动的去吸气,因为这样容易导致气息的上提,声音会越长越紧,应该是腰部轻轻的缓一下,让气息自然的进来。(三)咬字行腔我们都知道美声唱法的起源地是意大利,因此美声唱法的咬字与意大利语也是密不可分的,但是在用美声唱法演绎中国歌曲时,因为语言发音的差异,直接的影响了演唱中国艺术歌曲时的咬字和吐字。在我的学习过程中,在用美声唱法演唱中国艺术歌曲时,通常感觉咬字就比较吃力,并且唱中国艺术歌曲时,别人听不太清楚歌词唱的是什么意思,因为意大利语的发音相对比较的圆润,而中国的语言发音比较多,分为声母韵母和声调,如果想要唱好中文歌就要了解中国汉字的发音。汉语中辅音就是我们说的声母,比如“梦”自“m”是声母,“好”字的声母是“h”,在中国传统的声乐理论中,这些辅音字母就被称为是“五音”;韵母就是我们汉字中的元音,例如“好”字的“ao”,“梦”字的韵母是“eng”,在传统的声乐理论中这些韵母发音的着力点分为四类,就称为“四呼”;声调是字的音调,中国的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因此了解中文语言的语音结构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歌唱的基础是语言,必须要清楚的表达所唱的是什么,除此之外,我们还要了解中文中字头的演唱,字腹的演唱和自尾的演唱。字头的演唱:在中文作品里面,如果字头没有咬清楚,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词语整个句子的清晰程度,在一般的情况中,在唱歌时,字头必须要清晰的咬出来,在咬字头时,我们需要快速、敏捷的咬出来,咬字头的时候必须要积极地去要,不能等,不能滑音,要唱的灵活轻巧;字腹指的是字的元音,是韵母中的韵腹部分,在歌唱的过程中,吐字时韵腹部分是保留时值最长的一部分,因为字腹是一个字的31 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对中国艺术歌曲走向世界的探讨核心部分,是表达字意和情绪的关键,能不能把一首作品唱的清晰准确、连贯饱满,主要是在于咬字能不能够咬的清楚,能不能够咬的准确流畅,只有这样,才可以将歌词唱清楚;字尾顾名思义就是指一个字的结束,他不仅是一个字的结束,也是韵腹的延伸部分,因此字尾的收会直接影响到意境和感情的表达,字尾要收的准确要收的恰到好处。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字与字之间的连接,要保证在演唱所有的字的时候都在同一个发声位置,不能来回的变化发声位置,因为这样听起来没有连贯性,不管变化怎样的字,喉咙打开的状态是始终都不能变的,只有在同一个位置上咬字,才可以保持字正腔圆,支撑着字正腔圆的是气息的充足,如果气息的不足,就会影响咬字时的发声位置,导致歌曲的不连贯等。美声唱法字中国艺术歌曲的演唱上面提供了很多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也是发展中国艺术歌曲重要的途径,但是在借鉴美声唱法的同时,不能忽略了对汉语歌曲咬字和吐字的训练及运用,只有将这二者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好的把作品展示出来,听众才会更加的了解所要表达的感情。(四)情感表达除了上述的发音,语言习惯等不同,在情感表达上中国艺术歌曲与西方的艺术歌曲也是由很多的不同,因此要想将中国艺术歌曲走向世界,就得像世界展示中国艺术歌曲的魅力。中国的艺术歌曲很多的都是由中国古典诗词或者经典的诗歌改编而成,也有一些根据中国民族民间的歌曲的改编而成,其中包含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及民族特色,我认为如果要想将中国艺术歌曲演唱好,演唱者必须加强文学功底,必须多了解祖国的文化历史,只有这样,在演绎艺术歌曲时,才能够更加准确的将要表达的内容演绎出来,这样才更加容易打动听众,要让听众不仅觉得旋律好听,也让他们可以感受的到中国历史文化的魅力。中国艺术歌曲的情感表达,还要了解歌曲创作的背景,了解作曲家的风格,了解作曲家在创作时的动机,只有充分了解了创作的背景及要表达的内容,演唱者才可以更好的将作品所要表达的情绪展示出来。32 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对中国艺术歌曲走向世界的探讨第二节教育中的传播一兴趣班的开设文化的传承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基,文化无法传承的国家就像是没有根茎的大树,而最好的传承方式就是教育。教育是我们传承优秀文明最重要的途径,想要更好的传播发展中国艺术歌曲,教育便是重要的手段。第一我认为在中国的中小学应该设立一些有关中国艺术歌曲的兴趣班,因为中小学的学生正处于接受新鲜事物最快、最能对其产生兴趣的阶段。通过兴趣班的学习,对中国艺术歌曲的文化有所了解及体会,并在日常生活中还会将所学到的中国艺术歌曲唱给家人或是朋友听。据了解现在有许多家长会给孩子报一些有关声乐的兴趣班,但是大多数学习的都是一些当下比较流行的音乐作品,几乎没有关于中国艺术歌曲的兴趣班,只有少部分想考声乐专业类院校的学生才会选择学习中国艺术歌曲这类作品。首先应该让家长了解中国传统艺术歌曲传承的重要性及对孩子全面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性,孩子学习有关方面的知识还能陶冶情操甚至还可以培养孩子今后的兴趣;其次让孩子从小就对中国艺术歌曲感兴趣,目前的流行音乐对孩子今后发展的教育意义并不大,歌词普遍是关于感情生活类,而不像中国艺术歌曲的歌词意义深刻,有些是描绘对国家的感情亦或是词曲的演绎。最后是多开展关于艺术歌曲的兴趣班,做到能真正培养孩子对其产生兴趣,才能让孩子慢慢去了解体会中国艺术歌曲的魅力。第二、在我国学生初高中阶段,学生已经有自主意识和自己的思维模式,固定的音乐课程对学生的影响并不是很大,而且由于学生学习繁忙,音乐课程在课程安排中仅占很少一部分时间,这对中国艺术歌曲在初高中生中的传播及普及的速度是很缓慢的,所以在仅仅在音乐课本上增加有关中国艺术歌曲相关内容所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因此各大学校可以推广课前唱歌的活动,通过音乐课上或课间对中国艺术歌曲的学习,每堂课上课前选择歌唱的曲目,还可以举行班级课前一支歌比赛活动等。通过此种方式,既可以运用中国艺术歌曲放松学生学习的压力,又能让学生积累不少对歌曲的歌词歌曲的了解。我认为中国艺术歌曲没有被更多的了解是因为平时的生活中所接触的机会比较少,都说教育是立国是本,因此想让中国艺术歌曲有个更好的发展,首先就应该从我们的教育中体现出来,让更多的孩子去了解这些优秀的艺术歌曲,这就会为将来艺术歌曲的传播埋下了许多的种子,等到这些种子开花结果,那么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也一定是枝繁叶茂。33 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对中国艺术歌曲走向世界的探讨二艺术歌曲进校园的推广2005年,教育部为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要求,在全国高校开展普及高雅艺术的活动,也就是我们现在称为的“高雅艺术进校园”,以在高校进行交响乐演出为主要形式,随着“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活动举办的越来越多,形式也越来越丰富,不仅仅有交响乐,也有话剧、京剧、昆曲、舞蹈、歌剧等形式,我认为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也应该增加一些中国艺术歌曲的专场演出,这样才可以让中国的大学生更多的了解到关于中国艺术歌曲的魅力,应该多在一些普通高校,尤其是没有音乐专业的院校举办有关中国艺术歌曲的专场演出,只有被了解才有可能被欣赏才有可能去向别人传播优秀的艺术作品,因此通过“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活动去举办中国艺术歌曲专场演出是一个非常好的宣传中国艺术歌曲的方式。除此之外,在大学也可以开设中国艺术歌曲的选修课,供其他专业的同学去学习了解,这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艺术修养,也可以加深对文学方面的了解,对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也有大大的帮助。其次还可以在大学校园中举办中国艺术歌曲的大型比赛,通过选修课的学习及认知,开设有不同针对性主题的比赛,可以让擅长不同领域的同学报名不同主题的比赛。例如,对于了解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历程、分类及特色的学生可以举办中国艺术歌曲的小型知识竞赛,通过知识竞答模式这种紧张刺激的方式还能吸引观众目光及加深观众的印象,一举两得,即调动了大学生探索有关方面内容的积极性,又能为更多大学生科普有关于中国艺术歌曲的各种相关知识;对于擅长唱歌的大学生就可以举行歌唱比赛,通过参赛人员的歌曲演绎及主持人在歌唱前对曲目的介绍,也能调动观看者对中国艺术歌曲的乐趣,更会鼓励喜爱中国艺术歌曲的大学生继续喜爱下去。这样既能对全校师生科普中国艺术歌曲的种类还能鼓励学生完善自己擅长方面的歌曲。比赛主要以各种独特的比赛奖励吸引大学生的参加,即便是未获得名次,也可以得到参加比赛的小礼品,如印有中国艺术歌曲文化小知识的书签、明信片或是装有中国艺术歌曲欣赏曲目的U盘等等,来吸引学生才加比赛。通过学生参加比赛,并为比赛准备的过程中,也能自主的去了解欣赏中国艺术歌曲,提升大学生对中国艺术歌曲的兴趣,只有自主的去认知而不是被灌输进去的才能让学生更好的了解体会中国艺术歌曲的魅力。34 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对中国艺术歌曲走向世界的探讨三海外中文学校的传播推广中国艺术歌曲走向世界,教育依然是必不可少的方式的,我们都知道现在学习中文的外国人已经越来越多了,在国外有很多学校是专门教汉语和推广中华文化的学校,其中影响力最大的就孔子学院,据了解,截止到2016年底,一共有140多个国家设立了孔子学院,孔子学院的数量超过了500所,这就证明中国的文化在不断的被世界各地的人所了解和学习,而中国艺术歌曲作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一部分,像孔子学院这种在海外的一些推广中文的学校便可以将中国艺术歌曲作为音乐欣赏课,通过对中国艺术歌曲的了解与欣赏,增加对中文学习的兴趣与多方面的理解,也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到中国独有的艺术魅力,从而对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教育是中国艺术歌曲传播的主要环节,当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歌曲跨地域传播时,由于文化背景和生存的地理环境不同,想要引起更多的共鸣也是比较有难度的,但是教育就是将这种难度降低的很好的方式,因此要想让中国艺术歌曲更好的走向世界,教育就是最重要的传播途径之一。第三节新媒体的运用一建立专业网站新媒体指的是在数字化信息技术时代,在新的技术指导下应运而生的一种全新的媒体形态,它是互联网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而衍生的媒体形态,主要分为互联网媒体、新电视媒体、手机媒体是三种类型。近些年来,网络化传播已经成为音乐主要的传播方式,网络化传播具有快捷性、互动性、丰富性、选择性等优势,因此我认为想要传播中国艺术歌曲,可以很好的利用网络去进行传播。在我平时的学习中,有一些特别好的艺术歌曲作品,在网上是根本搜索不到音频和视频的,根据了解网络关于中国民族特色音乐的传播相对比较单一,并且也没有针对国外浏览器的音乐网,在当下网络化传播的社会,这是一个很大的不足,没有充分利用这种形式,这就大大的减缓了我们的传播速度和范围,首先,中国艺术歌曲没有一个专门的网站,其次有些有专门网站的乐种例如“中国二胡网”、“中国古筝网”等这些网站也都不具备其他语言,只适合在国内传35 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对中国艺术歌曲走向世界的探讨播,并不适合在国际上传播,这就说明我们的传播力度是远远不够的。所以第一点,我认为中国艺术歌曲应该有一个专门独立的网站,可以将中国所有的艺术歌曲尽可能的收录在里面,在这个网站里能够搜索到中国艺术歌曲从诞生到当下所有优秀的艺术歌曲作品,可以收录优秀歌唱家的演唱视频、教学视频等,这无论对于声乐专业的学生还是想要了解艺术歌曲的社会群众来说都是一个好的平台,其次可以将这些网站可以做成例如英文版等多种语言的共享软件,通过网络进行国际化的传播,这样只要别人想了解中国艺术歌曲就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全面了解和学习。二完善共享软件现在,手机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离不开手机,一些音乐软件也越来越发达并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人们在跑步,锻炼以及学习的过程中都会插着耳机,听一些歌曲,如果将中国艺术歌曲也加入相应的曲库,或者建立一个专门播放中国艺术歌曲的软件的话,那么这对于中国艺术歌曲的传播将会产生极大地促进作用。国内有一些音乐共享软件例如“QQ音乐”、“酷狗音乐”等,但是这些共享软件都是以流行音乐为主,只能够搜到少量的中国艺术歌曲,因此我们可以做一个专门针对中国艺术歌曲的软件,或者将中国艺术歌曲在其他音乐共享软件中更多的被收录,并且同样的将这种软件做成多语言共享的软件,以便于更加便捷高效的被传播。在如今信息化的时代下,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新媒体的传播手段,将中国艺术歌曲的资源整合在一起,可以随时随地的被所有人所了解所欣赏,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有很多优秀的艺术歌曲在网络上根本搜索不到,所以中国艺术歌曲走向世界舞台一定不能少了网络中的传播。在互联网的作用之下,音乐的传播以及发展传承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进步。网络这种传播媒介对于中国艺术歌曲的传播产生着极大地促进作用,互联网的开放对象直接是各国的人民,网络可以缩短在世界各地的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之间的距离,使得人们的观点交流与沟通更加的便利;网络这种新媒介的出现,使得各国可以及时的享受中国艺术歌曲的魅力所在,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传播,使得我国的中国艺术歌曲能够被世界所接受与喜爱,这就让中国艺术歌曲在很大程度上的得到了广泛的扩散与传播;并且在网络上对于中国艺术歌曲的听者可以交流他们之间的不同感受,还可以进行相互之间36 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对中国艺术歌曲走向世界的探讨的分享,这对于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得到了极大地促进。最后,网络这种新媒介,使得传统的音乐传播形式发生着改变,人们可以在网络上进行中国艺术歌曲的传播,使得越来越多的好作品能够被了解并且被得到欣赏。三电视媒体传播电视媒体对于事物的传播也产生着很大的作用,在家庭聚会,或者在日常的生活中,人们总会打开电视去看一些电影、电视节目等来消磨时光,我认为相关的电视节目中应该去播放一些中国艺术歌曲的内容,我们可以在电视上看到很多优秀的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等,但是对于艺术歌曲的播放几乎是少之又少甚至是没有的,这在传播上就比一般的事物滞后了许多,电视媒体的作用就是像大观众传播好的作品,优秀的文化,中国艺术歌曲就是我们中国优秀的艺术文化,为什么不在电视媒体上进行传播让更多的人看到呢,据了解,有很多的艺术歌曲演出或者是比赛的视频是电视上根本看不到的,我认为电视节目的播出中可以有一些中国艺术歌曲的播放,不知不觉就可以使得人们对中国艺术歌曲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我们国家电视媒体也有国际频道,在国际频道中播出中国艺术歌曲,也是对中国艺术歌曲走出过门的一种传播,我认为利用好电视媒体的传播对于中国艺术歌曲的传播以及发展都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第四节“一带一路”相关传播实践活动一交流演出活动想要更好的宣传一种文化,必不可少的方式就是举办相关的活动,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想要让中国艺术歌曲走向世界,交流是国际传播最为直接的方式,我们可以通过“一带一路”的倡议,不仅进行经济等方面的交流,也可以来一个文化的交流,例如就是中国艺术歌曲的交流,如果中国优秀的歌唱家可以在国外演出交流时更多的展示我们中国特色艺术歌曲,这样便可以让国外的观众更加直接更加真实的感受到中国艺术歌曲的魅力,在国外举办相关的歌曲活动,活动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为经典的中国艺术歌曲的介绍传播。向国外传播我们的音乐文化,可以互相交流音乐文化,体会不同的文化氛围;二为通过中国文化交流对两国友好事业的促进。音乐是世界的音乐,通过音乐的37 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对中国艺术歌曲走向世界的探讨交流传播可以加强两国人民的互动、增强国外对中国音乐文化的理解认识,在互动中加深两国人民的感情。中国音乐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而与国外音乐发展历程较短的音乐文化形成鲜明对照,在近几年来的国内外音乐文化交流中,国外音乐文化向中国的单向传播成为主流。举办活动时,要善于把中国各个民族自身的演唱风格及曲调与西方声乐艺术的技术优势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在活动中不仅要展示中国传统声乐文化及当代的声乐艺术,更要重视欧美国家从古代到现代的声乐艺术,还要将南美洲、亚洲、大洋洲、非洲的音乐文化发展的艺术的特色及传统声乐文化融入到我们的中国艺术歌曲中,将西方声乐文化与中国的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学、民族审美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其中包括对各国及各民族音乐文化特征和风俗习惯与其音乐艺术的关系等许多层面的了解、认知和借鉴等。以传统音乐为基础,通过民间音乐带动声乐演唱的全新活力,借鉴各国歌唱技术和多层次的音乐文化,融合出符合国内外观众对音乐的审美的中国艺术歌曲,这种创新即能吸引国外观众的注意,又可以将两国的音乐文化有机的结合到一起。因此,我们可以组织优秀的歌唱家举办中国特色艺术歌曲音乐会到世界各地进行巡回演出,中国有很多优秀的艺术歌曲创作者,还可以举办作曲家的专场音乐会,例如黄自艺术歌曲专场音乐会、陆在易艺术歌曲专场音乐会、尚德义艺术歌曲专场演唱会,《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和《大漠之夜》,这两首合唱歌曲享誉国内外,以这样知名的曲目作为演唱会的开端和结尾,会给国外的观众带来一种熟悉的感觉,循序渐进的了解中国艺术歌曲。演唱会还可以加设互动环节,可以请会唱的观众共同歌唱几首经典曲目,让更多的国外友人学习和了解中国的音乐文化及经典的中国艺术歌曲。通过演唱者对作品的演绎,可以让听众了解到作曲家要表达的情感与内容,通过对这些的了解,就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到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状及艺术特色,将优秀的作品以及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播到世界的各个地方。二相关比赛活动举办中国艺术歌曲相关的比赛,我们都知道歌剧是起源于西方国家的,但是在国内也有很多关于歌剧的比赛,因此,在国外我们依然可以举办中国艺术歌曲的比赛,吸引更多的人来参加,也就意味着有更多的人将会充分学习和了解到中国的艺术歌曲。在这里不得不提的比赛是中国国际声乐比赛,中国国际38 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对中国艺术歌曲走向世界的探讨声乐比赛创办于2000年,每三年一届,经过十几年的成功运作,中国国际声乐比赛已经完全具备了国际A类大赛的水准,参赛的选手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法国、英国、意大利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国际声乐比赛从第二届开始就设置了“中国艺术歌曲演唱优秀奖”。本届大赛规定进入复赛的选手必须要演唱一首中国艺术歌曲并且要求中文演唱,我们为国外选手提供了规定中国艺术歌曲的注音、内容介绍和示范演唱,希望能够通过这些曲目、这些措施把中国文化传播出去。外国歌手对中国艺术歌曲感兴趣了,才能唱出歌曲的艺术性和水平。在第五届中国国际声乐比赛上,获得中国艺术歌曲演唱奖的俄罗斯选手安杰丽娜·彼特尼钦科比赛时唱的歌曲是《那就是我》,这首歌篇幅长、艺术性强、声音大小高低错落有致,但她依旧唱得非常好,展示了歌曲的内涵和自己的技巧。这一类的比赛应该更好的被推广,更多的被举办,假以时日,中国艺术歌曲一定能推广到全世界高雅艺术殿堂。”二相关艺术节的举办世界各地包括中国都会有一些音乐节,但是这些音乐节大部分都是流行音乐的音乐节,也有小部分的是歌剧节,古典音乐节等,因此我们也可以举办中国艺术歌曲节,我们可以不仅可以邀请中国歌唱家来演绎,我们还可以邀请国外的歌唱家来参加,可以在国内外同时举办,这种音乐节便是最好的宣传方式,第九届中国国际青年艺术周开幕音乐会上就有这样一幕,一些外国的青年歌唱家演唱了中文歌曲,并且是用中文进行演唱的,这些歌唱家们大多都是歌剧演员,专业都是西洋美声唱法,但他们演唱的却是中国的艺术歌曲、民族歌曲等,我们可以从他们富有情感的歌声中感受到他们对中国艺术文化独特的表达;ising!国际青年歌唱家艺术节是中国第一个国际性的声乐艺术节,已经成功举办多届,这是一个国际青年歌唱家训练项目,其中包括有歌唱语音课,个人与集体歌唱专业课,以及英文课、中文课等,其中中文演唱就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由这里回去的一些外国青年歌唱家,回到自己的祖国开音乐会时也会选择一些中国艺术歌曲来演唱,例如美国青年女高音朱丽叶·皮特拉斯演唱的《玛依拉变奏曲》就非常的受欢迎,并且这首作品也成为她音乐会上经常演唱的曲目。过去人们只是听过中国歌唱家用原文演唱外国歌剧和歌曲,现在我们也希望外国歌唱家演唱中国歌,而很多年轻歌唱家都非常喜欢演唱中国歌,慢慢的39 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对中国艺术歌曲走向世界的探讨中国艺术歌曲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也传播到世界各地。40 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对中国艺术歌曲走向世界的探讨结论结论“一带一路”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领导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党中央的带领下提出的全新政策及指导思想,是为促进经济共同发展而提出的新型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一带一路”倡议不仅具有经济、政治等价值,还具有非常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在“一带一路”发展背景下,文化的沟通与交流对促进“一带一路”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也是我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参与全球化进程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加强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对展现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风采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重大的意义。中国艺术歌曲不仅是一种音乐表现形式,也反映了中国的音乐水平和优秀的文学内涵,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借鉴西方作曲的技法的同时把中国民族元素加入进去,例如少数民族的特色音乐节奏、以及中国特色的戏曲音乐等,通过这些的结合,才有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歌曲,这些中国艺术歌曲不但保留了艺术性和文学性,而且更加的贴近中国的观众和日常生活。中国艺术歌曲走向世界,带来的是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将中国优秀的文化向世界展示,对于中国对于其他世界的人民都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优秀的文化值得被世界所关注,值得被历史所铭记。因此想要将中国艺术歌曲更好的走向世界就需要我们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是要保留中国艺术歌曲的民族特色,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其次在唱法技巧上,中国艺术歌曲借鉴了西洋的美声唱法,西洋美声唱法被公认为时当今世界上所有唱法中比较科学,是能经得起考验的一种唱法,例如在演唱中国艺术歌曲时,如何使声音更加圆润,咬字吐字更加清晰,腔体共鸣达到最好的状态,如果能够将中国艺术歌曲与美声唱法更好的结合,对中西方音乐文化的结合与碰撞有着重大的意义,对中国艺术歌曲走向世界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可以向世界各地人展示我们可以用西洋的唱法唱出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除了演唱技巧方面,中国艺术歌曲的国际传播也需要一些特定的途径,最基本的就是教育方面,要加强在国内及海外相关方面的教育,还要能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传播方式以及举办各种有关中国艺术歌曲的相关活动来进行更好的传播。当前,国家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人们对文化的认识和接受也在逐步加强,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创造出了几千年辉煌灿烂的民族文化,中国艺术41 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对中国艺术歌曲走向世界的探讨结论歌曲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诗词,并且兼具中国民族特色与时代特色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文化,是中国优秀的艺术文化,对于加强中华优秀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展现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风采是促进民族复兴大业的一种需要,让世界了解中国色彩缤纷的文化对我国的文化发展和传播至关重要,优秀的文化必须要走出去,中国艺术歌曲作为中华文化优秀的音乐艺术,应通过“一带一路”的倡议,积极的走向国际,走向世界,这不仅可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将会促进世界民族音乐的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42 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对中国艺术歌曲走向世界的探讨[参考文献][1]冯康:《中国艺术歌曲选(1920-1948)》,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2]胡钟钢:《中国艺术歌曲选(1949-1965)》,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年。[3]韩再恩:《中国艺术歌曲选(1967-1977)》,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4]蔡世贤:《中国艺术歌曲选(1996-2003)》,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年。[5]陆在易:《我爱这土地-陆在易艺术歌曲选》,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年。[6]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年。[7]余甲方:《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年。[8]周畅:《中国现当代音乐家与作品》,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9]应尚能:《以字型腔》,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年。[10]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年。[11]王大燕:《艺术歌曲概论》,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年。[12]蔡良玉:《西方音乐文化》,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年。[13]莫纪纲:《中国艺术歌曲的演唱指南》,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14]周畅:《中国现当代音乐家与作品》,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15]邹本初:《歌唱学》,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年。[16]邓维:《20世纪20-30年代中国艺术歌曲及其演唱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17]郑杰:《从“引进”、“模仿”、到“探索”、“创新”-20世纪上半叶中国艺术歌曲发展的历史轨迹》(硕士学位论文),上海音乐学院,2004年。[18]杨柳:《陆在易艺术歌曲风格探究及演唱分析》(硕士学位论文),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19]何静:《谈刘雪庵三首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和演唱风格》(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20]陈林:《陆在易与黄自艺术歌曲的比较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21]王银海:《论赵元任的音乐思想及其在歌曲创作中的体现》(硕士学位论文),上海音乐学院,2008年。[22]杨小燕:《论中国早期艺术歌曲对现代民族声乐教学的影响和作用》(硕士学位论文),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23]康乐:《中国近代艺术歌曲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兼对部分曲目的补遗》(硕士学位论文),河南大学,2006年。[24]韩华:《中国艺术歌曲的演唱与教学》(硕士学位论文),西北民族大学,2008年。[25]李静:《中国早期艺术歌曲对中国专业声乐教学的影响》(硕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26]范霞:《三十年(1979-2009)中国艺术歌曲研究综述》(硕士学位论文),西南大学,2010年。43 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对中国艺术歌曲走向世界的探讨[27]唐慧霞:《20世纪20-40年代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及其演唱的初步探究》(硕士学位论文),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28]李晴:《黄自与青主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与演唱风格之比较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29]李雪峰:《尚德义艺术歌曲的创作及其特征》(硕士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30]方贤君:《从艺术歌曲的界定看建国以来中国艺术歌曲的特征》(硕士学位论文),云南艺术学院,2010年。[31]于雪艳:《二十世纪中国艺术歌曲的分期及其艺术特色》(硕士学位论文),河南大学,2002年。[32]习近平:《联通引领发展伙伴聚焦合作—在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上的讲话》,《光明日报》,2014年11月09日。[33]学诚:《发挥佛教在“一带一路”进程中的文化纽带作用》,《中国宗教》,2015年6月。[34]王文权:《“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海洋文化传播的民族化叙述》,《当代传播》2016年第2期。[35]夏小燕:《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艺术歌曲历史回眸》,《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36]居其宏:《胸怀大爱的音乐诗人-陆在易和他的声乐创作》,《人民音乐》2004年第11期。[37]彭根发:《论尚德义的声乐作品创作》,《人民音乐》2003年第3期。[38]徐力克:《美声唱法民族化探微》,《学术论坛》2014年第5期。[39]梁茂春:《论“文革”时期的艺术歌曲》,《中国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40]田雅丽:《浅析中国艺术歌曲的形成和早期发展及其特征》,《音乐探索》2010年第1期。[41]汪毓和:《关于艺术歌曲之我见》,《人民音乐》1999年第9期。44 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对中国艺术歌曲走向世界的探讨个人简历<个人简历>:王寒星,女,出生于1995年12月20日,汉族,河南省商丘市人。2011年9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郑州大学音乐学院,攻读本科学位,所读专业为音乐表演(声乐方向),2015年6月本科毕业,并获得郑州大学本科学士学位证,同年9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郑州大学音乐学院,继续攻读音乐与舞蹈学(声乐方向)硕士学位,将于2018年6月毕业。<获得奖项情况>:2013年7月,荣获第二届“亚洲青年歌唱家大赛”优秀奖2015年,荣获第十一届“校园时代”全国青少年才艺展演河南赛区声乐青年组一等奖2013年12月,荣获2012至2013学年三好学生2013年12月,荣获2012至2013学年二等学业奖学金2014年11月,荣获2012至2013学年三等学业奖学金2015年6月,荣获2012至2013学年二等学业奖学金2015年至2017年,研究生三年连续荣获二等学业奖学金<论文发表情况>:王寒星:《对“澧州”大鼓的调查报告》,《民间故事》2017年12月第1期。王寒星:《浅探歌剧《芳草心》中于刚的艺术形象》,《民间故事》2017年12月第2期。2017年12月成功举办硕士学位独唱音乐会。45 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对中国艺术歌曲走向世界的探讨致谢时间转眼即逝,研究生三年的时间即将结束,心中满是不舍和留恋。随着毕业时间的时间越来越近,毕业论文的完成也随之进入了尾声,首先在这里,我要感谢我的导师吴柏林教授,从论文的选题、构思、撰写到最终的定稿,吴柏林教授都给了我悉心的指导和严谨的更正建议,使我的毕业论文能够顺利的完成,在这三年的时光里,导师不仅教会了我很多关于声乐学习方面的专业知识,还有很多做人的道理,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面对未来生活的勇气和决心,吴柏林教授对待学生认真负责,无私奉献,对我关爱有加,在这里我要像我的导师吴柏林教授说声:老师,您辛苦了!其次还要感谢郑州大学音乐学院的全体领导和老师,是你们的谆谆教导,让我学到了很多音乐专业知识,完成了研究生期间的学习任务,在这三年的时间里,音乐学院的每一位老师都非常认真负责,感谢你们在学校给过我的帮助和指导,谢谢你们!最后要感谢我的同学们,朋友们和家人,感谢同学们在学习上给我的帮助,感谢朋友们在生活中给我的关心,感谢我的家人,是你们无条件的支持我的学业,我才能有今天的成绩,你们辛苦了!毕业以后,我会努力的投身到工作中去,作为郑州大学的硕士毕业生,我一定会谨记校训,做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争取为母校争光添彩!46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