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等三角形判定asa教学设计

全等三角形判定asa教学设计

ID:17574281

大小:3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9-03

全等三角形判定asa教学设计_第1页
全等三角形判定asa教学设计_第2页
全等三角形判定asa教学设计_第3页
全等三角形判定asa教学设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全等三角形判定asa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ASA)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图形能力、动手能力。  (2)熟记角边角定理的内容。  (3)能运用角边角定理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4)通过对问题的共同探讨,培养学生的协作、交流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图形能力、动手能力。  (2)在例题处理过程中组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析讨论、交流解法,巩固三角形全等的证明方法.  (3)在习题交流中通过观察

2、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勇于探索的钻研精神及作交流的意识.  (3)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获得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体验,提升用数学的意识.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1、重点: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寻找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及应用角边角定理解决问题。  2、难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  三、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问题导学,自主探索”的教学模式,采用情境探究法、谈话法等

3、,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完成学习的任务。  四、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准备一些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三角形纸片(2)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三角板、量角器、圆规等(3)上课环境为多媒体大屏幕环境。(4)剪刀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多媒体显示,带领学生复习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及其性质,从而得出结论:全等三角形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角分别对应相等。反之,这六个元素分别相等,这样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在教师引导下回忆前面知识,为探究新知识作好准备。)  提出问题:两个三角形全等,是否一定需要六个条件呢?如果只满足上述六个元素中的一部分,

4、至少需要几个元素对应相等能保证两个三角形全等呢?(问题的提出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先确定探究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培养理性思维。)  (二)操作探究  出示探究一:(课前完成)  已知一个条件  已知两个条件  条件与图形  结论  条件与图形  结论  已知:AB= 10cm      已知:AB= 10cm   BC= 13cm      已知:∠A=30°     已知:∠A=30° ∠B=45°           已知:AB= 10cm   ∠B=45°     让学生按照表格中所给出的条件画出三角形。  画

5、完后将三角形剪下来,与周围同学比一比,看所画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本节课组织学生进行交流,经过学生逐步分析,各种情况逐渐明朗。  得出结论:只给出一个或两个条件时,都不能保证所画出的三角形全等。  (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实践、自主探索、交流获得新知,同时也渗透了分类的思想,引导学生从六个元素中选取部分元素可得到全等的三角形.)  出示探究二:(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提出问题:某科技小组的同学们在活动中,不小心将一块三角形形状的玻璃摔成三块。(如图),他们决定到市场去配一块同样形状和大小的玻璃,应该怎么办呢?  操作探究:教师发一些形状、大小完

6、全相同的三角形纸片给学生,让学生把纸片按上图所示剪成三块,并请每个同学分析每一块中具备了原三角形中的几个条件,并考虑从残破的三角形纸片中至少选取几块,利用它能够画出一个和原三角形全等的三角形?然后让每个同学把自己画出的三角形剪下来,并与邻座同学的三角形互相叠合在一起,它们重合吗?  (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实践入手,采取提问、猜测、探索、归纳等教学手段,使总结三角形全等的“角边角”判定.)  (三)归纳总结  提出问题:从上面的操作中,你发现具备什么条件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总结规律:角边角定理: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角

7、边角”或“ASA”)  (在此处要留给学生较充分的独立思考、探究时间,在探究过程中,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在总结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规律得出后结合图形把该公理用几何符号语言表示,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四)尝试应用  1、请同学们观察下列图形,从中找出全等的三角形,并把它们用序号表示出来。   2、例题讲解  出示例题:  例、已知:如图,AB、CD相交于O,且∠B=∠C,OB=OC  求证:△AOB≌△DOC  (先让学生独立分析已知条件、图形特征及其与结论的关系,并思考证明的方法。而后进行小组交流,方法展示,教师

8、最后作评价与总结)  (要注意规范证明过程)  训练巩固:  1、例题变式若将题目中∠B=∠D变为AB∥DC.  求证:AB=DC   又该如何证明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