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论王国维的中西哲学比较研究_普世哲学定义观照下的中西慧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3··中国哲学·论王国维的中西哲学比较研究———普世哲学定义观照下的中西慧境许 苏 民王国维的哲学研究以普世哲学定义观照中西慧境,中西互释、古今贯通,其大气与颖悟及深湛幽渺之思,实有今人所难以企及者。本文试图从中西哲学比较研究这一视角,来看王国维如何从形而上学、知识论、伦理学、美学诸方面比较中西哲学学说之异同,试图对他的中国哲学观作出比较准确的评说,并概括出他的主要理论贡献。一、论“哲学为中国固有之学”王国维在中西哲学比较研究方面的首要贡献,是他在20世纪初(1903—1906年)关于哲学学科合法性、也包括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的争论中,从哲学有其来自普遍人性和人的本质的深层理论依据的观点出
2、发,提出了一个超越中西、涵容中西的普世性的哲学定义,确立了“哲学为中国固有之学”(《王国维哲学美学论文辑佚》,第5页)的观点。王国维说:“余之研究哲学,始于辛壬之间。”(《王国维遗书》第3册,第331页)辛丑壬寅之间即1901—1902年,在此期间他读了大量的哲学著作。从1904年至1907年,他发表了许多介绍西方哲学家和研究西方哲学的文章,从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斯宾诺莎、培根、霍布斯、洛克、休谟,再到康德、席勒、叔本华、斯宾塞、尼采,无不有专文论说。与此同时,他亦特别注重中国哲学研究,发表了《孔子之学说》、《周秦诸子之名学》、《子思之学说》、《孟子之学说》、《荀子之学说》、《老
3、子之学说》、《墨子之学说》、《列子之学说》、《周濂溪之哲学说》、《国朝汉学派戴阮二家之哲学说》、《论性》、《释理》、《原命》等论文。就其对中国哲学之认识的系统性来说,他超过了严复,开十年后胡适《先秦名学史》、《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撰述之先河。而胡适之所谓“截断众流,断自晚周”的大手笔、大气魄,亦早已由王国维发其先声。在1903—1906年间,他积极参加了政、学二界关于哲学学科合法性问题的争论。为反驳清廷重臣张之洞、管学大臣张百熙禁止大学堂设哲学科的观点,他先后撰写了《哲学辩惑》、《教育偶感四则·大学及优级师范学校之削除哲学科》、《奏定经学科大学文学科大学章程书后》等文章,为哲学学科合法性
4、和中国哲学合法性作了有力辩护。而在此期间他所发表的大量研究中国哲学的论文,正可看作是他所确立的“哲学为中国固有之学”之观点的有力依据。1.论“哲学为中国固有之学”的深层理论依据王国维明确论定“哲学为中国固有之学”,认为这不仅是一个客观事实,而且有其来自普遍人性和人的本质的深层理论依据。这是王国维思想的一个特别高明之处,以此立论就使其关于“哲学为中国固有之学”的观点在理论上获得了牢不可破的基地。·24·《哲学研究》2009年第9期王国维认为,是否具有形而上的精神追求是人与禽兽相区别的一个显著标志,正是这一追求使哲学的产生成为必然。他说:“饮食男女,人与禽兽之所同,其所以异于禽兽者,则岂不以理
5、性乎哉!宇宙之变化,人事之错综,日夜相迫于前,而要求吾人之解释,不得其解,则心不宁。叔本华谓人为形而上学之动物,洵不诓也。哲学实对此要求而与吾人以解释。”(《王国维哲学美学论文辑佚》,第4页)人之所以为人,不在饮食男女,而在于人能够思考宇宙人生的根本问题,有着更高的精神追求;哲学正是这种精神追求的产物。王国维更明确论定:来自普遍人性的追求,使脱离了蒙昧和野蛮阶段的世界各文明民族无不有其哲学;是否承认中国有哲学,是一个是否把中国人当作文明人看待的问题。他说:“人于生活之欲外,有知识焉,有感情焉。感情之最高之满足,必求之文学、美术;知识之最高之满足,必求诸哲学。⋯⋯故无论古今东西,其国民之文化苟
6、达一定之程度者,无不有一种之哲学。⋯⋯人类一日存,此学即不能一日亡也。”(《王国维遗书》第3册,第644-645页)哲学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达到一定程度的产物,野蛮人是没有哲学的;而哲学在文明民族中的产生和发展,正标志着一个民族在某种程度上远离了狭义动物界。从这一原理出发,就必须据实确认哲学在东西方一切文明民族中产生的普遍必然性,而不是无视客观事实,另外去寻找自外于文明人类、自我贬低的所谓特殊性。2.论什么是“真正的哲学”———一个超越中西而又涵容中西的普世性哲学定义在肯定哲学有其来自普遍人性和人的本质的深层理论依据的基础上,王国维对什么是“真正的哲学”的问题作了探讨,提出了一个超越中西、涵容中
7、西的普世性哲学定义。从他的以下论述来看,他对“真正的哲学”有非常严格的要求。首先,哲学是植根于人性、体现人类对于真善美的理想追求的学说。他说:“今夫人之心意,有知力,有意志,有感情。此三者之理想,曰真曰善曰美。哲学实综合此三者而论其原理者也。教育之宗旨亦不外造就真善美之人物,故谓教育学上之理想即哲学上之理想,无不可也。”(《王国维哲学美学论文辑佚》,第5页)他认为哲学在人性中有其根源:哲学的内容———真善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