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528599
大小:77.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9-02
《对本体论概念使用的讨论——兼论杨国荣教授三书的写作特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对本体论概念使用的讨论——兼论杨国荣教授三书的写作特质本文為筆者參加“《哲学分析》论坛:史與思:當代中國哲學的視域學術研討會”之會議論文,會議於2011年5月6-8日在杭州舉行。杜保瑞杜保瑞,台湾大学哲学系副教授。bauruei.tw@yahoo.com.tw本文讨论杨国荣教授所著之《伦理与存在》、《道论》到《成己与成物》三书楊國榮教授著《倫理與存在》,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6月第一版。《道論》,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6月第一版。《成己與成物:意义世界的生成》,人民出版社,2010年7月第一版。,主要分两部份,其一为对三书「写作特质」的外部观察与定位,其二为对其中核心术
2、语「本体论」一词的使用意义之考察。一、作为哲学创作的三书从《伦理与存在》、《道论》到《成己与成物:意义世界的生成》三书的写作,杨国荣教授的哲学讨论,提供了一种新形式的哲学书写,如同作者自己所言,不强立特定的系统在《倫理與存在》一書之“自序”中,其言:“應當指出的是,無論是所涉及的內容,抑或形式的結構,本書都談不上系統。事實上,對道德或倫理做思與辨的過程中,我並無意提供一個內容完備、結構嚴整的倫理學體系,而是更傾向於就某些本源性的問題做若干具體的研究。”(第3页)。《道論》“自序”中亦言:“與《倫理與存在》一樣,本書無意提供一種終極的體系。體系作為既濟的型態,往往容易導向自我封閉,哲學作
3、為智慧之思則總是處於未濟的過程,並具有開放的性質。儘管本書亦有自身的內在脈絡和系統,但它所著重的,並不是外在的形式,而是具有實質意義的內在問題;其中所展示的哲學視域,則同樣蘊含著歷史性和開放性。”(第4页)。,但愿作实质的哲学讨论,藉由从哲学史的理论的反思,提出自己的研究见解。因此,三书之作,也应当视为是杨国荣教授的哲学创作之作,而非仅哲学理论的介绍之书。二、书写形式的创新然而,依笔者的观第11頁,共11頁察,这一系列的创作,确实有着书写形式的新意,这个新意表现在,每一主题的讨论,都是作者自订的议题,并非哲学史上的传统术语与传统问题,亦即,作者是自觉地在寻找哲学议题,从而展开思辨的历程
4、,在思辨的历程中讨论问题,讨论即是研究,在研究中,深入主题所涉及的问题,在对问题的反思中结合哲学史的理论,在对哲学史的理论的反思中提出作者的对话性意见,在意见表述中进行作者的创造楊國榮教授《道論》“後記”中言:“事實上,關注中外哲學史上具有原創性的哲學家的工作並對此加以回應,同樣是一種對話,而且在某種程度上是更深層面的對話;只有回到思想的原創層面,對話才具有實質的意義。本書之所以在討論哲學問題時更多地關注歷史上重要哲學家的工作,也是基於如上的看法。”(第37页)。。。在这样的创造历程中,对问题的定义本身即是一项创造,而对问题提出作者的理解性意见更是进一步的创造,此时,作者即不断与哲学史
5、上的各家系统进行对话,对话又是再进一步的创造,且不论中西古今,只要是与作者所设定的议题相关的哲学理论即是作者对话的对象,对话的过程通常是吸收理论以为己用或是提出批评意见以提升理论深度,因此对中外哲学的讨论同时有介绍与评价的两种功能出现。三、创新形式的哲学概论功能在介绍的意义上,作者三书甚至有一种创新形式的“哲学概论”的书写功能,因为哲学史上的各家理论以在作者的思路过程中被顺道带出,此时对哲学史不熟悉的读者而言,便有了认识该哲学理论的学习效果,因此笔者说这样的书写形式附带了“哲学概论”的一定功能,却以更生动活泼的方式书写,活生生地认识思辨过程中的状态。就评价的功能而言,则正是作者的研究心
6、得之表述,即是作者的直接创作之时。就作者三书之主题的拟定而言,第一部论《伦理与存在》问题,但问题亦不得不涉及形上学及知识论问题,就第二部之《道论》问题而言,即是形上学问题,但因作者的讨论是以中西哲学的整体为对象,因此中国哲学的实践特质亦涉入其中,此即使《道论》议题亦有道德哲学的义涵,亦即仍包含伦理学问题,就《成己成物:意义世界的生成》言,既以《中庸》为模板而定主题,表面上看应为实践哲学的讨论为主,但作者副标题及全书子题皆以意义的探究为主,可以说是意义问题与实践问题交涉互通的讨论,而作者屡言所论议题皆包含“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三项楊國榮《成己與成物:意义世界的生成》:“成己與成物的過
7、程本身包含本體論、認識論、價值論等多重度。”(第12页)。,实际上也就包含了全部哲学问题,只是赋予哲学理论以更积极的实践的功能,以哲学应为改变自己及改变世界的工具出发为思考,而创造意义的新世界,而为作品的呈现楊國榮《成己與成物:意义世界的生成》:“以認識世界與認識自己、變革世界與變革自己為具體的歷史內容,成己與成物的過程同時表現為意義和意義世界的生成過程。”(第2页)。(这句话似不通)。总之,三书之作,虽时程有先后,主题有差异,但三书之作其实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