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设”和“生成”和谐共处

“预设”和“生成”和谐共处

ID:17517230

大小:2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9-02

“预设”和“生成”和谐共处_第1页
“预设”和“生成”和谐共处_第2页
“预设”和“生成”和谐共处_第3页
“预设”和“生成”和谐共处_第4页
“预设”和“生成”和谐共处_第5页
资源描述:

《“预设”和“生成”和谐共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预设”和“生成”和谐共处  摘要:新课程理念指出: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是预设和生成的统一体。再好的预设,也无法预知课堂教学中的全部细节,但要有精彩的课堂生成,我们必须做精心的预设。本文从三个方面――要为“生成”而精心“预设”;及时调整预设,创造精彩生成;珍视生成资源,超越预设目标――谈谈如何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让“预设”和“生成”和谐共处。  关键词:预设;生成;课堂教学  预设和生成,并非井水不犯河水,而应是水乳交融,和谐共生。生成,离不开科学的预设;预设,是为了更好地生成。既然如此,如何“预设”,如何应对“生成”,怎

2、样处理“预设”与“生成”在课堂教学中的关系,使“生成”与“预设”共舞,是我在教学中一直关注的问题。本文就谈谈我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一、要为“生成”而精心“预设”  生成与预设是教学中的一对矛盾统一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的差异和思维难以预料,实际教学中总会有些不期而遇的问题。面对这一现象我们必须做好充分的预设,才能“临危不乱”。在教授八下Unit3Reading部分Doyourememberwhatyouweredoing时,原先教案设计是想问同学们当9.11事件发生时,你们都在干什么。当我拿出一张图片问同学们“whatisthebuilding?W

3、hathappenedinthepicture?”时,全班居然没有一个人举手回答,只听见有人用中文在那里议论,这么高的楼怎么会起火了呢?我接着又问“Doyouknowwhenithappened?Don’tyouknowanythingaboutit?”我瞪大了双眼惊讶地问,还是鸦雀无声。看来,我真的是对学生一点都不了解,又怎能谈得上灵活应对呢?从上面的例子中还可以看出,我们有些教师,备课时只圈画了个大路子,把更多的课堂空间留给教学生成。试想,如果我们课前备课时没有对教学方法、途径精心选择,没有充分考虑学生会出现哪些情况,每种情况如何处理,接下来需作出哪些相应

4、的安排,我们怎么希冀学生课堂教学顿悟和灵感创造出无穷的精彩呢?所以我们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既要吃透教材,考虑到所教内容的知识点、逻辑关系,可能引起学生争议或难以理解的问题等,又要对学生可能出现的言行进行充分预设,做到心中有数、临场不乱。  二、及时调整预设,创造精彩生成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预设再周全,它毕竟是预案,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顺学而导,必要时要调整原先教学预案,促进教学预设与动态生成的和谐发展。一次听七(下)Unit4IwanttobeanactorPeriod1时,上课教师要求同学们看图就A:Whatdoyoudo?B:I’ma……,进行pairwork

5、,当叫到最后一对学生站起来,就图上内容student对话时,B回答道“I’mateacher.”显然B回答错了,这位教师只是纠正了她的答案you’renotateacher,you’reastudent.然后为了引出Iwanttobea……做了如下过渡:Iknowyou’re14yearsoldnow.You’restudents.Butafter10years,youwillnotbestudents.Iwanttoknowwhatdoyouwanttobe.YoucansayIwanttobeateacher.课后我们对她的这一过渡提出了意见:她完全可以从

6、B学生的回答I’mateacher下手,直接引出Iknowyouwanttobeateacherwhenyougrowup.而不用费那么大的力气,按照原先设计好的预案,绕了一个大圈子才引出Iwanttobea...这样显得课堂教学既流畅又节省时间。但是我们就是很死板,不知道及时调整预设,创造精彩生成。所以在实施预设教案的进程中,教师只有随时捕捉学生的疑问、想法、创见等精彩瞬间,甄别优劣,选择恰当的问题作动态生成的“课眼”,因势利导选择原来的教学程序或内容,自然地变为动态生成,让课堂教学在健康有效的轨道上发展,才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促进课堂生成。  三、珍视生

7、成资源,超越预设目标  我们知道,教学过程和学生的理解过程都处于动态的发展变化之中。每个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维习惯与兴趣,经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尝试、推理、交流等活动探索知识,由于学生的差异,可能生成不同的见解和方法。珍视这些生成资源,合理组织、利用,可以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丰富学生的认识成果。比如在我的一节校公开课八(下)Unit3whatwereyoudoingwhentheUFOarrived?Period3教学时,首先我让学生就书上的Part4做了一个调查,然后makeareport:×××wasdoingat9:0

8、0amlastSunday,为了引出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