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505542
大小:36.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9-02
《我国农村垃圾污染防治法律问题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我国农村垃圾污染防治法律问题研究 摘要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农村的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尤其是农村的垃圾污染问题,垃圾种类、数量不断增加,面源污染也越发严重。应然层面上,是农村环境立法不足、农民环保意识不强等造成的,但是实然层面上,是“城市中心主义”的环保思维、农村垃圾治理的共有性所导致的市场失灵、政府失灵的悲剧性的结果。所以,仅仅加强农村环境的专门性立法是远远不够的。在面对“公地悲剧”、集体行动陷入困境等问题时,具有先天优势的农村自治组织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再配套以相应的监督机制。惟其如此,我国农村垃圾污染防治工作才
2、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关键词农村垃圾污染城乡二元监督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法制研究中心研究项目――“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法律问题研究――基于多中心视角”,项目编号:NCELCS2016011中图分类号:D922.6文献标识码:A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10.107改革开放带来极大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时,也改变了“天人合一”的和谐状态,“唯GDP”思维方式所导致的环境问题在现阶段也集中爆发出来。而中国是周知的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稳定和国家富强。所以对农村环境污染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以“村容整洁”为主
3、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农村的垃圾治理。而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受农村垃圾结构日趋复杂、立法不健全等因素的制约,农村垃圾污染防治陷入一定的困境一、我国农村垃圾污染防治的现实困境农村垃圾是指在农村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废物。”与城市垃圾相比,农村垃圾具有“生态化”处理程度高、污染分散、持续性等自身的特点,加上环保意识的薄弱、农村环境监管主体有限等原因,导致农村垃圾污染越发严重。而相关法律法规对于农村垃圾污染的治理都是一些原则性、抽象性的规定。《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全面推进农村垃圾治理的指导意见》虽然对农村垃
4、圾治理作出了系统性规定,但由于农村社会结构、农民利益复杂,在治理过程中需考虑各方因素,也存在一定的执行难问题(一)我国农村垃圾污染现状目前这种高投入、高产出开放式的农业发展方式,为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性价比较高的化肥农药、塑料大棚等实现了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时,这种农业发展方式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危害也是“高效率”的。再加上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新型垃圾也相继出现。各种垃圾大量出现导致农村面源污染,超出农村环境自身净化能力,造成农村生态环境恶化,影响人体健康等。具体农村垃圾污染现状整理如下表:(二)我国农村垃圾污染防治存在的问题在法律层面上,2
5、014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等都对农村垃圾污染防治作了规定。但都是原则性的,较为笼统的规定,没有专门的农村垃圾污染防治法律。在实践层面,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也针对农村垃圾污染治理提出了具体制度,但执行效果并不佳。所以,我国农村垃圾污染防治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村垃圾污染防治立法不足:“人类必须有法律并且遵守法律,否则他们的生活将像最野蛮的兽类一样”。在我国依法治国的原则下,“有法可依”是前提。一些农村垃圾污染防治取得良好效果的国家和地区,都有具体的法律规制和引导。受我国传统“城乡二元结构”发展模式的影响,我国立法者将垃圾
6、污染防治立法重点长期放在城市和工业上,较少关注农村的垃圾污染状况,致使农村垃圾污染日趋严重,农村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对我国农业农村环境保护的条文增至4条,明确了县乡两级政府对农村生活废弃物进行处置的职责,但没有专门具体的制度性安排,也存在执行困难的问题。我国《农业法》只提出了笼统性的农业保护要求,并未有农业残留垃圾污染防治措施的具体规定。总而言之,没有一部具体的针对农村垃圾污染防治的法律可以作为指导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依据。在针对某项环境要素进行治理时,往往不同法律中都进行规定,难免产生冲突,甚至责任主体会推脱责任,使环境保护面临不必要的阻碍2.村民的环境保
7、护意识不强:一方面,相对于西方社会的“环境保护运动”,我国对环境保护工作的展开则是“自上而下”的,总是从国家顶层到基层民众的层层普及。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政策需要普及,环境保护意识也需要培养,然而我国环境立法比较晚,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即“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再加上“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这就使农村居民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变得更加困难另一方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