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实践是人的生存方式

ID:17497706

大小:3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9-02

论文-实践是人的生存方式_第1页
论文-实践是人的生存方式_第2页
论文-实践是人的生存方式_第3页
论文-实践是人的生存方式_第4页
论文-实践是人的生存方式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文-实践是人的生存方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摘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出发,阐述对“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的理解。讨论实践与人的关系以及在人类活动中的重要性。【关键词】【正文】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存在方式,所谓存在方式,就是事物的本质的表现和现实化。人也有着自己的存在方式,即人的现实生活的表现样式,是人表现和实现现实生活的具体的相对稳定的形式。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首先是作为人的存在方式而被确立起来,是人的存在的现实表征和确证。实践是指改造社会和自然的有意识的活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认为实践是人类自觉自我的一切行为。由此可以看出实践是单单决定于人类这一特殊物

2、种的活动,由人自觉产生动机并付诸于实际行为的一种活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从实践的角度来考察和研究人,对人加以实践地理解和把握。实践是主体(人)和客体(对象世界)能动而现实的双向对象化活动。一方面,主体人把自己的本质力量通过工具系统作用于客体对象世界,使之发生改变,变为我的世界,满足人的生存、发展和享受的需要;另一方面,客体对象世界也以其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方式反作用于主体人,转化为主体性的存在,丰富和发展着主体人的能力。实践活动是实现主、客体有机统一的过程,它把人的主观性和客观性统摄于一体,实践作为人类独有的生命活动,具有能动性、直接现实性

3、、社会性和历史性的特点。人类社会是整个自然界的一个特殊部分,是在自然界发展一定阶段上随着人类的产生而出现的。人类创操社会并依附社会,同时根据社会的发展需求不断改变社会。不可否认,无论哪种社会形态都是人类自身需求而进行实践活动的产物。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的,它的内在活力在于它自身的矛盾性。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矛盾体系,其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它在阶级社会中表现为阶级矛盾、阶级斗争。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形成了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经历着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

4、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它的初级阶段)这五种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这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基本轮廓。马克思写道:“人(和动物一样)靠无机界生活,而人比动物越有普遍性,人赖以生活的无机界的范围就越广阔。”“在实践上,人的普遍性正表现在整个自然界——首先作为人的直接的生活资料,其次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材料、对象和工具——变成人的元机的身体。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表现得日益明朗,致使西方的唯心主义哲学也不得不以这种或那种形式反映出来,其中最突出的是实用主义。实用主义哲学十分强调实践的意义,但它否认实践的客观性,甚至否认实践对象的客观

5、性,把实践等同于主观经验;否认客观规律对实践的制约,把实践的能动性夸大为人的主观随意创造;否认实践的社会历史性,把实践当作个人生物式地应付环境的行为;把实践取得对个人有用的效界看作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完全不考虑认识内容是否和客观相符合。没有实践就不会有认识,不理解实践也不能正确理解认识。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目的在于改变世界以满足人的需要。要改变世界必须认识世界。实践及其发展的需要是认识、知识产生的根源和发展的动力。在现代,实践的发展促使科学成果层出不穷,以至促成新科学的诞生。人类实践发展的无止境,决定了认识发展的无止境。正所谓

6、“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时,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必须满足实践的需要,为实践服务。实践提供了认识的可能。只有实践才能提供认识所必需的信息。同时,也只有实践才使人们获得并不断发展对信息加工的能力即思维的能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凡是符合客观的真理性认识,通过实践必然会成功地转化为客观的现实。反之,凡是错误的认识,在实践中必然遭到失败。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也在历史地发展着和完善着。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是在认识了自然规律以后,在劳动者的头脑中形成内在尺度之后才进行的。内在尺度即反应了对象的内部规律,

7、又体现了人类改造利用对象愿望和要求,体现了人类生活劳动的需要和目的性,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人通过劳动把它的目的、观念实现在产品中,使对象成为人化的对象,同时,使人的本质对象化。实践发挥创造作用贯穿着主体客体化与客体主体化。实践由实践主体、实践客体和实践手段三个方面构成。主体是指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个人或社会集团。客体是指主体在实践活动中所指向的对象。主体对客体有能动作用,客体对主体有制约作用。主体客体化指人通过实践使自己的本质力量转化为对象物,即主体通过对象性活动向客体的渗透和转化,也就是主体对象化。如人

8、类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制造出先进的生产工具。客体主体化,指客体从客观对象的存在形式转化为主体生命结构的因素或主体本质力量的因素,客体失去对象化的形式,变成主体的一部分。客体和外界事物的形态、属性、规律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正文描述:

《论文-实践是人的生存方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摘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出发,阐述对“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的理解。讨论实践与人的关系以及在人类活动中的重要性。【关键词】【正文】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存在方式,所谓存在方式,就是事物的本质的表现和现实化。人也有着自己的存在方式,即人的现实生活的表现样式,是人表现和实现现实生活的具体的相对稳定的形式。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首先是作为人的存在方式而被确立起来,是人的存在的现实表征和确证。实践是指改造社会和自然的有意识的活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认为实践是人类自觉自我的一切行为。由此可以看出实践是单单决定于人类这一特殊物

2、种的活动,由人自觉产生动机并付诸于实际行为的一种活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从实践的角度来考察和研究人,对人加以实践地理解和把握。实践是主体(人)和客体(对象世界)能动而现实的双向对象化活动。一方面,主体人把自己的本质力量通过工具系统作用于客体对象世界,使之发生改变,变为我的世界,满足人的生存、发展和享受的需要;另一方面,客体对象世界也以其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方式反作用于主体人,转化为主体性的存在,丰富和发展着主体人的能力。实践活动是实现主、客体有机统一的过程,它把人的主观性和客观性统摄于一体,实践作为人类独有的生命活动,具有能动性、直接现实性

3、、社会性和历史性的特点。人类社会是整个自然界的一个特殊部分,是在自然界发展一定阶段上随着人类的产生而出现的。人类创操社会并依附社会,同时根据社会的发展需求不断改变社会。不可否认,无论哪种社会形态都是人类自身需求而进行实践活动的产物。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的,它的内在活力在于它自身的矛盾性。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矛盾体系,其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它在阶级社会中表现为阶级矛盾、阶级斗争。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形成了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经历着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

4、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它的初级阶段)这五种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这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基本轮廓。马克思写道:“人(和动物一样)靠无机界生活,而人比动物越有普遍性,人赖以生活的无机界的范围就越广阔。”“在实践上,人的普遍性正表现在整个自然界——首先作为人的直接的生活资料,其次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材料、对象和工具——变成人的元机的身体。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表现得日益明朗,致使西方的唯心主义哲学也不得不以这种或那种形式反映出来,其中最突出的是实用主义。实用主义哲学十分强调实践的意义,但它否认实践的客观性,甚至否认实践对象的客观

5、性,把实践等同于主观经验;否认客观规律对实践的制约,把实践的能动性夸大为人的主观随意创造;否认实践的社会历史性,把实践当作个人生物式地应付环境的行为;把实践取得对个人有用的效界看作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完全不考虑认识内容是否和客观相符合。没有实践就不会有认识,不理解实践也不能正确理解认识。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目的在于改变世界以满足人的需要。要改变世界必须认识世界。实践及其发展的需要是认识、知识产生的根源和发展的动力。在现代,实践的发展促使科学成果层出不穷,以至促成新科学的诞生。人类实践发展的无止境,决定了认识发展的无止境。正所谓

6、“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时,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必须满足实践的需要,为实践服务。实践提供了认识的可能。只有实践才能提供认识所必需的信息。同时,也只有实践才使人们获得并不断发展对信息加工的能力即思维的能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凡是符合客观的真理性认识,通过实践必然会成功地转化为客观的现实。反之,凡是错误的认识,在实践中必然遭到失败。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也在历史地发展着和完善着。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是在认识了自然规律以后,在劳动者的头脑中形成内在尺度之后才进行的。内在尺度即反应了对象的内部规律,

7、又体现了人类改造利用对象愿望和要求,体现了人类生活劳动的需要和目的性,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人通过劳动把它的目的、观念实现在产品中,使对象成为人化的对象,同时,使人的本质对象化。实践发挥创造作用贯穿着主体客体化与客体主体化。实践由实践主体、实践客体和实践手段三个方面构成。主体是指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个人或社会集团。客体是指主体在实践活动中所指向的对象。主体对客体有能动作用,客体对主体有制约作用。主体客体化指人通过实践使自己的本质力量转化为对象物,即主体通过对象性活动向客体的渗透和转化,也就是主体对象化。如人

8、类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制造出先进的生产工具。客体主体化,指客体从客观对象的存在形式转化为主体生命结构的因素或主体本质力量的因素,客体失去对象化的形式,变成主体的一部分。客体和外界事物的形态、属性、规律等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