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近端拮抗肌群穴对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性瘫痪的疗效观察.doc

针刺近端拮抗肌群穴对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性瘫痪的疗效观察.doc

ID:17488888

大小:2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9-02

针刺近端拮抗肌群穴对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性瘫痪的疗效观察.doc_第1页
针刺近端拮抗肌群穴对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性瘫痪的疗效观察.doc_第2页
针刺近端拮抗肌群穴对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性瘫痪的疗效观察.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针刺近端拮抗肌群穴对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性瘫痪的疗效观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针刺近端拮抗肌群穴对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性瘫痪的疗效观察【关键词】针刺治疗;脑卒中;痉挛性瘫痪【摘要】目的观察针刺近端拮抗肌群穴与传统腧穴结合良姿位摆放治疗下肢痉挛性瘫痪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7例予针刺近端拮抗肌群穴和良姿位摆放;对照组17例予针刺传统腧穴治疗和良姿位摆放。两组疗程均为30次。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对痉挛、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及ADL的评定,结果显示在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ADL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而痉挛的评定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别。结论针刺近端拮抗肌群穴治疗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性瘫痪效果较好。【关键词】针刺治疗;脑卒中;痉挛性瘫痪脑卒中患者约有3

2、/4遗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其中瘫痪肢体的痉挛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风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近年来对此研究方法众多,针刺法在偏瘫上的应用历史悠久。笔者为进一步探讨针刺治疗痉挛性偏瘫的有效性,通过针刺近端拮抗肌群穴结合良姿摆放治疗脑卒中下肢伸肌痉挛并于传统针刺取穴对比观察。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来源于四川省中医药研究院针灸专科医院及四川省绵阳市中医医院针灸科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共计34例,其中脑梗死15例,脑出血19例。所有病例均经CT和/或MRI检查确诊。全部病例采用随机抽签法,分别入治疗组和对照组。二者观察病例之比为1:1。两组性别、年龄、病情等

3、基线情况如下,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3。表1两组病人性别构成例(略)注: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χ2=0.18,P=0.671>0.05,两组性别具有可比性表2两组病人病变性质构成例(略)注: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χ2=0.119,P=0.73>0.05,两组病情具有可比性表3两组病人T-Brunnstrom[1]评定分级构成注: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经Ridit分析,P>0.05,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1.2入选病例标准疾病诊断标准参照《最新国内外疾病诊疗标准》而拟定:(1)全部病例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为脑梗死或

4、脑出血;(2)表现为偏侧肢体的瘫痪;(3)偏侧肢体肌张力亢进,腱反射亢进,引出或引不出病理反射,即属于BrunnstromⅡ、Ⅲ、Ⅳ阶段。(4)首次中风病人或既往中风完全康复后再次中风者。(5)2周≤病程≤6个月。(6)排除伴有严重心肾合并症、有意识及智力障碍者或失用症、理解性失语症、视野缺损症。2治疗方法32.1针刺治疗2.1.1治疗组取穴下肢近端拮抗肌群穴髀关、维道、巨、曲泉、阴包、风市、足三里、阳陵泉、悬钟;操作方法:均取患侧穴,以直径0.32mm,长1.5~2.5寸的华佗牌不锈钢毫针(苏州医疗器械厂生产),直刺进针,进针深度根据穴位可进针0.8~2寸,得气后行

5、平补平泻法,持续捻转2min,直至得气,留针10min,重复2次后出针,共留针30min。治疗疗程每日1次,连续治疗10次,休息2天,进行下1个疗程,共3个疗程。2.1.2对照组取穴:足阳明和足少阳经腧穴环跳、伏兔、阳陵泉、足三里、解溪、昆仑;操作方法:均取患侧穴,方法、疗程同治疗组。2.2良肢位设计(1)为防止骨盆向前旋转、髋关节屈曲外旋、膝关节伸展,仰卧位时在患侧臀部垫一个大枕使骨盆向后倾,大腿外侧窝处分别放支持物如枕头、砂袋、毛巾卷,使髋关节伸展并呈中立位,膝关节轻度屈曲。(2)为防止下肢伸展痉挛模式的发生和发展,患者取侧卧位时下肢应取髋关节、膝关节屈曲位置于枕

6、上。3疗效观察3.1评定方法治疗前后分别对修改的Ashworth痉挛量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量表、Berg平衡量表、Barthel生活指数等指标进行评定[2]。所有评定工作由同一医师进行,该医师不参与治疗,统计学处理研究资料采用SPSS/PC统计软件。参数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应用t检验(组间);有序分类数据以用Ridit进行分析。3.2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结果见表4~7。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两组治疗均有效,但针刺拮抗肌群穴的效果优于传统取穴的效果。而痉挛的评定两组显示却无明显差异。表4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定比较(略)注:治疗组与

7、对照组自身治疗前后比较,经t检验,▲P<0.01,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P<0.01,▲▲P<0.01,差异有显著性。说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表5治疗前后Berg量表比较(略)注:治疗组与对照组自身治疗前后比较,经t检验,▲P<0.01,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P<0.01,差异有显著性。说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表6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比较(略)注:治疗组与对照组自身治疗前后比较,经t检验,▲P<0.01,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P<0.01,▲▲P<0.05,差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