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487317
大小:24.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9-02
《尿道内双引流预防尿道下裂膀胱黏膜修复术后尿瘘的疗效观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尿道内双引流预防尿道下裂膀胱黏膜修复术后尿瘘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通过改进引流方法减少膀胱黏膜一期修复尿道下裂术后尿瘘的发生率。方法统计应用改良后的双根医用高分子导管尿道内引流患者尿瘘的发生率(改良组)与既往应用单根医用高分子导管尿道内引流患者尿瘘的发生率(既往组)。结果改进组尿瘘发生率约为14.7%。既往组尿瘘发生率约为27.5%。结论膀胱黏膜一期修复先天性尿道下裂患者,采用尿道内双支架引流管引流可有效地减少术后尿瘘的发生。 关键词尿道下裂膀胱黏膜尿瘘医用高分子导管 我院自1991年3月~2001年6月对63例
2、先天性尿道下裂患者均采用“膀胱黏膜法”一期修复成形术。1995年6月后改进了支架引流管的引流方法,术后尿瘘的发生率明显下降,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患者63例,年龄3~12岁,平均5.7岁,均为男性。均为先天性尿道下裂患者,全部行“膀胱黏膜法”一期修复成形术,其中阴茎体型46例、阴茎头冠型14例,阴囊型3例。1995年6月后患者采用双导管引流34例(改进组),1991年3月~2001年6月患者采用单导管引流29例(既往组),均为第1次手术,医用高分子导管采用脑室外引流用硅胶管。 1.2方法两组
3、患者均常规采用耻骨上膀胱造瘘。改进组:管径约4.2mm的医用高分子导管(长引流管),套在管径约2.2mm医用高分子导管(短引流管),短引流管膀胱端超过尿道与成形的管状尿道吻合口约1.5~2.0cm,一端超过尿道外口约5cm,短引流管剪多个侧孔。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每日8:00am、2:00pm、8:00pm用注射器滴注“庆大霉素8万u+生理盐水10ml”混合液冲洗短引流管,冲洗过程以滴注为佳,不可用压力冲洗。长引流管一端置于膀胱内,另一端自尿道外口引出接无菌尿袋,膀胱端扩大侧孔。既往组:尿道内留置一根高分子医用导
4、管,一端置于膀胱内,另一端自尿道外口引出接无菌尿袋,膀胱端扩大侧孔,被新成形尿管包绕的导管段剪多个侧孔,术后常规冲洗,方法同治疗组。 2结果 术后10天左右拔除尿道内存架引流管,术后2周内并发尿瘘者,治疗组5例,发生率约为14.7%,既往组8例约为27.5%。 3讨论 尿道下裂术后尿瘘的发生率及复发率均较高,原因多样[1]2。国内有人报道发生率达15%~30%,最高达30%~56%,多认为主要是形成新尿道的组织血运供应差、缺血、局部感染、坏死,新尿道内分泌物引流不畅等多种因素;也有因有尿道远端狭窄,增加了其近端尿
5、道压力使切口裂开[2]。术后充分引流尿道内分泌物,保证引流管畅通,防止局部感染的发生、发展可明显减少其发生率[3~5]。 应用双根医用高分子导管引流优点明显:生物反应性小,吻合口及成形的新尿道分泌物可经多侧孔流入引流管内、双套管避免了尿液与创面的接触,均减轻了对局部组织的不良刺激;同时定期注入抗生素反复冲洗、及时消除尿道内分泌物,保证引流管畅通,防止了感染的发生、发展。可明显减少其发生率。笔者认为膀胱黏膜一期修复尿道下裂手术,尿道内应用双根医用高分子导管引流,可有效减少术后尿瘘发生率,该方法具有设计合理,操作简便,疗效
6、满意,不失为一种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黄澄如.小儿泌尿外科学.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66,184-185. 2马腾骧.现代泌尿外科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886-915. 3HarrisDI,JefferyRS.Onestagerepairofhypospadiasusingsplitpreputialflaps(Harris).BrJUrol,1989,63:404-404. 4张潍平,孙宁,白继武,等.尿道下裂带蒂岛状皮瓣尿道成型术成功率的多因素分析及实验研究.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
7、992,3:167-168. 5谢家伦,刘文旭,莫家骢,等.再次尿道成形术治疗先天性尿道下裂术后严重并发症.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98,19:353-354.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