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486473
大小:41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9-02
《高中体育与健康武术课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中体育与健康武术课教学设计单位:胶南市第八中学授课人:王春景授课地点:胶州市第一中学授课年级:高一班武术“五步拳”是本次课的新授教材,它是武术运动中最常用的一种组合动作,五步拳是后面武术教学内容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前面所学手型和步型技术的综合运用,在以往教学基础上,发展学生创造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连接各种技术动作和实际对抗能力。一、教学内容:五步拳中的“并步抱拳、搂手弓步冲拳、弹腿冲拳、马步架打”及它的攻守对抗(新授)二、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选自体育与健康一书武术项目实践部分中的第二部分五步拳。这项内容既有着
2、重上肢手型的练习,又有着重下肢步型的练习,而且均要求全身各部分的协调性,安排在一起进行教学,符合高一学生的身心特点,也符合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 五步拳是本次课的新授教材,它是武术运动中最常用的一种组合动作,五步拳是后面武术教学内容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前面所学手型和步型技术的综合运用,在以往教学基础上,发展学生创造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连接各种技术动作和实际对抗能力。 武术基本功组合拳共4个课次,本课为第1课次,是新学教材,重点是基本手型和步型的身体协调,攻中有防。为第2课次的少年拳教学作好准备。三、学情分
3、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高一年级的学生。高中学生身心发展已趋成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判断、概括等能力,在身体锻炼中也具备了较高的基本运动能力。武术是他们所喜爱的一项运动之一,虽没有基础,但对学习对抗性练习特别感兴趣。教学中要让学生把动体与动脑很好地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再认识所学知识、以及创造性应用所学动作的机会,从而增强教学效果。四、教学目标: 根据高一学生的体育能力现状,针对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我主要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主题式情境教学,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对
4、武术的兴趣。(2)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五步拳基本技术及攻防要素。(3)情感目标: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五、重点、难点: 重点:五步拳动作的标准性。 难点:培养学生的自学创新能力。六、教学方法(1)教学观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挖掘能引起兴趣的因素,激发学生的热情,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本课以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既懂又会,掌握灵活的运动学习方法,提高体育教学的智育因素,为终身体育服务,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不怕困难,
5、敢于拼搏的精神以及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2)教法设想: 五步拳采用尝试、比较教学法,使学生在尝试中、在与事例动作比较的过程中得出五步拳技术的要点,再结合以往所学技术,自创方法,进行练习,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采用练习法,使学生在多次练习中掌握技术;用演示法,使学生的创造成果得到表现和肯定。整堂课采用收、放、松、紧相结合的组织方法。(3)学法指导: 本课采用“尝试---比较---讨论----创造----练习----比赛----评价---巩固”的
6、学练流程,同时渗透德育内容,让学生充分领会主动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方法。在体验、想象、演示、分析比较和多向交往中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掌握一定的技术技能。七、教学流程图:热身→跆搏操(音乐伴奏) 教:引导、提问、巡视、纠错。(音乐)教材 (五步拳)学:看、听、练、论、创、演。(音乐)队形变化 (攻防对抗)示范:用、练、编。整理 太极拳放松[简单动作](音乐)、小结、。 下课 回收器材。八、教学过程1、课堂常规 1分钟2、搏击操5分钟柔韧操[a体前屈c横叉d竖叉e翻腰]3分
7、钟柔韧性踢腿 (正踢、侧踢)2分钟 (音乐相伴) 学生在动感时尚的节拍里跟随老师共跳搏击操,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模仿能力,既活动了身体,又调动了武术激情,为本课的新授教材奠定基础。3、教师示范演示全套技术动作 2分钟 武术图解武术的三种手型掌拳勾五步拳图示{本节课学习内容并步抱拳(图1)搂手弓步冲拳(图2)弹腿冲拳(图3)马步架打(4)}歇步盖打(图5)、提膝仆步穿掌(图6、7)、虚步挑掌(图8)、起势、收势(图9)。并步抱拳(图1)搂手弓步冲拳(图2)弹腿冲拳(图3)弹腿冲拳(图3)马步架打(图4
8、)、歇步盖打(图5)提膝仆步穿掌(图6、7)虚步挑掌(图8)起势、收势(图9)4、学习五步拳技术动作 17分钟 采用的组织形式是教师示范讲解、师生共同完成、集体练习、参与比赛,动作由易到难,逐步引导学生完成五步拳技术动作。具体教学步骤如下:(音乐相伴)教师:(1)教师递进式讲解共同完成动作(2)鼓励、纠错(3)攻防讲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