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红注射液治疗频繁发作TIA 60例疗效观察.doc

丹红注射液治疗频繁发作TIA 60例疗效观察.doc

ID:17483739

大小:25.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9-02

丹红注射液治疗频繁发作TIA 60例疗效观察.doc_第1页
丹红注射液治疗频繁发作TIA 60例疗效观察.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丹红注射液治疗频繁发作TIA 60例疗效观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丹红注射液治疗频繁发作TIA60例疗效观察【摘要】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频繁发作的TIA疗效。方法频繁发作的TIA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用丹红注射液40ml加入2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对照组30例,用血塞通注射液0.5g加入2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两组疗程均为14天。结果治疗组发作次数得到有效控制,有效率达86.7%,对照组为56.7%。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对频繁发作的TIA具有较好的疗效

2、。【关键词】丹红注射液;频繁发作;TIA;疗效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几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TIA发生率在第1年较一般人群高13~16倍,5年内也达7倍之多[1]。故TIA应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我院自2004年1月~2005年4月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TIA60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4年1月~2005年4月我院收治的频繁发作的TIA患者60例,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35~74岁,平均59.8±5.6岁。均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

3、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的有关标准[2]。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以证实无新鲜梗塞灶或出血灶。所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一般资料在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表1两组患者入组时的一般资料注: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1.2治疗方法入选患者常规给予20%甘露醇、降纤酶、胞二磷胆碱和必要的降压、降糖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济南步长制药有限公司)40ml溶于2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对照组加用血塞通0.5g溶于200m

4、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2周。1.3疗效评定显效:治疗3天内TIA得到控制;有效:治疗7天内TIA得到控制;无效:治疗10天内TIA仍未得到控制;恶化:发展为脑梗死。1.4统计学分析测定数据用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处理。2结果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总有效率56.7%,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2。表2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注: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5、)22.2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对比见表3。表3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参数比较注:治疗组前后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3结论TIA是局灶性脑缺血导致突发短暂性、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其发病机制主要有微栓子学说及血管异常、血液成分及血液流变学改变,心脏病及血液动力学改变等原因,造成血液分层平流现象,使某一来源微栓子反复带到同一血管分支,形成微栓塞并反射性刺激小动脉痉挛,导致脑部区域性缺血,反复出现雷同症状。栓塞血管内皮细胞受到刺激可分泌大量溶栓酶

6、,使小栓子溶解,血管再通,临床症状缓解[3]。TIA是公认的缺血性脑卒中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TIA后是否发生脑梗死与脑缺血症状持续的时间及发作的次数有关,发作持续>1h或发作越频繁,近期发生脑梗死的可能性越大[4]。近来发现TIA后,近期卒中和缺血性心血管病事件风险较高,部分TIA时神经组织损害相对较轻,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的重要时机,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又被国际公认为防治TIA的最佳选择[5]。我院在常规治疗TIA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丹红注射液,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丹红注射液由丹参、红花主要药

7、效成分组成。丹参有抗心肌缺血、抗血栓形成、抗氧化及动脉硬化作用,可加速血液流速,抗凝血,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和促进纤维蛋白降解等,可减少TXA2生成,增加PGI2含量。红花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和改善纤维蛋白溶酶活性,阻止血栓形成及发展,促进血栓溶解等作用。两种药物经现代工艺处理后,药理作用明显增强,具有明显的抗凝、抗血小板聚集、增加血流量,改善脑功能的作用[6]。本组资料显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丹红注射液可降低血液粘度,使

8、血流速度加快,避免微栓塞及脑血管痉挛发生,使TIA得到控制。由于本研究样本偏小,随访时间短,故结论的推广有其局限性,其疗效有待于进一步大规模的研究证实。【参考文献】1饶明俐.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6,23(1):4-8.2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王维治,罗祖明.神经病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韩仲岩,赵仁亮.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