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453209
大小:761.52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9-01
《夸张研究_结构_语义_语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012年8月语言文字应用Aug.,2012第3期AppliedLinguisticsNo.3夸张研究:结构·语义·语篇HyperboleStudy:Structure·Semantics·Discourse作者:高群导师:谭学纯毕业院校:福建师范大学答辩日期:2012年6月论文在“价值、缺失和学术转向”的框架中梳理关于夸张的已有研究成果,探索兼容广义修辞学和认知语言学理论资源的夸张研究模式,参与夸张研究转向的学术实践。论文采用封闭性研究和开放性视野,依次探讨:夸张结构要素及相关问题、夸张语义特征和生成机制、夸张语篇叙述结构和修辞策略。论文的研究能够为修辞格研究的深
2、化与细化以及跨学科视野中的学理兼容、优势互补提供可资参考的探索个案。第一章探讨夸张结构要素及相关问题,重新认识结构三要素:本体、夸体、夸张点,认为在本体承前省略前提下,只有夸体也可以生成夸张。依据夸张点凸显的特征为标准,判断夸张属于夸大还是缩小。区分了借助副词、固定搭配生成的夸张结构,连夸、博夸结构,典型夸张结构和非典型夸张结构。关注到夸张非典型成员的非范畴化特征,注重特殊夸张语例分析,对相似语言结构但本质不同的现象区别对待,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描写与解释传达命题态度的话语标记“夸张地说”及其否定形式,认为夸张话语标记生成的修辞动因来自语句关联性的语义限制,通过4个
3、步骤,完成“明示—推理”模式,分别为:1.存在明示语言形式,2.推理过程,3.最佳关联,4.生成带有临场概念特质的夸张义,让听话人在推理过程中抓住话语的最佳关联,增强“夸张—凸显”关系的理解指数。第二章探讨夸张语义的生成机制,认为夸张语义以“夸张量”的生成为前提。由于夸张点在夸张结构里以显性、隐性两种方式呈现,夸张点显隐义的丰富性与夸体语义的亚义位、自设义位特征,使我们意识到只有在充分认识夸张结构意义与组合成分意义融合的整体性基础上,才能判断一个数量结构是属于常量、超常量还是夸张量,从而更充分地解释夸张语义。据此,夸张可重新定义为:语义凸显同质经验域内的量变特征,结
4、构包含本体、夸体、夸张点三要素,追求故意言过其实的修辞效果,生成表达主观情感的修辞幻象。夸张在物象、意象、语象的转换过程中体现修辞幻象特征。夸张结构和语义的不可推导性吸引着人们打破现实世界的边界,追寻想象世界的自由。第三章从结构—语义结合的研究视角,讨论“夸张量”呈现的具体形式———夸张型数字成语的结构和语义特点。指出夸张型四字格数字成语的4种结构模式和非四字格结构更多表现为主谓结构,夸张语义具有丧失数字精确义、拥有成语语境规约的修辞义特点。第四章从语篇层面观察夸张,分析语篇类型和个案的夸张策略,认为夸张不仅可以表现为局部的语言形式,也可以成为推动语篇叙事的动力,承
5、担支持语篇框架的功能,还可以被设计成宏观的修辞策略。夸张作为结构性修辞因素参与语篇生成,控制着语篇叙事路向,使之定型为特定样态。其下位类型封闭性夸张与开放性夸张都起到支撑语篇结构、影响语篇生成全过程的作用。隐含在语篇里的结构性夸张与词汇、句子层面的夸张有很大不同,前者更多地表现为修辞诗学层面的叙事功能。研究论证了夸张词汇、句子、语篇的三种存在形式,注重理论和实践的关联,使夸张的故意言过其实特质,在跨学科研究模式中得到优化解释。论文的探讨发生于修辞学研究转向—辞格研究转向的学术背景下,同时作为上述背景下的一道风景,丰富着修辞学研究的学术资源,二者体现为互为因果的关系。
6、首都师范大学北京语言产业研究中心简介语言文化的繁荣发展,既需要语言事业的繁荣发展,也需要语言产业的繁荣发展;加强语言文化建设,既要促进语言事业的发展,也要促进语言产业的发展,两者缺一不可,语言事业与语言产业如同语言文化一体之两翼。北京作为国家语言政策的发源地,是中国语言文化与各国语言文化的交流中心,是语言资源与语言需求最为集中的地方,繁荣语言事业、发展语言产业应该成为北京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一个重要战略。对于首都师范大学,立足北京,围绕语言产业方向,整合学校相关资源,并联合校外研究力量,建立一个有特色的的应用性研究1平台,对于开展特色研究、促
7、进学校社会服务有着重要的意义。于是,作为北京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科研基地之一,“首都师范大学北京语言产业研究中心”应运而生。首都师范大学北京语言产业研究中心于2010年9月正式成立,研究中心的基本任务是研究语言产业的发展规律,把握语言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特殊地位,调研北京语言产业的发展现状,参与北京市语言产业发展的政策服务。目前研究中心主要成员有首都师范大学语文报刊社社长、全国中语会副理事长、哲学教授陈鹏(中心主任),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包晓光(中心副主任),文学院文化产业系教学主任李艳副教授,国际文化学院姜国权副教授,政法学院李少春副教授等,中心成员的研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