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一斋论书:苏东坡题跋中的书法思想

抱一斋论书:苏东坡题跋中的书法思想

ID:17439901

大小:35.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8-31

抱一斋论书:苏东坡题跋中的书法思想_第1页
抱一斋论书:苏东坡题跋中的书法思想_第2页
抱一斋论书:苏东坡题跋中的书法思想_第3页
抱一斋论书:苏东坡题跋中的书法思想_第4页
抱一斋论书:苏东坡题跋中的书法思想_第5页
资源描述:

《抱一斋论书:苏东坡题跋中的书法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抱一斋论书:苏东坡题跋中的书法思想抱一斋论书:苏东坡题跋中的书法思想.txt26选择自信,就是选择豁达坦然,就是选择在名利面前岿然不动,就是选择在势力面前昂首挺胸,撑开自信的帆破流向前,展示搏击的风采。抱一斋论书:苏东坡题跋中的书法思想苏东坡是宋代文化孕育出来的旷世奇才,经历磨难而笑对人生,思想自由,品格坚贞、坦荡、旷达。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他所倡导的蜀学(融合佛、道、儒三家的杂学)上,但主要思想是儒家的。他的文章如其在《自评文》中所说:“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

2、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其它虽吾亦不能知也。”辞达、通脱,有圆活流转、错综变化和自然率真之美,善用比喻、多形象思维,有诗化倾向,以情感和才气为文,富于想象。其中《东破题跋》属小品文,中间品书论画的有一百二十篇,涉及笔、墨、书、画等内容,虽篇幅都极短小,但是内容广博,而且不乏提炼,中间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观点。一、以自然为核心的书法美学思想苏东坡的思想出入儒、道、佛三家。但在书法思想上,明显偏于道家的理想。这表现在他以自然为核心内容的书法美学

3、思想当中。首先是“至于无”的思想。他在《题笔阵图王晋卿所藏》中说:“笔墨之际,托于有形,有形则有弊,苟不至于无,而自乐于一时,聊寓其心,忘忧晚岁,则犹贤于博弈也,虽然不假外物而有守于内者,圣贤之高致也,惟颜子得之。”强调书法要达到“无”的境界。无:是道家哲学范畴,指宇宙的本原,一说作“气”,无形无声,恍兮忽兮,不可感知。《老子》说:“天地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就是说,在苏东坡的思想中,书法要深入到宇宙的本原,反映“无形无声,恍兮忽兮”的道的内容。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以艺术的手段把握世界。以此为出发点,

4、就衍生出他对陈规陋习的轻视与对自然天成的尊重,最终导致“书初无意于佳乃佳”的自然胜过雕琢的思想的出现。所以在《东破题跋》中,他才提及:“有意于学,此弊之极”,“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在《题萧子云书》中说:“唐太宗评萧子云书云:‘行行如迂春蚓,字字若绾秋蛇。’今观其遗迹,信虚得名耳。”可以从反面证明这一点。其次是对建立在“道”的基础上的“自然”的推崇。几乎所有道家哲学中,在论及“无”的时候,同时是对“自然”的推崇。这一现象反映了“无”与“自然”的关系。尚无,必然导致对“自然”的推

5、崇。这是由道家哲学中“无”和“自然”的关系决定的。“无”是“有”的对立面,是与“人为”不相容的。提倡“无”,实际是提倡对于“道”的认同,“无”是规律的体现,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道家哲学十分重视顺应“道”的意志。方法是“绝圣弃智”,屏弃人为,达到“自然”。所以在坚持书法要“至于无”的思想指导下,强调自然在苏东坡是顺理成章的事。《题鲁公书草》中说:“昨日长安二诗文,出所藏颜鲁公与定襄郡王书草数纸,比公他书,尤为奇特,信手自然,动有姿态,乃知瓦注贤于黄金,虽公犹未免也。”就认为“信手自然”的作品比造作人为

6、、斤斤于规模法度的作品更多审美的性质。东坡素尚老庄之自然,以自然为艺术上最高之境界。故在创作手法上要求排除心理上种种之障碍,认为像颜真卿这样的书法大家,无意之作往往胜过有意之作,从而证明在书法创作上“书无意于佳乃佳”的苏氏论点,为“我书臆造本无法”作张本。《书张长史书法》云“张长史草书必俟醉,或以为奇,醒即天真不全。”天真:即自然。《跋刘景文欧公帖》云:“此数十纸,皆文忠公冲口而出,纵手而成,初不加意者也,其文采字画,皆有自然绝人之姿,信天下之奇迹也。”可见苏东坡对“自然”的重视和强调。所以在《跋王巩所

7、收藏真书》中,他提出:“僧藏真书七纸,…其为人傥荡,本不求工,所以能工,此如没人之操舟,无意于济否,是以覆却万变,而举措自若,其近于有道者耶。”把他的“自然”观建立在“道”的基础上。再次是对“工夫”的重视。“工夫”本是与“自然”对立的概念,推崇“自然”的苏东坡同时又重视“工夫”,这一看似矛盾的现象其实并不矛盾,相反,这里反映了一种辨证统一的关系。苏东坡的观点是从庄子在《庖丁解牛》中揭示的“技”与“道”的关系中衍生出来的。“道”是“进乎技”的结果。《题二王书》云:“笔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献之;笔秃千管

8、,墨磨万锭,不作张芝作索靖。”就是说,要想达到“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所谓游刃余地,运斤成风”的自然效果,工夫是不能缺的。古人论书,讲“质、知、力”。质者,天资;识者,学养;力者,功夫。其中只有学养和功夫可以通过后天努力获得,这里体现了在自然条件一定的情况下,人只有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在学养和功夫上努力,才能获得书法的成就。同样,学问从来是下学上达,“欲要绝迹飞空,先须脚踏实地。”没有对“技”的掌握,想“进乎技”、“至于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