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揉按合谷穴治疗呃逆126例.doc

手法揉按合谷穴治疗呃逆126例.doc

ID:17427090

大小:24.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8-31

手法揉按合谷穴治疗呃逆126例.doc_第1页
手法揉按合谷穴治疗呃逆126例.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手法揉按合谷穴治疗呃逆126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手法揉按合谷穴治疗呃逆126例【关键词】呃逆呃逆是临床工作中常见的症状,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症,是由于膈肌不自主地间歇性收缩,使空气突然被吸入呼吸道而引起,并伴声带闭合,而产生怪声。在颅脑、脊柱及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中,由于较长时间卧床生活(主要指饮食与排便),常因进食姿势、食物质量及胃肠功能减弱等原因而发生呃逆,在呃逆的过程中,胸腔、腹腔、颅腔内压力有不同程度的急剧升降,不仅妨碍患者休息,引起术区疼痛,甚至可造成严重并发症。我科先后针对126例手术后卧床患者的呃逆现象进行观察与治疗实践,发现手法揉按合谷穴控制

2、呃逆症状,效果确切、显效快、方便实用,现总结报告如下。  1治疗方法1.1取穴“虎口位”,第1、第2掌骨之间,拇侧中点,实际应用中可取背侧正中或掌侧正中位,前者常用。1.2治疗手法患者掌心面向身体,取掌指屈曲位,医者中、环、小指环扣患者手背至小鱼际,拇指相应扣在患者第2掌骨拇侧背侧正中“合谷穴”上,向患者第2掌骨方向揉按合谷穴。对体虚者可以另手拇、食双指相夹合谷后,互作衬垫,进行揉按,体实者则以第2掌骨作衬垫,拇指尖作掐法。对意识清晰的患者,可依据得气感调整按压点和力度,而无论揉按还是指掐力度均应由轻而重,力透穴位至局部得气(酸胀感),持

3、续至少1min。  2讨论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为临床特效穴位。《针灸甲乙经》说:“合谷,一名虎口,在手大指次指岐骨间。手阳明之所过也,为原。”在全身体表的数百个腧穴中,合谷穴的治疗范围最为广泛,具有全身性的治疗作用。历代医家对它很重视,各针灸文献中均有记载。2.1止嗝作用分析2.1.1经络关系影响合谷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而《内经》云:“大、小肠皆属于胃。”大肠经与足阳明胃经相接,因此,合谷穴对胃肠道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1]。通过合谷穴治疗,能调经气,和胃腑,以达到安和脏腑,起到药非能及的疗效。2.1.2神经

4、解剖影响2膈由膈神经(C3~5前支)支配,而有相关实验研究表明[2,3],在合谷穴注入荧光素后,PI单标记细胞分布于C5~8节段,主要分布于C5、C6,此是公认的合谷穴的一级传入部位。这就与膈神经支配部有一定的重合,通过揉按穴位的神经刺激,就能对膈肌产生神经干涉,从而抑制膈肌不自主地间歇性收缩,达到平复呃逆的治疗效果。2.1.3情绪稳定因素惊恐耗气,呃逆发生时由于反复异声,常易造成紧张感、烦躁感,而进一步出现气虚之心慌、出汗症状。合谷穴具补气固脱、益气回阳之功,常用救治气虚晕厥(休克),是回阳九针穴之一,故指针合谷可补气安神,缓解患者紧张

5、情绪,改善上述症状[4],从心理上稳定患者急躁、紧张情绪,为呃逆的平复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2.2临床注意事项(1)临床上有报道[5]指压合谷穴引起晕厥的案例,因穴位为神经、血管感受器相对集中的部位,合谷同理,适当的刺激能对神经、血管、淋巴乃至脏腑产生兴奋与抑制而达到“开”与“合”的双向调节作用,但对体弱者,或人体因某种原因身体处于对外界刺激敏感状态下,不适当的穴位刺激就会给大脑一个伤害信号,从而使机体产生一系列应激反应,如晕厥等。所以我们针对此类情况,特别提出了对体虚者和体实者不同的揉按方法和力度,同时随时观察患者神色,及时调整力度或停止

6、施术,并提倡对体弱或有心脏疾患患者采取平卧位施术治疗。(2)临床上为了节省时间或为得到持续刺激效果,常采用穴位封闭治疗而取得良好疗效,但临床上也有因合谷穴药物注射损伤正中神经返支引起鱼际肌瘫痪、手功能障碍的病例和报道[6],其原因可能是针体机械性或药物化学性损伤正中神经返支,所以我们在临床实践中提倡采取手法揉按合谷穴,既安全实用、显效快,又方便操作简单易学,可以通过医患沟通,让患者学会揉按方法以便随时治疗。另外,在军队基层官兵日常生活和训练中,常由于饮食与训练间隔时间短,训练强度大,出任务时饮食不规律等原因经常出现呃逆现象,既引起身体不适

7、,又影响训练,甚至严重可影响任务的执行,而通过临床实践,手法揉按合谷穴治疗呃逆,其优点在于简单易学,操作方便,安全性高,显效快,无副作用,患者容易接受,这使得其无论是在临床医疗实践中,还是在军队基层医疗保障工作中都是值得作为简单易行的“基础医疗手法”加以大力推广和普及的。【参考文献】1矫承媛,迟寿军.合谷穴的临床验证.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4,1(6):29-30.2陶之理.穴位形态学的研究及进展.针刺研究,1989,14(4):397.3景向红,蔡虹,逯波,等.“面口合谷收”的形态学基础.中国针灸,2003,2(23):109-110

8、.4李世珍.常用腧穴临床发挥.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73-92.5颜东.指压合谷穴引起晕厥的分析.按摩与导引,2000,2(17):65.6杨占林.穴位强刺激和药物注射引起周围神经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