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研究我的文章

课例研究我的文章

ID:17426254

大小:3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31

课例研究我的文章_第1页
课例研究我的文章_第2页
课例研究我的文章_第3页
资源描述:

《课例研究我的文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课例研究阶段汇报自接受我校课例研究相关培训以后,我上网查看了一些关于课例研究的内容,内容之多,分析之杂,理论性之强,让我一时难以适从。抛开这些纯理论的东西,让我就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发现的问题和我的实际操作,谈一些认识和感想,这样我还能轻松应对。小组合作探究不是什么新事物。几年前我们就知道就做过,可后来就淡了,源于一些评论,多对比持否定态度,说什么小组探究,无非是四个学生凑到一起说点闲话,待老师走到跟前,在不痛不痒地说些有关课文内容,学生并没有真正投入。好了,我们弃之不用了。我们极容易被专家的评论所左右。老

2、师引导到位,也能上一堂自然流畅,水到渠成,妙趣横生的课。可困惑又来了,老师领着学生走,学生还是不会走。有人戏称我们语文老师是推土机,乍听不免愤愤然,可细想也很开缘。我们上完课不也感叹“学生推不动”吗?而并为此感到困惑吗?其实所有的老师都在思考着,尝试着让自己的课堂“活”起来,学生参与度高起来,学生收获多起来,不是课改专家说了才思考,才行动的。小组合作探究是个好途径,而我们之前对小组合作探究的否定态度是源于对这种形式寄予太大希望,认为只有每个学生都参与了都发言了,都有变化了,才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而事实上这种理想

3、状态短时间不可能或根本不可能出现,我以为任何形式的学生活动都达不到全员参与,全员收益的状态,语文课可能还尤其特殊性。学习语文是需要热情的,甚至是激情地投入,说起读书,就积极热情,放声,忘乎所以,旁若无人地读,能把自己置身于作者所描绘的情境中去,能看到文中景,见到人,听到声。说思考就静默沉思,单从表情上看,就若有所思,有所悟学就要这样投入才行,是用心,用情在读书。说交流就迫不及待要表达,这样的效果是极佳的,是我们追求和向往的,然而能有这样表现的学生不到1/3。据我观察还有1/3的学生,让读书不张口,张口了声音也

4、不大,感情也不足,看上去心不在焉的样子,说思考就默默然;说交流,往往不作声,一副“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的落寞”,完全置身事外,可能还有个别几个学生嘻嘻哈哈,表情不严肃,态度不认真。你若看到这部分学生的表现,你会很着急,会对自己设计的合作探究的问题甚至为这种形式产生怀疑,我遇到这种情况,除焦急地提醒,引导之外,别无其他有效办法,唯有等待,也许是性格使然,也许是习惯造成,总之千万别因为这部分同学的表现而否定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试想如果不小组探究,他们的表现也不过这样,也许更糟。因为至少他们多少受到点来自同学的

5、感染,慢慢会起变化,这当然需要时间,我就发现这部分学生的一些再听同学交流时的专注度甚至比听我讲课还要高,这是不是就是希望之火呢?而处于中间状态的学生,不积极也不消极,但他们是极容易被感染和激励的。据我观察,若小组成员中有同学对问题分析透彻,表达清晰,他们是极容易产生佩服之情地。若能见贤思齐,他们是极容易成为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一员。以上是我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生表现情况的观察。对学生的表现清楚了,对合作探究的效果期望值就能定准了,心态就平和了。当然合作探究也可以在课前和课后进行,而我所说的仅是在课堂上的合作探究。

6、二如何分组我们通常讲分组,一般是四个人一小组,二人行不行,当然可以。只是两人碰撞的火花很有限,三人一组行吗?当然也行。只是要受学生座位限制,前后桌一聚正好四人,多方便,所以在小组成员人数上不必太拘泥,方便是操作就行,不过为了提高合作探究的效果,还可根据学生的优势互补原则进行分组,并选出小组长,小组长负责组织课堂讨论,记录同组成员发言要点,表达交流环节是担负起发言重任,除说自己的观点外,还要说同组成员的观点。小组长还可安排好发言的顺序,避免总是一个人多次发言,而其他同学不愿或没机会发言的弊端,可规定好这次又李*

7、*同学代表小组发言下次又谁发言,小组长安排好了,责任就明确,任务就清楚了,不至有些人无事可干,提高参与度,能弥补学生多,老师不能一一顾及的不足,能提高探究的效率。三小组合作探究什么?在语文课堂上,小组合作探究什么?经过不到三周的尝试,我目前觉得可探究文章主要内容,即老师提一个由讨论价值是有关课文核心内容的问题,抛给所有学生去讨论,时间控制在一次讨论不超3-5分钟,还可把一个大问题分解成若干部分,分给不同的小组讨论,这样节省时间,但会有部分同学对某个问题没有任何思考的不足,就只听别人怎么说了,还可以由学生质疑,

8、老师从中选出有讨论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去讨论,当然之前要做好预习工作。还可合作探究,如何朗读课文,不同的学生对同一篇课文的理解可能不同,通过合作读,读出最贴近作者情感的读法,或读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在小组内互相读,讨论地读,该怎么去读,可以各抒己见,再实际读一读,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开阔了朗读的方式。四我以《故都的秋》为例来说说具体如何进行操作的《故都的秋》是高中语文必修2第一单元的重点篇目,教学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