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宁鸿彬课堂活动的设计艺术

试论宁鸿彬课堂活动的设计艺术

ID:17418937

大小:17.57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31

试论宁鸿彬课堂活动的设计艺术_第1页
试论宁鸿彬课堂活动的设计艺术_第2页
试论宁鸿彬课堂活动的设计艺术_第3页
试论宁鸿彬课堂活动的设计艺术_第4页
试论宁鸿彬课堂活动的设计艺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宁鸿彬课堂活动的设计艺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宁鸿彬课堂活动的设计艺术听宁鸿彬老师上课,读其教学实录,常常为之暗自叫好。在他的课堂上,一篇篇普通的文章,变成了一支支优美动听的旋律,一个个平凡的字眼化作了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在他的课堂上,气氛是那般的活跃,学生学得是那样的兴致勃勃、轻松愉快。宁老师的课堂何以有如此大的魅力呢?笔者通过反复研读其教案和教学实例,体会到其中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他的课堂上,总离不开一些精美而别开生面的训练活动。其课堂活动的设计显示出如下一些特色:一、活动的安排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请看其经典教例《七根火柴》中的主要活动内容:①常规训练——3名学生分别朗读一首诗;1名学生讲

2、一个故事;全班学生作摘记,3名学生读记录。②读课文——共14名学生依座次读完全文。③创造性复述——1名学生发言。④给课文重新拟定一个标题,并稍作解释——8名学生发言。⑤讨论用“七根火柴”作标题的好处,以此带动对全文情节、内容的分析——学生发言达56人次。⑥讨论为什么本文的次要人物有名字,而主要人物却不给起名——3名学生发言。⑦借助卡片做词语巩固训练——4名学生发言。这个教例,从开头的“常规训练”到最后的“词语巩固训练”,组织严密,一环扣一环,但步步都离不开学生的活动。参与活动的学生竟达80多人次,且学生的活动并不是一种形式上的热热闹闹。从一些精彩的场面中,我们不难

3、发现,学生思想的火花点燃了,他们的认知潜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释放。二、活动的内容包含了听、说、读、写、思等各方面的训练因素。宁老师在大多数课堂上的前10分钟左右都要安排一些“常规训练”。如其中的朗读训练,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介绍一首诗就对训练读、说、理解、记忆等方面的能力很有帮助;讲说与听记训练对训练学生的表演、做读书笔记的能力也很有好处;基础知识巩固练习则可强化学生的识记能力。在课文的教学中,宁老师常常设计一些为阅读服务的辅助性活动内容。这些练习,也无不融进了上述一些训练因素。如《七根火柴》中的三次说话练习:①以军博讲解员的身份讲述六根火柴的来历;②以无

4、名战士的口吻说出他想对卢进勇说的话;③以卢进勇的口吻说出他想对指导员说的话。这三次训练,除了练“说”之外,还涉及到听、写、想象、创造性思维等因素。又如教《皇帝的新装》要求用一个字概括故事的内容,教《我的叔叔于勒》《故乡》《变色龙》要求说出展开故事情节的一个关键字眼等方面的训练,对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都是行之有效的。再如一些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设计的辅助性口头作文训练,为词义理解而设计的多角度造句练习,为一些课文补充标题或重拟标题训练等,所有这些除了利于锻炼口头表达能力之外,还无不引导学生冲破思维的习惯范围,发展他们的多向、变向、逆向等创造性

5、思维。三、活动的形式变化多姿。为了便于学生从不同角度和侧面感知课文,为深入阅读打下基础,在某些文章的阅读教学中,宁老师常常围绕文章标题设计一些活动内容。仅此一类设计,形式就有种种变化。有对标题的诠释,如《向沙漠进军》:“这篇课文的标题通俗地说是什么意思?它包含几个方面的含义?”有对标题的评论,如《我的叔叔于勒》:“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不是于勒?你认为文章的标题和内容是否吻合?”有对标题的补充,如《故乡》《中国石拱桥》《藤野先生》等课文,教师都要求学生在初读之后,能够在原标题前加上一个或几个修饰性或限制性词语,成为一个新标题。有的拟副标题,如《海燕》《皇帝的新装》等课

6、文就有这一步教学环节。也有的另拟标题,如《变色龙》《我的叔叔于勒》《七根火柴》等课文,就要求学生发挥创造性,拟定与文章内容主旨相关的丰富多彩的标题。还有的拟小标题,如把《听潮》中描写海潮的图景分成三个层次,各拟一个小标题,为《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几个片断故事各拟一个小标题等。正是因为有了这诸多的变化,方使繁琐的课文分析转化为简单的程序,使本来枯燥无味的教学变得妙趣横生,学生乐于接受又便于接受。长期受到这些思路的训练,学生的思维、表达、自学等各种能力必定会大大提高,主动性、疑问性、敏捷性、独创性等个性心理品质也会大大加强。活动的设计具备了上述一些特点,课堂教学取得高

7、效率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至此,我们不禁要问:宁老师何以能创造性地设计出这些高质量的活动内容呢?笔者以为,宁老师并非天才,他的这些极富魅力的教学设计当然不是神来之笔。他之所以能取得课堂教学的成功,关键是因为他有着常人所不具备的素质——作为教育工作者的超前意识。宁老师一直走在语文教改之路的前列。早在80年代,他就凭自己的远见卓识,敏锐地认识到,陈腐的、封闭型的传统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已不适应时代的需要,如内容上的“唯书”“唯上”,方法上的教师主宰一切,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等等。在此基础上,他大胆地提出“在20世纪的教育工作者,要面向21世纪去培养人才”的教改主张。站在这

8、个制高点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