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德育演进视野里的中国学校德育.doc

世界德育演进视野里的中国学校德育.doc

ID:17417141

大小:40.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8-31

世界德育演进视野里的中国学校德育.doc_第1页
世界德育演进视野里的中国学校德育.doc_第2页
世界德育演进视野里的中国学校德育.doc_第3页
世界德育演进视野里的中国学校德育.doc_第4页
世界德育演进视野里的中国学校德育.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世界德育演进视野里的中国学校德育.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世界德育演进视野里的中国学校德育任何一个国家、地区的学校德育,都不可能是一个单纯的教育行为,往往总要受到本国、本地区特定的政治、经济形式的制约,同时也必然受到民族、地域传统的影响。这样,各个民族、国家和地区的德育往往就显出差别,而这种差别在农业文明时代就表现得相当明显。随着流水线时代——工业文明,特别是信息时代——电脑文明的到来,这种差别正在缩小。因为人类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共同的社会道德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使得世界各国日益重视德育工作,而德育的基本目标也渐趋接近。本文以当代世界德育理论与实践的演

2、进为背景,试图回顾中国学校德育走过的道路,总结近几年来中国德育研究者、工作者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探讨,展望跨世纪中国德育的走向和面临的问题。背景:国际社会的伦理问题及其德育指向当代中国正处于大变革时期,整个社会变化的深广度及其速度超过了任何国家。由此引发了一些社会道德问题:一些人变成了道德虚无主义者,见利忘义、急功近利,利他性行为减弱,欺诈行为增多;一些政府工作人员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等等。西方则正被极端的利己主义道德颓风弄得一筹莫展。一位全球问题专家指出:“工业化导致了越来越多的人受到损人利己动机的驱使

3、,对为社会服务和树立对社会利益的责任感越来越没有兴趣。”美国的一个教改报告披露说:“二次大战以来膨胀的个人主义传统变得越来越强大……社会失去了内聚的共性意识”,“今天的学生被人称为‘自我的一代’,只顾及个人的目的……追求个人私利,放弃政治和社会责任的诱惑也在侵袭着他们”。日本《产经新闻》的署名文章评论说:“个人主义正在起消极作用,它使家庭和社会的人际关系变得日益淡薄”。面对着社会急速变迁而引发的一系列伦理问题,为了保证社会和经济的稳定发展,加强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呼声愈来愈高,对于德育的重视已超越国界

4、,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重点:《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法》(克林顿总统1994.3.31签署)把对学生进行个人良好品德的教育,定为国家八大教育目标的重要内容;日本在《21世纪的教育目标》中指出“只有重视思想素质的培养,才能保证人的健康成长”;英国全国课程设置委员会主席大卫·柏斯卡认为:“学校不能与道德相脱离,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中国,1994年以来中共中央接连发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等文件,强调将培养有理想、

5、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现代新人作为学校德育的根本任务。当今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随着各学科学术成果的引进,世界德育从目标、内容到教育方式、途径大致显现出现代性的特点。(一)全球化与民族化并存。由于全球经济区域化、一体化的步伐加快,以新科技知识和多媒体为标志的世界性“第三次浪潮”正在形成,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性的主题,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在合作势在必行,世界文化呈现出“综合的趋势”。8由此,东西方的德育目标和内容既呈现出放眼全球、日趋同一的基本走向,同时也表现出重视传统、回眸寻根的态势。这就是:

6、一方面着眼共性,吸纳时代精神,注重发扬人类共同发展中形成的价值观、道德观。1993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的教育”国际研讨会,将人的道德、伦理、价值观列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第一个挑战,明确提出:理想、信念和责任感、自立精神、坚强意志和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是21世纪人才的主要特征。亚太地区教科文组织则提出了各国公认的12个核心价值观和5个工具价值观:①关心他人,包括家庭和社区成员;关心社会、民族及人类的福利;关心环境;关心文化传统;自尊与自立;社会责任感;精神性或灵性

7、;和平解决冲突;平等;公正;真理;自由。②不屈不挠;勇气;合作;是非感;宽宏慷慨。另一方面,注重个性,正视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消化吸收乃至适当重构优良的传统文化,由于一些国家教育的实践已经成功证明:越强调德育培养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培养越突出的国家,德育就越有成效,这种寻根意识已成为当今世界德育的核心目标之一。(二)在德育的实际运作中,各国都注重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处理“实然价值”和“应然价值”的关系上,无论是多么不遗余力地宣传发扬人类共同的道德理想,但最后仍强调必须落实在做个“好公民”上。柯尔

8、伯格(Kohlberg),作为“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论”的杰出学者,提出了道德发展“3个水平6个阶段”的理论,他认为,品德的最高目标是培养超习俗的第六阶段的人,但他仍强调最基本的还是在于培养遵守社会纪律法规、忠于祖国的品质。在实践上,新加坡作为东方社会中极注重德育并取得实效的国家之一,自60年代以来,其伦理教育大致经历了5个阶段,即:好公民教育→生活教育→公民与时事、生活与成长教育→宗教理想道德教育。最近,根据国民道德素质的实际情况,又重复强调新一轮的好公民教育。由此可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