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406822
大小:220.79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8-31
《【历史】福建省福州市八县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www.ks5u.com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八县(市)一中期末联考高中 二 年 历史 科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尚书·召诂》曰:(武王崩,成王年少)“呜呼!有王虽小,元子哉!”上述史实体现了中国古代某一制度,下列有关这一制度的说法与材料相符的是()A.解决了贵族之间的纷争B.体现了血缘和政治的关系 C.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D.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官僚政治2.马端临在《文献通考•自序》说:“秦始以宇内自私,一人独运于其上,而守宰之任骤更数易,视其地如传舍(“传舍”是指古时供行人休息
2、住宿的处所)。”材料突出反映了当时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从“公天下”到“家天下”B.血缘纽带、家国同构C.君主专制、官僚政治D.“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3.晋代文学家左思在《咏史》诗中写道:“世胄(世家子弟)蹑(登)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而唐代诗人刘禹锡则在《乌衣巷》中写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宗法制的瓦解 B.宰相制的终结C.科举制的确立 D.三省六部制的实施4.
3、下图是中国某一朝代都城内中枢机构的分布示意图。该都城是()A.唐长安 B.宋开封 C.元大都 D.明北京 5.唐武德七年(624年)颁布了均田法令,规定“诸庶人有身死家贫无以供葬者,听卖永业田,即流移者亦如之。乐迁就宽乡者,并听卖口分(田)。”这反映了唐朝()A.均田制趋向瓦解 B.农民生活日趋贫困C.小农户自给自足 D.土地买卖的限制放松6.““12东汉都城洛阳的中心有草市,市场内高耸的会馆对门是一家瓦肆,楼内人们杯觥交错。”以东汉时期的史实为判断依据,这段
4、描述中错误有()A.二处 B.三处 C.四处 D.五处7.“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为天下之巨害也。”这一观点出自先秦()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8.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为(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9.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带来了中国社会的蝴蝶效应:《南京条约》的签订结束了广州十三行垄
5、断贸易的时代,推动了上海的崛起,中国进出口重心转移到长江中下游。广州与周边地区的衰落,引发了失业问题。失业问题又直接引发了()A.太平天国运动 B.民族工业兴起 C.新思想的萌发 D.维新变法运动10.从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中国民族资本新开设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有50余家。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有549家,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个高潮。形成这一“高潮"的主要背景是()A.洋务运动的兴起 B.“实业救国”呼声高涨C.抵制日货运动的掀起
6、 D.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1.下表是《新青年》在不同时段相关文章中“革命”一词出现的频度。其中1923—1926年的频度高于前两段时期,其原因是()起止时间1915—19181919—19221923—1926文章篇数770631128“革命”0.78%2.45%25.14%A.五四运动的影响 B.十月革命的影响C.国共合作出师北伐的推动 D.土地革命的开展12.1905年,粱启超在《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一文中指出:“中华民族是我国境内所有民族从千百年历史演变中形成的、大融合的结果
7、。汉满蒙回藏等融为一家,是多元混合的统一大民族。……中华民族自始本非一族,实由多民族混合而成”。梁启超提出的“中华民族”这一概念() A.进一步推动丫了戊戌变法的发展 B.是传统“华夷”观念的延续 C.适应了当时“排满”的反清革命 D.丰富了“民族主义”的内涵13.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论述道:“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毛泽东在此强调() A.井冈山斗争艰巨而复杂B.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意义 C.红色政权的存在是完全可能的D.工农武装割据只能存在于边界14
8、.193512年,中国共产党人认为必须“使我们的政策,具有明确的人民性质和深刻的民族性质”,必须使苏维埃本身适应目前策略变动的各种需要。中国共产党人这一认识的时代背景是( )A.国共矛盾的激化B.红军长征的胜利C.民族矛盾的加剧D.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