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广东省中山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广东省中山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ID:17405267

大小:93.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8-31

【历史】广东省中山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_第1页
【历史】广东省中山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_第2页
【历史】广东省中山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_第3页
【历史】广东省中山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_第4页
【历史】广东省中山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广东省中山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山市高三年级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统一考试历史试卷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甲骨文有以形表意的特征。图1中的“城”字中间的方形小框,表示城四周的城墙,表示城楼,为士兵守护之意;“邦”字下边的“田”字,代指疆域土地,上半部分的象形符号,是标示疆界范围的界标。从这两个字的结构和含义可以看出,“城邦”的含义和主要功能是A.一定区域范围内统治管理中心   B.具有对外防御能力的军事基地C.强化农业生

2、产为主的经济中心  D.土地和军队是国家财富的来源【答案】A【解析】考点:汉字的起源演变。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抓住题干中城邦的含义“城墙”“士兵守护”“是标示疆界范围的界标”等信息,再结合古代中国城市的职能以政治和军事职能为主,可以看出城邦是一定区域范围内统治管理中心,故A项正确;BCD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2.清代考据学家章学诚《校雠通义》(雠,chóu,校对)中说:“后世文字,必溯源于六 艺,六艺非孔氏之书,乃《周官》之旧典也。《易》掌太卜,《书》掌外史,《礼》在宗伯,《乐》隶司乐,《诗》颂于太师,《春秋》存乎国史

3、。”这段文字揭示的社会文化状况是A.有教无类     B.学在官府    C.私学兴起     D.百家争鸣【答案】B【解析】考点: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知识点来说,孔子开创了私学,有教无类也是孔子的办学思想,百家争鸣在春秋战国。而材料中有“六艺非孔氏之书,乃《周官》之旧典也。”可见材料认为六艺在孔子之前出现,因而A、C、D都不对。另外,材料中“太卜”、“外史”、“宗伯”是官职名,因而选B是符合的。113.《管子·乘马》记载,春秋时期“是故夜寝早起,父子兄弟不忘其功,为而不倦,民不

4、惮劳苦。”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开始使用金属工具      B.井田制已彻底瓦解C.赋税制度重大改革      D.重农抑商政策推动【答案】C【解析】考点:赋税制度的重大改革。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中的“不忘其功,为而不倦,民不惮劳苦”足以证明该材料所反映的主旨是赋税制度重大改革调动了农民从事生产的积极性,所以,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赋税制度重大改革,所以本题答案就是C。4. 在隋朝及唐初,御史台只管揭发,并且只要根据传闻即可奏劾。开元之后,在纠举之前,往往要“推覆理尽

5、,然后弹之”。这说明 A.唐朝开元之后监察重证据推演    B.捕风捉影是当时监察的特征 C.弹劾皇帝是监察官的主要职责    D.唐监察体制的弊端日益突出【答案】A【解析】考点:根据题干中“推覆理尽,然后弹之”说明御史在行使纠举要对上报的事件进行反复查实和推理、核实之后才能对官员行使弹劾的权力。B项说法错误,C项概括不全面,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5.古代有位思想家提出“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行玄更玄;说与世人浑不信,却从身外觅神仙。”这位思想家应该是 A.老子    B.李贽      C.朱熹    D.王阳明【答案】D【解析】考点

6、:材料是王阳明的一首诗,其意思是“修行当于日常生活中无心而为,顺任自然,不必于日用平常行事之外,别有用功,别有修行。世人不懂得这种不用功的用功、不修之修的奥妙,一味地向身外觅功夫,终属徒劳”,其认为“理”就在心中,主张加强自己内心的修养。故选D。6. 科举除了特制科目外,明经,进士科考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考试科目在各个朝代也有不同,唐朝主要有墨义、口试、贴经、策问、诗赋等,宋朝主要是经义、策问、诗赋等,到明代只有经义一门了,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说明科举制度越来越受重视   B.是社会底层乐于接受的选官制度C.有利于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

7、   D.从历代科目变化可看出用人取向【答案】D【解析】考点:科举制。从材料可以看出同样是实行的科举制,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科举制考查的内容并不相同,反映了不同时期的不同的治国思想和对人才的不同的需要,故选D。ABC项材料均未体现。7. 1895年,严复翻译《天演论》,宣扬“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的思想。1916年,陈独秀认为:“求适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以上两则材料反映的中心问题是A.“进化论”为社会阶层普遍接受的理论B.晚晴到民国初年中国思想界变化不大C.变革救亡图存为当时社会思考的焦

8、点 D.中国欲改变命运必须引进西方的制度11【答案】C【解析】考点:严复通过进化论来宣扬救亡图存的紧迫性,陈独秀则提出救亡图存的根本途径,两人都是围绕这一焦点而发,故C为最佳选项。接受进化论的人主要局限于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