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398181
大小:2.56 MB
页数:148页
时间:2018-08-30
《职业病总论2版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职业病总论1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职业病科尤家平主任前言职业人群是人类社会最富有生命力、创造力的人群,也是我国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宝贵社会资源。我国2002年5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使职业病防治工作走上了规范化、法制化的道路,为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由于我国目前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工业化、城镇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职业病危害问题也日渐突出,当前职业病防治形势十分严峻。因此,为了更好地宣传《职业病防治法》,提高广大劳动者了职业病防护意识,保护劳动者健康,促进经济发展,对广大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知识培训和教育,是一项有效的
2、、事半功倍的积极举措。这是法律要求用人单位必须承担的职责。同时,接受职业卫生知识培训和教育,也是法律赋予每个劳动者,不可放弃的权利;又是法律赋予我们每个劳动者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我们必须坚定不移的贯彻执行。接下来,我们详细解读《职业病防治法》及相关职业卫生知识。第一章职业病总论1.1职业病的概念和范围1.2职业病学学科简介1.3职业病相关法律1.4职业性健康监护1.5职业病的预防1.6职业病的管理1.7工作有关疾病1.1职业病的概念和范围1.1.1职业病的概念1.1.2职业病与工伤1.1.1职业病的概念职业病是工作环境中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引起的疾病。我国2002年5月1日颁布的
3、《职业病防治法》规定,任何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皆属于职业病。需要指出,引起职业病的有毒、有害物质应直接来自患者从事的职业活动,亦即当事人所从事的工作已列入国家颁布的职业病危害行业或岗位,并已向卫生管理部门申报,卫生部为此于2002年专门颁布了《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详细列举了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可能发生的行业、岗位。1.1.2职业病与工伤因工造成的职工人身伤害的统称,涵盖了各种因执行“公务”而导致的所有的伤害,也包括职业病。对于非有害作业或岗位的人员,尽管因各种意外情况也可能接触上述有害物
4、质,并引起相关疾病,但不能列为职业病,只能根据具体情况考虑是属于工伤。1.2职业病学学科简介职业病学是采用临床医学方法研究职业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防以及病后劳动能力鉴定的科学,内容几乎涉及临床各学科,也包括影像、检验、核医学等各个辅助学科,成为临床医学中一个新兴的独立学科,也称为职业医学。1.2.1我国规定的职业病范围目前所称的职业病,是指那些由政府明文规定、可以获得经济赔偿的职业性疾病,也称为法定职业病或规定的职业病。2002年,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了新的《职业病目录》,共包含10大类115种。10大类职业病主要包括:尘肺、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职业
5、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传染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疾病、职业性肿瘤、其他职业病。(一)、尘肺1.矽肺;2.煤工尘肺;3.石墨尘肺;4.炭黑尘肺;5.石棉肺;6.滑石尘肺;7.水泥尘肺;8.云母尘肺;9.陶工尘肺;10.铝尘肺;11.电焊工尘肺;12.铸工尘肺;13.根据《尘肺病诊断标准》和《尘肺病理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其他尘肺尘肺病人肺组织正常肺组织2011年2月25日,在中国煤矿工人北戴河疗养院的手术室内,医护人员正在为来自甘肃古浪县的尘肺病患者张太山做“洗肺”手术前的准备工作——插入洗肺管道。(二)、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外照射急性放射病;2.外照射亚急
6、性放射病;3.外照射慢性放射病;4.内照射放射病;5.放射性皮肤疾病;6.放射性肿瘤;7.放射性骨损伤;8.放射性甲状腺疾病;9.放射性性腺疾病;10.放射复合伤;11.根据《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放射性损伤(三)、职业中毒1.铅及其化合物中毒(不包括四乙基铅);2.汞及其化合物中毒;3.锰及其化合物中毒;4.镉及其化合物中毒;5.铍病;6.铊及其化合物中毒;7.钡及其化合物中毒;8.钒及其化合物中毒;9.磷及其化合物中毒;10.砷及其化合物中毒;11.铀中毒;12.砷化氢中毒;13.氰气中毒;14.二氧化碳中毒;15.光气中毒;16.氨中毒;17.偏二甲基
7、肼中毒;18.二氮氧化合物中毒;19.一氧化碳中毒;20.二硫化碳中毒;21.硫化氢中毒;22.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中毒;23.工业性氟中毒;24.氰及腈类化合物中毒;25.四乙基铅中毒;26.有机锡中毒;27.羰基镍中毒;28.苯中毒;29.甲苯中毒;30.二甲苯中毒;31.正已烷中毒;32.汽油中毒;33.一甲胺中毒;34.有机氟聚合物单体及其热裂解物中毒;35.二氯乙烷中毒;36.四氯化碳中毒;37.氯乙烯中毒;38.三氯乙烯中毒;39.氯丙烯中毒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