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愚溪诗序》教案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愚溪诗序》教学重难点及教学方法:1、疏理课文层次,明其大意。2、反复诵读、感悟,明了其以“愚”名溪、以“愚”自命的缘由。3、联系作者生平经历,理解作者在貌似旷达的文字背后寄寓的深切悲愤。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从唐代的“古文运动”谈起:有唐以来,为了扫除齐梁遗留下的浮华文风,陈子昂为先声,韩愈、柳宗元倡导并推行了文学革新运动,由于创作上注重思想内容和文学的社会作用,效仿先秦古文,故称“古文运动”。韩愈和柳宗元既是运动的倡导者,也是运动的实践者,他们写下了许多优美的“古文”(韩柳二人文学成就卓著,并列于“唐宋八大家”之中)。同学们刚刚学过韩愈的那篇“至情之文”——《祭十二郎文》,今天,我们
2、再读一读柳宗元的风格清新的诗序《愚溪诗序》。二、检查预习:请给下列斜体字注音谪潇水上 负土累石幽邃浅狭塞其隘智者乐也又峻急多坻石不能兴风雨寂寥而莫我知也 不可以不更也 有悖于事 漱涤万物睿而为愚者也三、柳宗元简介唐著名文学家,字子厚,河东(山西)人,世称柳河东。因参加政治革新失败贬为永州司马,又迁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如韩愈一样写了许多书、序,同时又努力发展了人物传记、山水记、寓言文等文学性很强的散文文体,创作出不少散文史上的名篇:传记文有《童区寄传》、《捕蛇者说》、《段太尉逸事状》山水游记:《永州八记》(《小石潭记》)寓言散文:《三戒》
3、(《黔之驴》《永某氏之鼠》)著有《柳河东集》。四、背景介绍公元805年,就是顺宗李诵永贞元年,王叔文、柳宗元等人入主朝廷,发动了一场政治革新运动,把矛头直指豪门贵族、藩镇、宦官,做了一些对人民有益之事。由于主客观的原因,这场运动只维持了146天,便被宦官勾结豪门贵族镇压下去。结果顺宗李诵被迫让位给太子宪宗李纯。李纯上台后,杀了王叔文等人,柳宗元也是因此被贬到永州做司马的。柳宗元到了永州,为了排遣他淤积在心中的愤懑不平,写了一组寄情于山水的诗。已经佚失的《八愚诗》及《愚溪诗序》就是此时所写。《愚溪诗序》和柳宗元的其他山水散文一样,一般都不直抒胸中的抑郁,而是将所居的山水拈出,借题发挥,写景物
4、亦写自己,物我相融,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审美意境。五、永州简介4永州:在今湖南省。著名的九嶷山耸峙在它的南面,盘绕它北面的是衡山余脉,绵亘在西南的是五岭山脉,奔腾的湘江和潇水在其境内汇合,因此全州山陵起伏,丘壑幽深,河流纵横,衬托着一块块田野,风景非常美丽。五、整体感知课文学生听录音,注意体会情感的表现。六、疏通文意1、第一段问:交代了有关愚溪的哪些内容?学生自由读课文,举手解决不懂的地方,讨论明确:(1)愚溪的地理位置:灌水之阳,东流于潇水。(2)古今得名的原因:古名“冉溪”说,是因有冉氏尝居此,“故姓是溪为冉溪”;古名“染溪”说,是因为“可以染也”,所以“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现在“予
5、以愚触罪”,并“爱是溪”“近愚家是溪”,典故中还有“愚公谷”之说,所以更之为愚溪。2、第二段问1:作者曾作“八愚诗”,找出文中八愚之景。学生个别读,其他同学对字词质疑,讨论明确:“八愚”之景分别是:愚溪、愚丘、愚沟、愚泉、愚池、愚堂、愚亭、愚岛。问2:作者为何对荒僻之地“愚溪”如此深情?学生齐读,讨论明确:“愚公谷”之愚并不愚,他所以自称为“愚”,不过对是对黑暗政治的抗议,同样,作者以愚溪为溪名,也是对黑暗政治的反抗。愚溪作为自然风景,是美丽的,却被人遗弃,被埋没于荒山野岭,不被人理解,自己正直、忠诚却触罪被贬,不被人理解,自己和愚溪有着相似的遭遇,所以有同病相怜之感。作者在对愚溪的怜悯同
6、情中隐含了自己心中的愤满和不平。3、第三段问1:在第三段中,愚溪之“愚”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自由读课文,同桌间相互质疑,解决字词,讨论明确: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峻急多坻石,不可以入舟幽邃浅狭,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适类于予问2:溪本无所谓智愚,作者为什么要说它“愚”?齐读课文,明确:作者说它愚并不是它真的像人一样有感觉,而是因为它“适类于予”,我就是因为“愚”才被贬的。由此可以看出作者既是“愚”溪,更是“愚”己,是正话反说,是愤激之语。4、第四段学生齐读,质疑字词,讨论问题:第四段是运用什么手法来衬托自己的“愚”?明确:作者通过用典对比说明了宁武子的愚是在国家政治混乱不清明的时候,自己的愚确
7、实因为显示政治的“有道”。颜子不违老师的教导如愚,而自己的愚却是因为“违于理,悖于事”,看起来作者是在说天子英明,政治清明,天下太平,事实上“有道”“违于理,悖于事”是正话反说,心情是悲愤沉痛的,自己称“愚”实际上反称社会的黑暗,坚定自己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的决心。45、小结内容结构(一)第1—4段:写溪水及周围环境,从不同角度反复说明以“愚”命名的原因,抒发被埋没受屈辱你得不愚的悲愤心情。(二)第5段:转写溪与人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