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设置的实践与思考

专业设置的实践与思考

ID:17310463

大小:2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29

专业设置的实践与思考_第1页
专业设置的实践与思考_第2页
专业设置的实践与思考_第3页
专业设置的实践与思考_第4页
资源描述:

《专业设置的实践与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专业设置的实践与思考程志俊(温州市教委教研室325000)中等职业教育如何设置专业,这些专业又如何服务于当地经济建设,是关系到中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大事。一、专业设置现状与分析近几年来,为适应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中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迅猛,特别是社会力量办学像雨后春笋茁壮成长,而职业教育内部各专业设置却是五花八门,招生单位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去年,省职高招生的专业仅19个,而目前中等职业学校设置的专业就多达60多个。笔者将温州市职业高中(中专)2000年底各专业人数和所占比例作如下分析(见下表)。(注:其他类包括质检、铁路机务、法律、预备军人、环保、塑料、足球等专业。)温州

2、市2000年底各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总数为49392人,共设置专业30多个,专业设置总体上是好的。当地有什么行业,学校就有相应的专业,充分体现了职业学校的办学方向,展示了职业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功能与作用,为当地经济建设输送了大量合格的劳动大军。不少职业学校有自己的办学特色与拳头专业。这次在申报省示范专业过程中,有些示范性专业有相当强的师资力量,拥有可观的硬件设施和富有竞争力的软件设施,显示了该专业的充满生机的生命力。但是,也有不少职业学校至今没有固定的专业,更谈不上拳头专业,即使有个理想的专业,由于专业设置的不科学、不合理,带来专业教师的不稳定,加上专业设施投入不足,生源质量差,

3、教学质量难以上去,其结果是恶性循环。二、潜伏着的危机从各专业在校生数可看出,各校在设置专业上,存在着不均衡性,同县(市、区)校与校之间存在着重复失控现象,专业设置与专业招生缺乏宏观控制。笔者认为,中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不能停留在招生的数字或办学的规模上,更主要的要看中等职业学校为当地的经济发展产生的社会效益如何,目前各校专业设置潜伏着以下危机:1、专业设置与人才市场、经济发展不协调,不匹配从温州市职高(中专)在校生数中可看出,金融财会专业与幼师专业将近占了三分之一,而这两个行业对专业技能要求愈来愈高,这两个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大幅度下降;又如服装专业的学生廖廖无几,与穿在温州的

4、口号极不相称。由于,前几年招生的惯性作用,致使好多职业学校在招生时缺乏市场调查,带有盲目性。2、未来劳动力分布与当地的产业结构不匹配5.1-9,,services,andmakethecitymoreattractive,strengtheningpublictransportinvestment,establishedasthebackboneoftheurbanrailtransitmulti-level,multi-functionalpublictransportsystem,thusprotectingtheregionalpositionandachieve3温州

5、是全国闻名的鞋都,皮业加工、皮革生产、鞋样设计以及市场营销等,还有平阳的塑料制品、经编产品,苍南的印刷包装,瑞安的机械工业,乐清的低压电器,鹿城的服装业,在国内商场都小有名气,在世界各地均能占有一席之地。而这些专业性人才,在我们这里还是空白或是零星小点。3、从业人员观念陈旧,务农意识不佳农村职业学校,农业类专业甚少。有专家预测,今后发展的10年,农业是个大天地,良种培育、间作蔬菜、棚内种植、无土栽培、人工养殖大有作为。所以,在农村要大力加强有关农业的诸多专业,使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真正服务于农业、服务于农村,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成为新一代的智能农民;而城镇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应向第三产

6、业倾斜。改变从业人员仍以进机关、事业单位为第一选择的陈旧观念。4、劳力结构性就业与失业并存由于经济结构和劳动力结构的不稳定性,而使工作者岗位与劳动者文化技术水平不相适应,造成某些行业(工种)缺人,或只依赖于劳务市场,致使行业人员文化技术素质偏低,但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又难以找到工作。5、某些专业人数不少,但成才、持证或一人多证,适应岗位者不多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是关键是与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专业内涵偏窄有直接关系。因此,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及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性是至关重要的。三、设置专业的对策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要以市场经济为主,以人民群众

7、的需要为主线组织生产经济格局。温州经济模式之所以长盛不衰,主要表现为“小商品、大市场”,“船小好调头”,“这里下岗,到那里上班”。这就要求劳动者必须具有较全面的素质和综合能力,这种复合型的人才,应该具备较完全的智能基础、多方位职业转换能力,由单一操作型向复合型转化。劳动者应兼职业道德、文化修养、技术技能于一身,集科技、生产、经营、管理于一体,以适应产业结构的迅速变化,加速各职业内涵的更新速度,适应劳动者岗位流动和职业变换。我们进入经济信息年代,各行各业的高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科技更新周期不断缩短以及科学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