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处分行为独立性——以中国民法典法律行为制度构造为中心

论处分行为独立性——以中国民法典法律行为制度构造为中心

ID:17304950

大小:52.27 KB

页数:48页

时间:2018-08-29

论处分行为独立性——以中国民法典法律行为制度构造为中心_第1页
论处分行为独立性——以中国民法典法律行为制度构造为中心_第2页
论处分行为独立性——以中国民法典法律行为制度构造为中心_第3页
论处分行为独立性——以中国民法典法律行为制度构造为中心_第4页
论处分行为独立性——以中国民法典法律行为制度构造为中心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处分行为独立性——以中国民法典法律行为制度构造为中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论处分行为独立性——以中国民法典法律行为制度构造为中心目次引言一、处分行为的概念构成:前提设定德国民法关于处分行为的概念处分行为背离法律行为的“真谛”?从法律构造技术看处分行为概念构成处分行为的事实性与观念性二、处分行为独立性的价值:功能分析处分行为独立性有助于私法自治理念的贯彻处分行为独立性有助于法律行为的抽象处分行为独立性有助于明确法律关系三、处分行为独立性与相关民法制度:体系视角无权处分与处分行为独立性法律行为效力要件与处分行为独立性四、中国民法典法律行为制度的构造:立法建议处分行为独立性问题

2、对法律行为制度构造的意义中国现行法是否认可处分行为独立性中国民法典应如何构建民事法律行为制度引言论处分行为独立性——以中国民法典法律行为制度构造为中心目次引言一、处分行为的概念构成:前提设定德国民法关于处分行为的概念处分行为背离法律行为的“真谛”?从法律构造技术看处分行为概念构成处分行为的事实性与观念性二、处分行为独立性的价值:功能分析处分行为独立性有助于私法自治理念的贯彻处分行为独立性有助于法律行为的抽象处分行为独立性有助于明确法律关系三、处分行为独立性与相关民法制度:体系视角无权处分与处分行为独

3、立性法律行为效力要件与处分行为独立性四、中国民法典法律行为制度的构造:立法建议处分行为独立性问题对法律行为制度构造的意义中国现行法是否认可处分行为独立性中国民法典应如何构建民事法律行为制度引言论处分行为独立性——以中国民法典法律行为制度构造为中心目次引言一、处分行为的概念构成:前提设定德国民法关于处分行为的概念处分行为背离法律行为的“真谛”?从法律构造技术看处分行为概念构成处分行为的事实性与观念性二、处分行为独立性的价值:功能分析处分行为独立性有助于私法自治理念的贯彻处分行为独立性有助于法律行为的抽

4、象处分行为独立性有助于明确法律关系三、处分行为独立性与相关民法制度:体系视角无权处分与处分行为独立性法律行为效力要件与处分行为独立性四、中国民法典法律行为制度的构造:立法建议处分行为独立性问题对法律行为制度构造的意义中国现行法是否认可处分行为独立性中国民法典应如何构建民事法律行为制度引言处分行为与负担行为的区分,为法律行为类型构造问题。是否实行处分行为与负担行为的区分,肯定与否定两种立法例均尤其存在。就德国法族而言,“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乃民法最基本概念,系法律行为的主要类型,关系债权与物权的变动至巨

5、,可谓是民法上的任督二脉”[1]。法国法族民法典没有以法律行为命名的制度,也不区分处分行为与负担行为,实行的是统一的法律行为制度[2]。处分行为理论上包括三个层次,即是否存在处分行为、是否认可处分行为独立性与是否认可处分行为无因性。在处分行为内涵确定情况下,立法上是否存在处分行为实质形态,关系处分行为的概念构成问题;处分行为是否应当与作为其原因的负担行为分离而独立存在,关系处分行为独立性问题;独立之处分行为在法律效果确定上是否与原因行为效果完全分离,关系处分行为抽象性或无因性问题。该三个层次层层递进

6、,后一问题须以前一问题的肯定为其出发点,在逻辑上则不能作相反推进。由此,才有认可处分行为的法族内部的分际,如德国民法典完全贯彻了处分行为三个逻辑层次,采处分行为无因性原则,并构成法律上一项原则,被称为德国法的特色。[3]瑞士民法典等则不否认独立处分行为存在,甚至进一步认可处分行为独立性,但并不认可当然的处分行为无因原则[4],在德国法创造的制度上形成自己的特色。国内理论界针对物权行为的理论研究,因受台湾学者研究视角的影响,多集中于物权行为无因性的研究。在这种状况下,很难对处分行为制度有深刻全面的认识

7、。就其原因,乃认为物权行为无因性是问题的核心,不认可物权行为无因性,物权行为独立性就失去存在意义。否定了物权行为无因性,也就否定了物权行为的独立性[5]。就逻辑而言,处分行为独立性为无因性的前提,不认可独立性必然不认可无因性,但不认可无因性但并不意味着否定处分行为独立性。因而,处分行为独立性问题本身是“独立于”处分行为无因性的一个问题。另方面,物权行为理论的倡导者也存在相反的证明逻辑问题,就是以证明处分行为的事实性来要求处分行为全部逻辑的贯彻[6],违反“充足理由律”的基本要求。有鉴于此,本文将立足

8、于认可处分行为存在的事实,讨论与原因行为相对而言的处分行为独立性问题,而不包括处分行为无因性问题。就起草中的物权法应当采取何种物权变动模式,国内理论界对是否认许物权行为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物权行为只是处分行为的最重要部分,而处分行为关系民法典制度构造,其意义超出了物权法的范畴,因而,处分行为问题是中国民法理论界应当关注的一个重要题域。[7]作为目前热门话题的关于我国未来民法典的立法选择上,在总则设置方面存在不同的看法,最重要的关于借鉴德国法范式的见解可大致分为两个阵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