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303816
大小:20.84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8-29
《颌骨缺损修复材料的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颌骨缺损修复材料的研究进展【摘要】对于各种原因造成的颌骨缺损的修复方法较多,而目前最常用的是使用骨替代材料进行修复,本文对这些骨修复材料以及目前的研究热点进行总结。【关键词】骨缺损;骨形态发生蛋白;骨引导再生术;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生物活性玻璃;骨水泥;纤维蛋白胶Developmentofjawbonedefectrepairmaterial【Abstract】Thejawbonedefectrepairmethodcreateswhichregardingkindsofreasonaremany,butatpresent
2、mostcommonlyusedisusesthebonesubstitutionmaterialtocarryonthearticlecarriesonthesummarytothesebonerepairmaterialaswellasthepresentresearchhotspot.【Keywords】bonedefect;BMP;GBR;HA;TCP;bioglass;phosphatecement;fibringlue由于感染、肿瘤、创伤等原因常常造成颌骨的缺损,对于其功能和结构的重建必须依靠骨移植来完成。自体骨
3、移植是治疗颌骨缺损最好的方法,但是该方法增加了供骨区的创伤,并且来源有限,因此,人们开始研究可以代替自体骨修复颌骨缺损的修复材料。理想的修复材料应该符合以下条件:(1)良好的生物相容性。(2)足够的力学性能和良好的生物力学适应性。(3)骨传导性。(4)骨诱导性。(5)提供优骨细胞,直接成骨。(6)良好的材料-骨组织界面。(7)可塑性。但是目前使用的骨修复材料没有一种能符合全部条件,而只是具备了其中的一部分,因此,在临床上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材料。现在将近几年颌骨修复材料的研究情况作一回顾。1同种异体骨同种异体骨可以通过
4、骨库提供,但是异体骨来源以及免疫排斥反应研究的进展,发现新鲜异体骨移植由于免疫排斥反应,常导致移植骨的感染和吸收。因此必须对异体骨进行处理,目的是要去除抗原同时保持诱导新骨生成的能力。处理方法目前有两种:一是低温冷藏,即在无菌包装下保存在液氮中。另一种是干燥、冷冻骨,脱水后低温保存。也有用脱钙、脱脂、脱蛋白等处理的方法,但是远期效果有待证实。单纯冷冻对机械强度没有影响,冻干骨抗压强度无影响,脱钙、脱蛋白则破坏机械强度。同种异体骨的来源也有限,而且制备、储存的成本较高,同时还有传播传染病的危险以及法律和伦理方面的问题,临床应用
5、受到极大的限制。 2异种骨异种骨直接植入人体必然引起强烈的免疫排斥反应,因此必须消除其抗原性,方法有两种:脱蛋白和脱钙,而冷冻、冻干、煮沸和放射线等方法已经不被采用。目前用于临床的有脱蛋白骨、高温煅烧骨、脱钙骨等。异种骨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经过适当处理能保留骨诱导作用,并提供骨支架有骨传导作用。目前临床上最常使用的脱蛋白骨Bio-oss,是经过特殊处理,除去蛋白和其他有机成分,高纯度并保持多孔天然骨无机结构与人体骨的结构几乎相同的异种骨[1]。高温煅烧骨去除了有机物,消除了抗原性,保留了无机盐骨支架,形成了多孔结构适合作骨修
6、复材料。国外学者报道了用锻烧牛骨修复羊和兔的下颌骨部缺损,提示植入的程骨和周围自身骨组织结合良好[2]。脱钙骨有完全脱钙骨和不完全脱钙骨。完全脱钙骨有可塑性和骨诱导性,部分脱钙骨有一定的力学强度和骨传导性。国外学者[3]用部分脱钙骨治疗骨不连取得了较好的疗效。3生物陶瓷生物陶瓷包括羟基磷灰石、三磷酸钙、生物活性玻璃,主要成分是Ca2+、P3+,与骨的无机成分相似。修复作用主要体现在骨传导性方面,可以为新骨的形成提供支架,且生物相容性好。钟世镇[4]认为珊瑚HA的抗扭转强度优于自体骨移植,认为它可以修复皮质骨缺损。国外学者[5
7、]利用珊瑚作为骨髓基质干细胞的载体,构建组织工程骨修复大型骨缺损的实验研究表明HA是组织工程骨的良好载体。近年来,通过改进工艺制备出不同形状、孔隙率和降解率的陶瓷产品。目前由清华大学开发的人工纳米骨不久将进入临床。Cuneyt[6]认为多孔可降解TCP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能、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可引导新骨形成,发挥骨传导作用。另外,玻璃陶瓷是在玻璃基质中掺入羟基磷灰石和硅灰石制成的活性玻璃,已经成功应用于临床。4胶原蛋白早在20世纪40年代,单独使用纤维蛋白作为一种外科手术的密封胶就已开始,在1944年,Gronkite等首
8、次将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结合到一起使用,后来出现了商品化的FG,它具有更强、更持久的粘合使用。60年代后用乙醇冷沉淀方法获得了高浓度的纤维蛋白原,极大地促进了纤维蛋白胶的研制和临床应用。70年代FG的研制在欧洲地区得到进一步发展,80年代出现了商品化产品,90年代FC的特点是没有非人蛋白成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