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292707
大小:16.69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29
《中班艺术主题活动“芽”的设计心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班艺术主题活动“芽”的设计心路一、设计意图: 在《春天的童话》这个艺术主题里,种子发芽这个内容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本来在春天这个季节里,发芽就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幼儿也在自然角种植时观察过种子发芽的现象。而《芽》这篇散文意境优美,其中还有一些非常美的词语,幼儿在欣赏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感受美,而且也可以丰富一些词汇,如:胆怯、滋润、抚摸等。虽然散文这种题材幼儿以前接触得很少,但现在我们中班下学期的孩子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语言基础,因此我们想让幼儿尝试接触。而且这首散文讲的就是小芽在发芽过程中经历的从胆怯到勇敢的心理历程,也能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心理
2、品质。 二、活动过程: 活动目标 1.欣赏散文,感受散文优美的意境,理解散文中优美的词语。 2.认真倾听散文,感受散文中小芽从胆怯到勇敢的心理变化,并用动作表现。 活动准备 课件,两段音乐,太阳、春风、春雨、芽的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1.导入 ——春天来了,你们看是谁从土地妈妈的怀抱里探出头来了? ——原来是,小种子发芽了。可是,你看,小芽怎么了?心情怎么了? ——咦?为什么小芽不开心了呢? ——那,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篇散文《芽》吧! 2.完整欣赏课件 3.分段欣赏 1)联系幼儿实际来理解、并体验小芽胆怯的心理 —
3、—散文中,小芽儿从土地妈妈的怀里探出头来,像个什么样的小姑娘,散文中有一个很好听的词语,我们再来听听看。@_@我是分割线@_@教师表演动作 ——为什么小芽儿从土地妈妈的怀里探出头来会胆怯呢? ——哦,原来它觉得自己就要离开土地妈妈了,所以会胆怯。那你有没有什么时候感到胆怯了呢? 请幼儿自由说说 ——这个时候谁来帮助它了? ——我们来听听,是谁来帮助小芽了,她有什么样的感觉? 教师表演第一段 ——是谁来了,它是怎么帮助小芽的? ——请你一边说一边用动作表示。 ——我们一起来做春风和春雨来帮助小芽吧。 教师带幼儿一起朗诵并表演散
4、文第一段。 ——小芽在春风春雨的抚摸和滋润中有什么感觉? ——小芽感受到了别人带给他的温暖、亲切。 ——可是,小芽还是有些害怕。你听,太阳、春风、春雨是怎么跟它说的? 2)感受到来自朋友的温暖帮助 三段播放给幼儿看 ——太阳对小芽说了什么? 如果幼儿说不出,教师可拿出太阳的头饰单独说一遍 ——原来,太阳给了小芽光亮,小芽就会变得健康,我们一起来学太阳帮助小芽吧! 集体朗诵 ——那春风是怎么说?谁能像刚刚太阳说的那样对小芽说 集体朗诵, 教师做小芽,请幼儿来做春风 ——那春雨是怎么跟小芽说的? 教师来做春雨,小朋友来做
5、小芽,教师朗诵一遍,然后再角色互换。 3)体验到乐观面对的重要 ——小芽听了它们的安慰,现在它有什么变化呢? ——小芽终于在朋友们的鼓励中,变得坚强、勇敢了。那我们也来做做勇敢的小芽。请你把勇敢的表情和动作来表现@_@我是分割线@_@4.再次完整朗诵并表演 ——那我们一起来跟着音乐完整的念念散文表演吧。 5.分角色表演 ——谁愿意做太阳、春风、春雨来帮助小芽? ——小芽要把一开始的胆怯和后来勇敢、坚强的表情做出来哦! 6.教师小结: ——你们喜欢小芽吗?为什么? ——你在生活中遇到过胆怯的事情吗?是谁帮助了你?你有什么样的感
6、觉? 三、分析: 《芽》这是篇很优美的散文。散文有三大美:意境美、语言美、情感美。这三个内容都是相辅相成的。意境美是融入在语言美中,今天老师的语言、体态;音乐、课件都成功的营造了散文优美的意境。但是,今天在欣赏散文的语言时,教师忽略了孩子对散文语言的理解。因此,最后孩子对散文的情感体验缺失了。其实孩子也有自己理解散文的方式,教师应给与机会,让幼儿或说出自己的想法;或做出相应的动作、表情。在充分理解了散文的语言美时,才能体会到散文中蕴含的情感美。@_@我是分割线@_@四、反思调整: 1.目标的制定 欣赏散文和认真倾听散文,有重复的意思。认
7、真倾听散文也是包含在欣赏散文的要求里,建议去掉。因为,整个活动都是在小芽发芽的情境中进行的,建议在目标中加入“在情境中“感受小芽从胆怯到勇敢的心理变化。 2.提问的设计 教师语言过多,是剥夺幼儿说话的罪魁祸首。在活动中,教师比较心急,看孩子回答不出来,就急着告诉。因此,问题的导向不够开放。建议,提问要再开放些,让孩子有更多思考的空间,并给孩子机会大胆表达。 3.幼儿参与的程度 一个活动的成功与否就在看孩子们愿意参与的程度时候足够。因此,我们要适时调动孩子参与的积极性。比如,在环节三中“理解散文中的词汇”,教师应让幼儿用身体动作来大胆表现
8、自己对这些词汇的理解。也许,孩子们的理解不一定正确,教师可以及时给予语言和肢体动作上的正确引导。这样的过程能让孩子真正参与到理解、感受散文中来,而不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