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寓言故事学习教案设计

语文寓言故事学习教案设计

ID:17252784

大小:71.65 KB

页数:52页

时间:2018-08-29

语文寓言故事学习教案设计_第1页
语文寓言故事学习教案设计_第2页
语文寓言故事学习教案设计_第3页
语文寓言故事学习教案设计_第4页
语文寓言故事学习教案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寓言故事学习教案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语文寓言故事学习教案设计  1.识记理解课文中重要文言字词,并加以归纳积累。  2.理解寓言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并能用简洁的语言加以阐释。  寓言是采用虚构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化来寄寓某种事理的一种文学样式,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探究寄寓在生动形象故事中的抽象道理,是阅读寓言的关键。理解寓意,应该立足于文本,借助文本中的关键性语句,进行概括,得出一般性的道理。  本课中的三篇寓言,有的成为著名成语,有的传为千古佳话,这是因为三篇寓言不仅

2、语言简洁通俗,故事性强,而且寓意深刻,含蓄隽永。然而,故事的寓意既不是故事本身的含义,也不是作者在文末直接揭示出来的,需要读者在故事的背后或字里行间去思考,去发现,在对故事的分析中得出结论。这些结论所蕴含的道理发人深省,耐人寻味,其价值远远超出原作者的意图。这样托意于事,不但故事性强,能激起读者阅读的兴趣,而且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三则寓言,有的用夸张的手法刻画愚不可及的傻子,如《南辕北辙》中的驾车者;有的用曲折的故事塑造思虑深远的智者,如《塞翁失马》中的塞翁和《阿豺折箭》中的阿豺。这些描写,惟妙惟肖他揭示了主人公的个性。

3、例如《塞翁失马》的故事共分四层:失马、得马、摔伤和“相保”。每层除交代事件外,主要写塞翁的话,并以乡人的认识作对比突出他的过人见识、为读者塑造了一个渗透祸福相因、不为得失所动的智者形象。  我国古代寓言之所以能流传几千年,并能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或成语,不仅因为它能以鲜明的形象,生动的情节和活泼的语言打动读者,而且因为它是生活的一面镜子,让读者不断地提醒自己,反思自己,积极而健康地生活。  作家及作品常识梳理:  战国时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初有《国策》、《国事》、《事语》、《短长》、《长书》、《修书》等名称和本子,

4、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共33卷,约12万字。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战国策》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出自《战国策》的常用成语有:一尘不染、大庭广众、两败俱伤、南辕北辙、亡羊补牢、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羽毛未丰、引锥剌股、门庭若市、反璞归真、狡兔三窟、狐假虎威、惊弓之鸟、安

5、步当车、不遗余力、不翼而飞、侧目而视、高枕无忧、汗马功劳、画蛇添足、挥汗成雨、亡羊补牢。  1.结合“十注”和注释初读课文后,在小组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五步法”探究下面的问题,形成小组解读结果。  找出你读不准的字词,并注上拼音在小组中交流,最后整理出小组生字词解读成果。  2.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方北面而持其驾吾欲之楚  将奚为北面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死者十九戮力一心  社稷可固  3、区别下列句子中多义词的不同意义。  而:其马将胡骏马而归而离楚愈远  方北面而持其驾  之:吾欲之楚近塞上之

6、人  人皆贺之汝取十九只箭折之  4.翻译下列句子。  君之楚,将奚为北面?  您去楚国,为什么向北去呢?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他儿子因为瘸腿的缘故,父子得以保全性命。  汝曹知否?单者易折,众则难摧。  你们知道其中的道理吗?单独一支容易折断,聚集成众就难以毁灭了。  环节要求:我置我疑疑义相析解疑互进献疑待诂  1.相互说说下列划线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马虽良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离楚愈远耳古义:罢了;今义:耳朵  马无故亡而入胡古义:逃跑;今义:死亡  居数月居:古义:过了;今义:居住  死者十九十九:古

7、义:十分之九;今义:数目字  2.阅读《南辕北辙》,回答问题。  文中两次提到“此非楚之路也”,去楚国是这个人此行的_目的_,楚国在__南__,他却向_北__,“__马虽良__”、“__用虽多__”、“__御者善__”,付出的努力越大,反而离他的目的地越远,由此可知:当方向错误时,付出的努力越多,离目标越远。  3.阅读《塞翁失马》,回答问题。  文中第一个“此何遽不为福乎?”的“此”指代的是“_马无故入胡_”,这是__祸事__,可其父却认为是_福_,果然“__其马将胡骏马以归__”;“此何遽不为祸乎?”的“此”指代的是“_

8、其马将胡骏马以归__”,这是_福事_,可其父却认为是__祸__,果然其子“__堕而折其髀__”;第二个“此何遽不为福乎?”的“此”指代的是其子“_堕而折其髀_”,这是_祸事_,可其父却认为是_福__,果然“__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可见:_祸与福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要辩证地持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