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后2种气道湿化的效果比较

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后2种气道湿化的效果比较

ID:17214667

大小:2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28

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后2种气道湿化的效果比较_第1页
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后2种气道湿化的效果比较_第2页
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后2种气道湿化的效果比较_第3页
资源描述:

《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后2种气道湿化的效果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后2种气道湿化的效果比较全银凤郭艳李彩钱李自然【摘要】目的通过比较2种湿化方法在重症昏迷患者非机械通气的状况下对人工气道湿化临床效果的影响,为进一步选择合理有效的湿化方法提供临床上的证据。方法将行气管切开术的72例重症昏迷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随机分成2组,A组(输液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组),B组(传统的间断气道湿化组),并从痰痂形成、吸痰次数、刺激性咳嗽、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气管粘膜损伤程度以及肺部感染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A组在对气道的湿化效果、防止和减少并发症方面的指标均明显

2、优于B组(p<0.05)。结论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后,输液泵控制持续滴注湿化方法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间断湿化的方法,且方法简单,节省人力,值得临床推广。【关键词】昏迷;人工气道;气道湿化;护理气管切开是解除重症昏迷患者(GCS评分:3-8分)呼吸道梗阻的重要抢救措施,但行气管切开术后,外界空气未经过上气道的加温、加湿及滤过处理就直接进入病人的下呼吸道,常造成呼吸道粘膜干燥,痰液干结不易排出,无形中增加了下呼吸道感染和坠积肺炎的机会[1]。因此,为了维持呼吸道的通畅性,减少甚至阻止并发症的发生,对人工气道

3、常规进行湿化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鉴于此,我们在72例行气管切开的昏迷患者中采用输液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和传统的间断气道湿化两种方法对气道进行护理,并比较了两者的临床效果,以期为建立最优的人工气道湿化方案提供临床依据。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将我院ICU及神经外科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符合条件(昏迷,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并在气管切开1周内未死亡)的72例患者纳入研究范畴,并通过随机数字表将其随机分成A组(输液泵控制持续湿化组)、B组(传统的间断湿化组)。其中A组36例,男1

4、9例,女17例,年龄6-84岁,平均年龄58.2±23.1岁;B组36例,男21例,女15例,年龄12-82岁,平均年龄57.8±20.6岁。其中脑出血患者28例(38.89%),脑血管病15例(20.83%),重度颅脑损伤29例(40.28%);且所有患者行气管术前均经常规胸片或胸部CT证实无肺部感染。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以及用药等一般情况方面进行相互比较并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首先将4000u的糜蛋白酶、8万u的庆大霉素以及10mg的地塞米松加入250

5、ml0.45%的灭菌盐水中配置成湿化液,然后按如下步骤对患者气道进行湿化处理:①A组:用5号头皮针连接装有上述湿化液的输液器,将剪掉针头后的软管直接插入气管套管内(5cm左右),与氧气管一并固定在气管套管外周,并根据痰液量及粘稠度调节好输液泵的滴注速度(一般为2-10ml/h)。②B组:通过一次性注射器沿气管套管内壁缓缓注入上述湿化液(每次1-3ml,1-2次/每小时),并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湿化液的用量与使用频率。1.3评价指标①血氧饱和度(SPO2):以湿化吸痰时血氧饱和度值较基础值下降5%以上

6、作为评价标准[2]。②吸痰次数:患者烦燥不安,气道内有痰鸣音,有呼吸道梗阻表现,或有痰液咳出至气管套管内需吸痰。③痰痂形成: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即为痰痂形成[3]:吸痰后有痰痂附着于吸痰管内或管壁;发现痰痂附着于气管套管内。④刺激性咳嗽:患者连续咳嗽或呛咳。⑤气道粘膜损伤:吸痰时痰中带血丝或吸出血性痰液。⑥locatedintheTomb,DongShenJiabang,deferthenextdayfocusedontheassassination.Linping,Zhejiang,1ofwhich

7、liquorwinemasters(WuzhensaidinformationisCarpenter),whogotAfewbayonets,duetomissedfatal,whennightcame肺部感染:结合病人体温、痰液、肺部啰音,胸部X线检查(常规以气管切开后一周内)。1.4统计学处理本研究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相关数据的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当P<0.05时即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A组(输液泵控制持续湿化组)在湿化过程中对患者血氧饱

8、和度的影响明显小于B组(传统的间断湿化组),而B组的吸痰次数明显高于A组,均有统计学差异。同时,A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在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粘膜损伤以及肺部感染方面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表1两组患者各评价指标的比较例(%)组别例数血氧饱和度吸痰次数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粘膜损伤肺部感染A363(8.3)12(33.3)2(5.6)1(2.8)4(11.1)5(13.9)B3615(41.7)30(83.3)28(77.8)32(88.9)19(5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