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

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

ID:17211289

大小:1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28

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_第1页
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_第2页
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_第3页
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_第4页
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_第5页
资源描述:

《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Wilson病Wilson病又称为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degeneration,HLD),是1912年Wilson报道的一种新的疾病。因患者主要表现为粗大结节性肝硬化,并伴有进行性神经症状,故命名为肝豆状核变性症。1953年,Beam等提出HL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世界各地均有发生,多见于在血缘通婚率高的地区或社区。人群中基因频率(杂合子携带者)为1/200~1/400,患病率约为5/100万,发病大多于10~30岁间,年龄最小的为4岁,最大的为59岁,20%~40%患者有家族史。HLD在我国神经遗传

2、病中居第二位,达10.14%。我国1949~1986年间报道的本病约有1200人,以青少年多见,初发病年龄在20岁以下的约占该病总数的61.7%~95%,男女比为2.3﹕1。广东顺德的一次流行病学调查报道,汉族此病的患病率约为万分之一。华东地区杂合子频率为1/200,患病率不低于1/20万。1.病因HLD为慢性内源性铜中毒,表现为铜在肝脏大量蓄积,其铜含量可超过正常人的10倍。患者脑、肾和眼内都可能出现铜的异常蓄积,而血清铜locatedintheTomb,DongShenJiabang,deferthenextdayfocusedontheassassinatio

3、n.Linping,Zhejiang,1ofwhichliquorwinemasters(WuzhensaidinformationisCarpenter),whogotAfewbayonets,duetomissedfatal,whennightcame和血浆铜蓝蛋白浓度降低。现已否定了小肠吸收铜过多引起体内铜蓄积的病因学说。由于HLD患者肝组织内分离出来的金属硫蛋白的含量比对照高出10倍,而怀疑MT与铜离子的牢固结合,阻碍了肝内脱辅基铜蓝蛋白与铜的结合。但动物实验发现,敲除MT基因的小鼠体内铜代谢无明显异常。据认为,HLD的病因可能是由于病人体内缺乏。球蛋白,血

4、清结合铜的能力降低,不能与铜形成血浆铜蓝蛋白,在血浆内呈游离状态的铜增加,易进入组织沉积下来,引起以肝、脑为主的全身病变。另一方面,胆汁中铜排泄障碍,造成铜在肝细胞内大量增加,肝铜达饱和以后铜从肝脏释放至血中,致使血中与白蛋白或其他蛋白结合的铜含量增加。铜由血循环再转移到体内各种组织中,逐渐沉积在脑、肾、角膜。现已确定HLD是人的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1993年,3个不同的研究小组几乎同时克隆了HLD的基因,该基因位于13号染色体长臂1区4带3亚带(13q14.3),这个基因编码一种P型铜转运ATP酶(ATP7B),故又称ATP7B基因。ATP7B基因全长约80k

5、b,含22个外显子。locatedintheTomb,DongShenJiabang,deferthenextdayfocusedontheassassination.Linping,Zhejiang,1ofwhichliquorwinemasters(WuzhensaidinformationisCarpenter),whogotAfewbayonets,duetomissedfatal,whennightcameHLD基因转录产物为P型ATP7B,7.5kb,由1411个氨基酸组成,分为3个功能区,第1功能区为金属离子结合区,位于N端,有6个特定的金属结合氨基酸

6、保守序列,长约30个氨基酸,每一段保守序列都带有甘-甲硫-苏-半胱-X-X-半胱(X指任一氨基酸)基元序列(motif);第2功能区为ATP酶P类酶功能区,包括磷酸酶活性区和磷酸化区,其中含有ATP酶磷酸化的底物天冬氨酸残基及ATP结合区;第3功能区为6个跨膜螺旋区和一个亲媒性区,间插于整个多肽链中(图7-2)。ATP7B主要分布在肝、脑、肾和胎盘,而少见于心、肺、肌肉等组织。ATP7B主要存在于细胞内成熟面高尔基体。ATP7B是一个膜相关的金属转运ATP酶,能利用ATP提供的能量使天冬氨酸残基磷酸化的同时实现铜离子转运,参与铜跨膜转运过程。其生理功能是使铜离子活化

7、、使金属铜结合到铜蓝蛋白中,维持正常铜代谢。随着HLD基因的克隆,促进了对ATP7B基因突变的深入研究。1993年,在欧洲裔HLD患者中至少发现4种突变形式,包括转换(A→G)、颠换(C→A)、缺失(CCC→CC)和插入(T→TT),其中以C→A的颠换最为常见。随着研究面的扩大,不断发现新的ATP7B基因突变形式。1995年,在欧洲裔HLD患者中继续研究,发现共有23种突变形式,其中以14号外显子的Hisl069Gln和18号外显子的Glyl266Lys两种突变频率较高,提示14和18外显子可能为欧洲裔患者的突变热区。1996年对24例非同源家系的欧洲裔HLD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