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的笛卡尔沉思_高丙中_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_申论

民俗学的笛卡尔沉思_高丙中_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_申论

ID:17177609

大小:1.12 MB

页数:40页

时间:2018-08-28

民俗学的笛卡尔沉思_高丙中_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_申论_第1页
民俗学的笛卡尔沉思_高丙中_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_申论_第2页
民俗学的笛卡尔沉思_高丙中_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_申论_第3页
民俗学的笛卡尔沉思_高丙中_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_申论_第4页
民俗学的笛卡尔沉思_高丙中_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_申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民俗学的笛卡尔沉思_高丙中_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_申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民俗学的笛卡尔沉思———高丙中《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申论吕微摘要:本文肯定高丙中《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对于民俗学从文化形式研究的取向转向生活整体研究的取向,以及对民俗学的社会科学化转型所做出的奠基性理论贡献;并从学科基本问题意识、“从抽象(文化)上升到具体(生活)”的经验-实证的社会科学方法论等方面,具体论述了《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通过对民俗生活的经验直观以重新发现“个体主体性”的工作为民俗学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学科所阐明的学术方向。本文认为,尽管民俗学的社会科学化在重新发现了“个体主体性”的同时却无法思想人的自由存在的生活意义,但通过引进胡塞尔“生活世界”的概念,《民俗文化与民

2、俗生活》为民俗学将自身开启为为人的自由进行存在论辩护进而“拯救生活世界”、“保卫日常生活”、“建构公民社会”的人文学术赢得了理论可能性。关键词:民俗文化生活时间主体自由序言:民俗学的笛卡尔沉思本文的写作初衷是想给研究生提供一篇我个人的“阅读心得”,以此作为与同学们交换看法、相互问难的底本,所以,写作之初就假定本文的读者都已经认真阅读了《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对其中所使用的概念,提出的命题,以及所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理论和方法———有了自己“亲证”的把握,于是,我的任务就只剩下直抵问题本身,引发讨论。《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是高丙中的博士学位论文,在1991年夏天通过答辩

3、,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纳入“中国社会科学博士文库”,在1994年出版,那年高丙中32岁;如果再向前倒推到他写作博士论文的1990年,高丙中是28岁。17民俗研究2010.1《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出版15年了,15年来,它已成为民俗学研究生的专业必读书,尽管没有人这样硬性地规定过。15年来,中国民俗学经历了从传统的文本研究、文化研究、事象研究向当代的语境研究、生活研究、整体(事件)研究的学术转型,在这样一个学术范式的大转型过程中,《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发挥了关键性的引领作用,至少我可以这样说,如果学术的转型仅仅停留在口号和号召的水平1上,而没有经过充分的理论论证,那么学术转型的必然性

4、绝不会在短短10年的时间里就赢得多数学者的首肯并取得实质性的突破。《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就是这样一部论证严密的理论民俗学学术著作,即使在当今欧美学界,我们的国外同行们所贡献的水平和功力都与之相当的、富于哲学思考的理论著作也还不多见,以此,《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让中国民俗学于理论思辨方面至今保持了在国际学界的领先2地位。但是,这样一部不仅对中国民俗学界就是对于世界民俗学界来说,均属难得的“笛卡尔沉思”,出版以来却一直没有被学界充分地讨论和研究。当然,也有一些公开的和私下的评论,但都没能真正从理论上与之展开富有成效的对话。因此,“沉思”的理论价值也就一直没有得到透彻的阐释,其所蕴含的可

5、进一步开掘的学术可能性也就不可能得到进一步的彰显。有鉴于此,在《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出版15周年之际,笔者不揣浅陋,将自己多年阅读该书时与作者的精神意会,奉献于读者的面前并就教于学界同人和作者本人,以期对民俗学的理论进展进而学科的发展有所助益。3上篇为民俗学辩护一、从Folklore到Survivals再到Folkways———民俗学基本问题的当代呈现《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全书包括“引论”、“综论”共八章,通过对各章标题的直观把握,可以认为,《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民俗学学科的研究领域和研究对象(研究什么);二,民俗学研究的学术取向(怎样研究)。在解决这

6、两个问题的过程中,论证民俗学的学科位置或地位,也就是学科的18民俗学的笛卡尔沉思价值和意义。一部《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可以说通篇就是在理论上“为民俗学辩护”(第9页)即为民俗学的学术合理性(研究领域、对象和学术取向)以及学科合法性(学科地位和位置)所作的辩护辞。有两个条件可以保证一种学术的学科地位:其一,具有完备的知识体系(关于研究领域、对象和学术取向的概念系统和理论体系);其二,具有社会所认可的重要意义(在学科体制中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第8—9页)通过建立完备的概念系统和理论体系为民俗学确认研究领域和“独立、完整的研究对象”(第9页)以及相应的学术取向固然是为民俗学辩护的直接

7、途径,也是学科面临的最“火烧眉毛的事情”(第9页),因为民俗学的研究对象———“传统民俗”正在日渐消亡。“正是这一原因最有力地动摇了民俗学的学科地位”(第127页);但是,学科的存在价值和意义才是为民俗学辩护最实质的症结。什么是民俗,什么是民俗的文化意义、社会意义和人生意义,这些才是最根本的民俗学理论问题。这些问题对民俗学的学科位置至关重要。(第9页)在我看来,民俗对象的意义就是民俗学学科的意义,因为,学者在研究对象———民俗中发现的只是通过民俗学学科的问题意识所开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