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妇女文化与家庭生活 评论

唐代的妇女文化与家庭生活 评论

ID:17160419

大小:514.06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8-28

唐代的妇女文化与家庭生活 评论_第1页
唐代的妇女文化与家庭生活 评论_第2页
唐代的妇女文化与家庭生活 评论_第3页
唐代的妇女文化与家庭生活 评论_第4页
唐代的妇女文化与家庭生活 评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唐代的妇女文化与家庭生活 评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臺大歷史學報第44期BIBLID1012-8514(2009)44p.195-2042009年12月,頁195-2042009.5.25收稿,2009.6.22通過刊登§書評§評陳弱水著,《唐代的婦女文化與家庭生活》臺北:允晨文化,2007。336頁。*廖宜方本書作者陳弱水先生多年來任職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目前執教於臺灣大學歷史系,研究領域以唐史和思想史為主。本書為其十餘年來研究唐代婦女史的成果,內容分為卷上、卷下,收錄五篇論文,1以及一篇介紹、回顧臺灣學界唐宋婦女史研究的講稿。卷上單獨收錄〈隋唐五代的婦女與本家〉一文

2、,此文約佔全書篇幅的六成,文中分別從思想觀念與實際案例兩方面,探討婦女與本家的關係。卷下收錄的四篇論文中,〈唐代的一夫多妻合葬與夫妻關係〉、〈崔玄籍夫妻關係考〉探討唐代家庭中夫與妻妾的關係、以妾為妻的現象,以及寡婦面對夫妻合葬時的處境與應對。以上論著大多取墓誌銘進行討論,但〈從《唐晅》看唐代士族生活與心態的幾個方面〉一文則取小說家言為分析對象。作者運用厚實的歷史知識,考察小說的虛構與寫實,繼陳寅恪(1890-1969)、孫國棟和妹尾達彥等人之後,率先在婦女史領域中嘗試讓小說與史事互證。本書各篇論文大多與家庭史結合,但〈初唐政治

3、中的女性意識〉一文則頗為不同,不但以初唐女性政治人物的行事和意識為考察對象,而且運用的史料多為正史、政典和禮書等。此文雖為作者最早有關唐代婦女史的作品,但已呈現其分析史事、辨識意義的獨到方法。以下略述各篇論文要旨,並作評論。*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博士後研究11529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2段128號;E-mail:roofwalkertw@gmail.com。1本書另有簡體字版,題為《隱蔽的光景:唐代的婦女文化與家庭生活》(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196廖宜方〈隋唐五代的婦女與本家〉有七小節,除了前後的導言與結

4、語外,論述主體共五節:第二節分析唐人對婦女本家關係的觀念,考察其明確的言說與潛在的意識,其後四節繼之以分析實例、習俗和社會情態為主。首先,唐人的倫理規範有教義與人情兩大原則。就教義(禮法)而言,婦女婚後「移天從夫」,視夫家為「大宗」、待本家為「小宗」。至於人情,作者指出「血親主義」的重要性,即唐人肯定婦女與本家父母、兄弟、姊妹的親情;這對婦女的身分與角色扮演、婚姻生活、夫妻關係,乃至生涯過程與死後歸屬,產生重大影響,制衡儒家「移天從夫」的教義。第三、四、五、六節則以婦女為中心,勾勒唐人家庭與婚姻生活的現實面貌,區分出「典型」與

5、偏離典型的「極端」兩種型態。在典型的婚姻生活中,婦女以夫家為主,與本家的互動有三方面:女方短期的例行性歸寧、本家親人的造訪以及雙方互相幫助等。偏離典型的生活型態包括男方在女方家成婚、夫隨妻居;婦女婚後長期續住本家、甚至多年未赴夫家拜見舅姑,以及長期歸寧、夫亡歸宗等;這些極端的型態往往演變成婦女死後留葬或歸葬本家。雖然從架構上來看,觀念、言說與實例、習俗安排在不同的小節,第二節據以分析的材料與其後四節頗有差異,但兩者其實相互發明。作者在第二節疏理出唐人肯定婦女與本家保持聯繫的五個具體觀念,往往可在後續分析墓誌銘的案例中獲得印證。

6、作者在序言中自述其史學研究「從思想史起步」,注意到思想的社會背景與因素。但從此文可知,作者對婦女史的研究,似乎也得力於其思想史的素養,從而揭露社會人群行事背後的觀念與意義。在作者發表此文前身〈試探唐代婦女與本家的關係〉之前,部分學者已注意到從角色的觀點研究中國婦女史:杜正勝曾批評有些婦女史研2究忽略婦女有不同的角色;毛漢光利用唐代墓誌進行統計,綜觀婦女34生涯的演變;盧建榮亦利用墓誌銘探討父母對女兒的感情與態度。儘2杜正勝,〈古典的慈母──魯季敬姜〉,《歷史月刊》第4期(1988,臺北),頁114-121。3毛漢光,〈唐代婦女

7、家庭角色的幾個重要時段:以墓誌銘為例〉,《國家科學委員會評陳弱水著,《唐代的婦女文化與家庭生活》197管有這些倡議與嘗試,但從家庭史與生活史的視野和史料來充實此一構想者仍不多見。相較於宋元以降的相關史料較為豐富,學界企圖在中古時期取得進展,別有一番困難。然而作者在兩岸中古史學界競相利用墓誌治史的潮流中,運用墓誌銘取得可觀的成就,不但搭建起骨架,更充實了血肉。作者成功呈現婦女婚後與本家的互動,指出女兒的角色在婚後仍然持續、甚至到死後,與妻子的角色亦有衝突。本文的發現改變學界對婦女生涯的認識。作者自述對此一課題的興趣純粹來自閱讀史

8、料,並非出於理論的見解,並且認為傳統中國婦女可深度參與的領域在家庭,其婦女史的研究也「一貫與家庭史結合」(頁8)。對此,評者略述個人的看法,稍作延伸。如作者所言,臺灣的中國婦女史研究有兩大脈絡:民初的中國婦女史研究以及歐美女權運動的影響(頁320)。但無論是民初婦女解放與新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